
- 收藏
- 加入书签
《学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学弈》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的主题为“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紧扣本单元人文主题,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告诉我们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课文文辞凝练,含义深刻,是孟子的传世之篇。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过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的《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两篇文言文,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比如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表达上的差别比较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顺利地理解字词句成为教学最大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 会写“援、俱、弗”等3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的意思,并能根据注释疏通文义,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
3. 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课文的意思。
五、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六、课前热身
1. 背诵课前收集的名言警句。
2. 很高兴来到我们番禺的历史文化名镇——沙湾,谁能当导游向我介绍一下?果然是人杰地灵,你简直是金牌导游。能介绍一下当地的历史名人吗?今天曾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千古名人——孟子,你们认识吗?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邹国(现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被称为“四书”,是古代学子必读的著作。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
看来大家预习得很不错,现在我们准备上课。
七、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回忆学法
1. 同学们,其实《孟子》一书里面有很多意味深长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一边板书课题,一边让学生书空)。
2. 解题质疑,提出问题:(1)齐读课题;(2)解释课题:“学弈”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 回忆总结,引导学法:(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了哪些文言文呢?生汇报。(2)那我们来回忆一下,你是怎么学习的?(3)生汇报,师随机归纳,并出示:①读通全文;②理解内容;③细读课文;④明理养性;⑤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谈话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接下来介绍孟子,引入课题,解释课题,提纲挈领。归纳学法,让学生心中有数。
板块二 读通课文,初步了解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留意“援、俱、弗”3个字的写法。(检查研学案的预习)
2.《学弈》共5句,请5名学生读一读,读准了,全班跟着读,不对请指正再读。
(二)范读课文,读准节奏
1. 其实,同学们可以读得更好,请看(出示标注好的课件),听老师范读,告诉老师,你听出了什么读法?(语调抑扬顿挫,停顿较多)
2. 自由练读:要求读懂、读通,读不通的句子作上记号。(根据注释、插图在文中边批划)
课件出示:弈秋,通国之 / 善弈者也。使 / 弈秋 / 诲 / 二人弈,其一人 / 专心致志,惟 / 弈秋之为听;一人 / 虽/听之,一心以为 / 有鸿鹄 / 将至,思 / 援弓缴 / 而射之。虽 / 与之 / 俱学,弗若之矣。为是 / 其智 / 弗若与?曰:非 / 然也。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读通、读顺、读出味道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口、动脑,诵读古文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了解了文言文的特点,又为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下了基础。
板块三 合作探究,疏通文义
(一)借助注释,合作学习
1. 组内交流:先小组讨论,各自说说我能理解的句子,然后分工。(2分钟)
2. 自主学习:根据分工利用注释或联系上下文把句子意思写到卡片上。(2分钟)
3. 组内小结:组长组织梳理故事内容,找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1分钟)
(二)展示汇报,理解句意
师:代表汇报喜欢的句子。
1. 随机出示:“使 / 弈秋 / 诲 / 二人弈,其一人 / 专心致志,惟 / 弈秋 / 之为听;一人 / 虽 / 听之,一心以为 / 有鸿鹄 / 将至,思 / 援弓缴 / 而射之。”各小组代表汇报每句意思后,再指名朗读。
理解“之”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意思。
师:古文还有一个特点,之乎者也比较多,数一数,本文有多少之字?(6个),那我们一起来弄清楚每一个“之”字的意思?(出示课件)
a. 通国之善弈者也。(助词“的”)
b. 惟弈秋之为听。(指弈秋的教导)
c. 一人虽听之。(指弈秋讲的内容)
d. 思援弓缴而射之。(指天鹅)
e.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他,指前一个人)
师:同学们请看,这一个“之”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代表的意思也不同,这就是一个“之”字特别之处。(做一做研学案“巩固拓展”,实物投影展示)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学习通假字“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与“吗”“呢”的作用相同。
3.“虽 / 与之 / 俱学,弗若之矣。”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弗若:不如。然:这样。
(三)总结归纳,串讲故事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采取的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学习不等于放手不管,而是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词句,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不多,通过合作学习能弥补了学生自学的不足。
板块四 研读探究,感悟道理
(一)启发思考,领悟道理
讨论明理: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另外一个人三心二意,学习效果不如第一个人)
(二)完成任务二
你在学习上有过与弈秋的两个徒弟相同的经历吗?结果怎样?(学生交流,举例说明专心致志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三)小结
是啊,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才能把事做好,假如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
板块五 熟读成诵,拓展提升
(一)朗读背诵
师:文言文就像古诗一样,语言精练,内容丰富,意境优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1. 配图背诵、配乐朗读,指名,男女生分读,齐读,试背;
2. 根据你的理解反复诵读。
(二)课后拓展
师:同学们,其实原文前面还有一句(出示《学弈》原文补充):
今夫①弈之为数(shù)②,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③也。
(①今夫:现在。②数:技艺。③不得:学不到。)
学习要求:1. 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2. 谈谈你的体会下棋作为一项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
课后作业:1. 有感情地读《学弈》,并背诵。2. 把《学弈》用故事的形式说给家长听。3. 借助注释学习“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②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③矣!予④助苗长矣!”其子趋⑤而往视之,苗则槁⑥矣。(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揠(yà):拔。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⑤趋:快走。往:去,到……去。⑥槁(ɡǎo):草木干枯。
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加深了其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在此环节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又由文本回到现实,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出了本课的教育意义。
八、板书设计
学弈
专心致志——有成就
三心二意——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