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特色作业设计实践
摘要:在新课标理念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双减”背景以及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尤其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从优化作业设计内容与形式的角度出发,更好地将核心素养理念落实到作业设计中,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特色作业设计进行了以下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四年级;特色作业设计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素养理念渗透到作业设计中来,能够基于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多样化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作业投入度,增强他们作业完成效率的同时,更好地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在新时期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双减”和新课标理念出发,对语文作业形式进行创新,基于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完善的作业体系,切实将核心素养目标渗透其中,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语文特色作业设计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作业完成率
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导向进行小学语文特色作业设计,能够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基于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水平进行优化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激发他们完成作业的兴趣。与此同时,在核心素养的影响下,语文作业内容也会更加丰富多样,涵盖语言表达、阅读理解、文化意识等内容,有效增强了学生的作业完成率,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包括语文知识的掌握、语言表达能力、文化意识、审美素养等。因此,教师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进行特色作业的优化设计,能够在关注学生语言知识水平提升的同时,挖掘文化元素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来,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还使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突出作业的育人功能
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在作业设计中涵盖核心素养相关内容,能够切实凸显作业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核心素养指导下的作业设计更具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切实增强他们的语文学习效果,彰显作业价值与功能的同时,更好地推动语文教学的整体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特色作业设计实践路径
(一)加强字词巩固,培养学生语言素养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特色作业设计,需要教师加强字词巩固,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关注学生语言素养的培育。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围绕新课标和新课程标准,改变机械、烦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作业的过程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层面进行作业设计,围绕课文内容强化学生的语言素养。如教师可以围绕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进行语言积累,也可以设计语言运用类的作业,让学生围绕文中的场景、情感和人物进行描述,从而加强他们对字词和语句的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西门豹治邺》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作业:1.掌握本节课生字词,包括豹、派、娶、妇等;2.分析西门豹是如何治理邺城的,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字词和语句。通过这样一种语言强化类作业设计,能够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不仅有助于积累学生的语言基础,还有效强化了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切实提高了语文学习效率。
(二)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拓宽作业空间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作业空间,切实将核心素养元素渗透到作业设计中来。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渗透为语文作业注入了新活力,开辟了作业设计的新路径,更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盘古开天辟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搜集与“盘古开天辟地”相关的小故事,随后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这样一来,不仅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语文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加深了他们对“盘古开天辟地”这一神话故事的了解,也使其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锻炼了信息素养。此外,“双减”政策同样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与合作学习,通过接触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设计,能够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究提供平台,促使其思维之间进行交流与碰撞,切实增强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例如,在学习《我们与环境》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呈现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措施等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围绕“保护环境”这一主题进行交流与探讨。这样一种探究性的作业设计也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平台,更有助于增强他们的作业自信心,从而通过作业设计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三)优化写作练习,增强学生思维素养
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也是作业设计的关注点,通过从写作的角度进行作业设计,能够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也使其在写作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切实强化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有效增强学生的思维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写作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基于他们运用能力的培养,组织仿写、续写等活动,构建思维框架,切实提高作业设计的品质与质量。另外,“双减”政策同样提出了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目标,引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构建,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童年”为主题,本单元语文素养要求是让学生“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人物表达方式”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开展写作练习,关注课文内容中的语言表达,从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本单元文章进行罗列,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和描写人物性格的方式,从而构建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仿写活动,切实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有效实现学生语言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融入生活元素,强化学生实践素养
关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将生活元素渗透其中,突出作业设计的实践性特征,基于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一来,更符合新课标和“双减”政策的要求,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着力点,完成作业的优化设计,切实将语文教学拓展到实践活动中来,有效促进了学生实践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海上日出》这节课之后,首先,教师给学生一个简单的情节或主题,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编写一个小故事,要求运用到本节课所学的语言知识,也可以通过绘画、诗歌等方式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再如,在学习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这节课时,本节课主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周围生活中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并分析原因,找出应对措施。这样一种作业设计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也使其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应用水平的提升。
结语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成为教学提质增效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与探究的空间,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切实增强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应通过特色作业设计强化学生的真实体验,不仅能够使其积极完成相应的作业,还能够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莎.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J].新传奇,2023(4):0070-0072.
[2]王玲洁.探寻作业设计新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当代教育家(下半月),2023(7):62-66.
[3]郭晓娟.素养导向,探寻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密码[J].语文教学通讯,2023(2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