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弟子规》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德育素质教育的广大推广,越来越多国学经典步入校园,社会各界引起广泛讨论。实际上,让国学典籍以学生能够理解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并在其中取其精华,经由老师教导,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弟子规》;小学德育;国学经典
一、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期,是教育作用于身心的最佳阶段。此阶段的孩子初步显露出自己的想法,思想单纯,可塑性强,且模仿能力强,是育人的最好时机。学校教育是集智育、德育与一体的教育环境,能够从学生的思想、品德、礼仪、行为举止等各个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并将这些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与日常生活中,使德智体美劳在教育之中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2年《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里指出“把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而不能一味照搬西方文化理念。要把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精髓,以及一切有益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古为今用,当代核心价值应当大量地从中吸取养分。”
2017年5月《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二、《弟子规》在德育思想上对学生的作用
1.孝顺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传统美德。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与奉献,学会感恩,在生活中表达和体现自己对父母的尊重、爱和感恩。“入则孝”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老师可以通过这些要求让学生在生活中不但“知孝”,还要懂得如何“行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讲的是父母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这些都是从最基本的生活规范中要求学生养成孝顺的习惯。
2.谨慎言行
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弟子规》中的“谨”和“信”部分的生活细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讲信用的原则。小学生处于在身心成长的较早阶段,各方面发展都还不够成熟,加上对外界事物的辨别能力低,自制力不强等因素,难免会犯一些小错误,这时我们不要去责怪他,而应对他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其改正错误,端正态度。如“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说的是我们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允许就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难。这些平常语言行为的要则,让学生即知即行,掌握自己,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创造一个身心调和的环境。
3.与人交往
《弟子规》中对学生如何进行人际交往也非常有积极意义。其中提到,“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富贵、贫贱、都一样给予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懂得多为众人着想,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馨社会,自己也会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
4.端正态度
《弟子规》最后提出“有余力,则学文”的要求,这对当今社会的健康发展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对于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分,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通过《弟子规》的学习,让学生从下树立“德才兼备”的价值取向,端正学习的态度,循着《弟子规》的要求和规范,可以让一个人培养出优良的品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真正做到“终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建议
1.晨诵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所以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可用图文并茂的精彩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发学习的兴趣,如《孟母断机教子》《黄香温席》《亲尝汤药》《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宋濂借书》等等,这些易懂易记的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孩子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会容易融入经典古文的浓郁氛围中。
2.在学校开展学习每周活动
制定每周一事的计划,并规定主题,利用班队会举行活动,或者举行情景剧表演,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情境中,省体力型,或是句型诵读比赛、美德故事比赛等,在读中体会,并结合《弟子规》来说学校的规章制度,逐步培养学生的优良习惯:下课后准备好下节课要用的东西,不乱扔废纸,走路不说话,排队要安静......并对各方面的习惯进行强化训练,常检查,常落实,勤表扬。
3.暮省
利用学校自习时间进行总结,总结各方面的表现,表扬做得好的学生。树立榜样,让其他的学生效仿好同学。
4.开发校本课程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儒家经典中吸收养料,培育思想道德修养高,有品位,有素质,懂孝道的优秀少年。根据学校情况,适当开发经典诵读活动,可从《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等内容,开发经典诵读课,纳入课程管理规划中。
四、总结
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在多年的教育生涯里,越来越发觉到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关键作用。
在德育实践中,逐渐体会到国学经典对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实有所用。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对于学生的评价,难以制定具体的评价机制,缺少评价结果。但教育路长,而非一日之功,而国学经典实须纳入教学规划,以促进广大学子全面发展,习从优良。
参考文献
[1]白云娇. 《弟子规》德育思想研究 [D]. 东北林业大学, 2014年.
[2]范丽. 谈小学德育视角下《弟子规》的价值[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4月.
[3]刘耀. 浅谈如何在中小学落实《弟子规》[J]. 学周刊, 2011年9月.
[4]王文亭. 国学经典在现代小学德育中的应用研究——以《弟子规》为例[D]. 西北师范大学, 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