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论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策

曾蕾
  
炫动漫
2023年45期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周礼初级中学 642366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宝贵财富,包含了丰富的思想、价值观和智慧。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挑战。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界开始将其融入到学校教育中,而初中历史课程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良好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教材、科学全面认知史实和生活实践体验活动来探讨初中历史课程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传统,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诗词文化等,以此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新课标还强调学生应通过学习历史,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仁爱、孝道、礼仪、忠诚等优秀品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在深入挖掘历史教材的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教材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深入挖掘历史教材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与此同时,历史教材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背景都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1]。充分挖掘历史教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为例,在教授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社会的多元思想和哲学流派的兴起。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思想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百家争鸣中各个思想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的重要观点。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会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思想流派。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百家争鸣时期不同思想流派的对话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影响,进而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二、在科学全面认知史实的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通过正确全面认知史实,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事件和人物对于塑造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影响,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取向[2]。另一方面,正确全面认知史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这样他们就不会轻易接受单一观点或偏见,能够客观地评估历史上的各种事件和人物,进而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为例,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提供历史文献、照片、绘画、地图等多元的史料,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鸦片战争的发生、原因和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史料的内容和观点,学生可以逐步形成全面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鸦片战争的发生和结果产生的影响。在讨论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能清晰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进一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华民族的触动和反思。

三、在参加生活实践的体验活动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加生活实践体验活动会使学生亲身参与其中,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这样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在参加生活实践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代埃及”为例,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活动,例如制作古代埃及的纸面具、纸船等。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古代埃及的手工艺技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似或相关的技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除了手工制作活动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电影或纪录片中所展现的古埃及文化及其价值观,并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对比和思考。这些活动既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古埃及文化的特点,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结束语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能让学生积极学习历史知识,又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课程中的渗透,这样才能让其在初中历史课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促使学生成为拥有国家情怀和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陶俊.论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策[J].文化产业,2021(07):80-81.

[2]史新生.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探讨[J].读写算,2020(33):39-4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