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改变从时间管理开始

王珣
  
炫动漫
2023年45期
济南市青少年宫

人类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可以自主做出改变,从而摆脱本能的束缚,在自由的台阶上前进,我们这里姑且把自由定义为可以自行选择的能力。可惜人类毕竟也是一种动物,要摆脱动物的本能就需要挣扎,“挣扎”这两个字从字面意思理解就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我们时时刻刻被各种习惯所包围,我们的穿着打扮、饮食、选择汽车的品味,上班时的交通路线都在习惯的包装下显得合情合理,甚至不假思索,到底为什么?我们在各种情况下形成了自己的习惯,或许来自父母的教育,或许有文化和教育的影响,或许只是基因的一次表达,总之,我们浑然不觉,而且不断重复的过程让我们从认知上接受这一切,直到有一天,我们有了改变的需要,我们要做出行动,达成目标,这个愿望最强烈的时候一般是一年初始,我们又立下一个宏伟的计划,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计划,我们在其他人的事迹刺激下,再一次准备改变自己。几个月以后,我们的计划就泡汤了,一般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有太多的琐事,像灰尘一样,每一个早晨都静悄悄地覆盖在桌子上,而我们或者已经精疲力竭,或者抱着今天不做明天还可以做的想法,随它去吧,于是,我们只能在一天天的日子里重复这一幕,我们不断地失败,然后重来,就仿佛原地踏步,却幻想着能前进,这是因为我们缺乏意志力,还是有其他固有的难以改变的人性中的弱点?知道要做出什么容易,能做到很难,这原因在于中间过程如何去做被想当然地忽视了。

想改变自己,最有效的就三个方法:换掉自己所处的环境;换掉身边的人;改变自己对时间的使用方式。这里我们不讨论前两种搬家、换工作时成本较高的方式,而且不能经常使用。唯独改变自己对时间的使用方式,做好自我管理是最现实有效。这一点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尤其有用,学生 最主要的目标是获得好的成绩,从而在以分类为主要目标的考试中胜出,小学升初中分流一次,初中升高中分流一次,以此类推,尽管学历被认为越来越不值钱 ,但实质上是对学历的要求更高了,如今大学生只是最基本的找工作门槛。大家面临的困境都差不多,时间少,要学习的科目多,总有做不完的作业,即便内卷到极限,难道都选择一天24小时不睡觉?这样能有持续性?

凭借高智商轻松碾压其他人的情况有,只是这主要靠运气,而且运气未必能落到自己头上,学生能做到就是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要像一个吝啬鬼分配金钱一样分配自己的时间,把时间比喻成金钱看起来庸俗,实际上却很恰当。上帝或者造物主把我们塑造成人的时候就尽量注意了公平,每个人每天24小时,国王还是乞丐都一样,每天24小时,不多不少,必须用完,不能买卖,也没法租借。我们对于钱包里的钱会做一番计划,即便是富翁也总是要权衡取舍,我都想要可以理解,鱼和熊掌也都很诱人,可现实就是残酷的,钱就那么多,买了鱼熊掌就买不了,时间也是一样,我们就这些时间,好处是大家一样多,起码在学习的这几年没什么差别。我们如何使用这每天的24小时,决定了我们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我们的学习成绩,我们的身体健康,都取决于我们的时间消费。

所以相当于理财计划,我们应该早些立一个理时间的计划,因为在我们几乎没什么钱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时间。从时间的属性看,我们应该规划的其实是我们的活动,时间非常客观总是默默地流失,均匀地,没有感情。这门自我管理的课程应该在学生很早的时候就教授,而如今却因为某些原因被忽视了。

首先,时间具有隐秘特征,首先时间是抽象的,它不像金钱,可以用数字衡量,我们确实发明了各种计时工具,但是我们消费金钱,就会面临短缺,这种匮乏感会时常刺激我们,让我们对金钱敏感,比如物价上涨。但是时间在流逝的时候很难以具体的方式形成刺激,因为它是稳定地不停止地流失,当我们感觉到时间流逝的时候,很多事往往已经没有改变的机会,比如往往是年老多病的时候才意识到,年强的时候没有多锻炼身体,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此时往往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其次,我们几乎没有人建立时间账本,这一点和管理金钱账本的态度截然相反,假设有一个精明的会计,我们查一下他日常的账本,就会发现他列出很多物品,然后标注购买价格。这样就构成一份份清单,过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总结分类,比如上个月一共支出多少,收入多少,其中支出的项目中有多少购买食物,多少开支了水电费,多少购买了娱乐用的电子产品。然后,很重要的一个作用是,我们如果足够明智就会依据对账本的分析,决定如何调控我们的行为,我们上个月在外出吃饭上花费了太多的钱,有很多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如果能适当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就能每个月省下不少钱,连续几个月,我们就可以用这笔钱把那台总是发出嗡嗡响噪音,又不出凉风的空调换了。账本就是一个指示器,我们通过它掌握我们在经济社会中的行为,从而做个聪明的现代人,起码免于快速破产。

可是,我们中有多少人去做一个时间支出的账本呢?为什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都是懒惰的,我们没那么勤快,我们24小时不停地消费时间,我们需要消耗很多精力去记录时间开支,况且,对于时间我们尽管浪费好了,反正明天又是24小时,不多不少的24小时。

时间是免费的,时间的使用却不免费,它只是延迟支付,我们没有合理使用的时间会不断的累计,然后在某一个时刻结算。就是说我们在消费了同样的时间后,获得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由于时间的累计显得差别巨大,有句俗语;“我们总是高估了一年的变化却低估了十年的变化”。这就是时间的力量,相信对于成年人,都有切身的体会。还是回到学生身上,人生很难再有这样一个阶段,只要你把一件事情搞好就能获得确定的回报,我说的是学习,高效率的掌握知识是必须具备地技能,时间管理对于成年人重要,对于学生更重要。怎么办呢?我认为学校必须开设而还没有开设的基础课程,除了理财课就是时间规划课程。

对于这门课怎么上,我有些不一样的想法,这门课必须渗透到每一门课程的学习中去,在实践中练习、熟悉,从而养成持续一生的习惯。就像家中必备医药箱中的工具温度计一样,为了让时间的黑洞显形,我们也需要度量的工具,钟表和笔记本,没有时间规划的人并非懒惰,而是无知,对于事件的无知,做一件事情需要多少时间?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问题,首先这不是一个固定数值,不同的人不一样,每个人在不同时期不一样,这取决于问题的复杂度和个人的能力,我们知识越丰富,对事情了解地越透彻越能准确估算时间,在形成这种抽象能力之前,我们必须从忠实记录开始。比如吃饭,我们吃早饭大约需要花多少时间?相信每个学生已经在父母的催促中吃了无数顿急匆匆的早饭,但相信我,用钟表做一次计时,连续一周,你会得到和自己的估算完全不同的数据,客观却显得不真实。同样,作为学生的你需要睡多少时间才能保证第二天不会哈欠连天,上课补觉?这又是一个度量的黑洞,青少年信心满满,对自己的能力总有过高的估计,你也许认为自己只需要睡六个小时就能轻松对付第二天的课程,可实际上你第二天接近午饭的时间和下午三点以前基本都在白日梦一样的状态中度过,只有记录,才能客观再现这一切。在连续记录几周以后,我们大致就能获得一些最基本的数据,比如吃饭的时间消耗,洗澡,上厕所,路上的交通,睡眠。这些都是硬消耗,我们必须的支出,24小时抛掉这些硬性支出,还剩下的就是弹性支出,这一块是你可以自由规划的地方,我说的是自由规划,不是随意规划,在校时间灵活度较低,课堂上需要随着老师的进度学习,老师的教学进度是照顾大多数学生,不是量身定制,因此很可能不适合你,你需要评估一下自己掌握的情况,设定自己的目标,再制定计划学习,不要完全被老师领着学习,要具备主动性,否则就是浪费时间。一天的课程结束了,我们回到家,吃完饭,听完父母的唠叨,我们倒推一下,为了我们第二天顺利起床,我们最晚几点睡觉?还有几个小时?相信我,没多少时间,你第一步要做的是留出放松娱乐的时间,是的,把休息和娱乐像学习一样列入计划,这样就不会有任何负罪感,我们不是机器,我们需要休息,放松,让注意力恢复。然后把需要巩固的,回顾一下。不要拖时间,不要无休止地练习,我们当前能做到的就是这些。

建立时间账本,第一步可以把日常事件的时间支出记录,下一步就是可以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切实可行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对时间的感知力,这一切是时间账本带给我们的,而并非那不靠谱又模糊的感觉,学生需要列出学习计划,包括目标,以及为了实现目标而做出的具体行动规划,这才是最重要的,计划具备现实可行性才有实现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有失误,比如我们计划用两周时间把数学第二单元一元二次方程学完,但是实际上我们花了两周时间才发现,我们还是不掌握,因为对于用方程求解应用题存在困难,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语文理解能力不够,我们不能充分理解题意,把一个语言描述的问题转换为一个相对抽象的数学问题,我们就得再花时间去补习语文,增加阅读量,这样的事情会不断发生,看起来好像我们的计划总是不断面临失败,其实这才是现实,规划的就能实现那是如意算盘,打得很响实现得可能很小,我们的计划需要不断修正,修正的过程我们获得的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我们变得客观了,能看到事实,也能接受事实,这是所有改变的第一步。蒙着眼睛是走不了路的,这个过程越早越好。

我很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学校变化了,每一个学生带着自信的笑容走进校园,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来,他需要做什么,他能做什么,这一切是因为他可以不断完善自我管理的技巧,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