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项目式探究非遗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摘要: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柱,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来源。在新时代,为了提高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元素,整合本地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帮助创建优秀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升个人的艺术技巧和全面修养,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深入研究本地的文化传统,为学校教育注入传统文化的元素,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充满活力和吸引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非遗文化;教学优化
引言
集聚人文与艺术的学科便是美术。教师通过让学生学习美术可以培养学生在艺术审美、艺术创新、艺术设计、以及情感等方面综合能力。信息化的现代,美术教学越来越趋向于项目式,同时也需要学生合作推进项目教学。所以,这也是小学美术课开展项目式教学最大的优势,让美术教学与最新的教育发展理念相融合。小学的美术教师需要顺应时代教学,通过不断推进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非遗文化的重要作用
(一)美术教育帮助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文化全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与艺术尤其是美术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书法、雕刻、绘画、剪纸、年画等等,这些蕴含我国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皮影、戏剧、节日风俗等,又可以借助美术的形式来传播。可以说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之一,肩负着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任务。
(二)非遗文化帮助美术教学更好地进行
非遗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与古老文明的传承,其所代表的不仅是文化形式本身,而是内在所体现出的对于民族整体精神上的认同与发展,应当关注的是其作为民族特色所呈现出的民族的智慧与精神内涵,作为文化的宝藏,也是民族传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中,西方的美学观念与内容依然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对于我国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较少宣传,这对于我国青少年审美的培养与文化素养的提升十分不利。信息纷扰的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的重要传承,对于提升我国国民素质、树立民族思想、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文化创新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强化对传统非遗文化的教学十分必要,借助美术课堂,使学生意识到非遗文化的重要意义,对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继承优良民族传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社会建设的热忱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二、项目式教学的含义与内涵
项目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项目式学习,对美术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小组式探究,进而形成一种自己固有的美术知识体系。美术合作学习主要求学生从前期、中期以及后期进行学习探究。前期学习阶段,学生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视频找出自己想要的美术设计材料。中期阶段,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设立出明确的教学要求,让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开始设计,进而也能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学习探究,后期阶段,是教师评述机制形成阶段,通过组织学生学习探究,让学生依据详细的教学目标以及相关问题有方向有目的进行探索,进而推动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三、项目式教学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融入非遗文化的教学实践
(一)确立项目学习主题,有序推进教学进程
项目式教学在小学课堂的推进主要是以合作学习为主,进而科学有效地展开教学工作。小学美术教材都是通过不断的研究分析最终制定出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参考课本的主题内容以及课后思考题,再结合当前的学科发展模式,制定出符合本班学生的学习主题。同时课本目标是主要的学习方向,立足课本大方向进行核心主题的确立。
(二)创设驱动问题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小学生的年纪尚小,所以学习兴趣的激发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在确定项目式教学目标之后,还需要依据主题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进去。从目前的教学结果看,教师问题的有效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最好还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进行问题设计。
(三)制定详细评估机制,设定学习目标与标准
评估体系可以帮助学生设立明确的学业目标。高效的项目评估是教育工作者经常运用的策略,当设计评估体系时,他们不应仅依赖于考试成绩或个人判断,而应该运用多种、多维的评估策略去衡量学生,从而让他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实现全面的成长。在授课的时候,老师需要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这样才能根据他们的具体状态来做出准确的评价。
(四)结合本土非遗文化优势,深入进行非遗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结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形式,依托于人而存在,且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善于挖掘本土非遗资源所具有的优势,实现非遗文化与美术教育的有机结合。
另外,学校还可以邀请非遗文化传承人进校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邀请学生进行“非遗文创营销实践体验活动”等,邀请传承人现场演绎和教授各种传统技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内容精彩纷呈的活动,为学生体验非遗文化提供机会。于是,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在小学生可以理解的前提下激发他们学习乡土文化艺术的热情,实现了教育性、娱乐性、地域性以及文化性的完美结合。我国有着众多的非遗文化,这些非遗文化在各个地区都在散发着历史所赋予的独特魅力,这也是千百年来吸引我们的地方。不同的非遗文化,也蕴含着不同的含义和价值,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那就是育人,只有育人的非遗文化才是值得传承和代代歌颂的。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积极地进行调查,全面掌握本地区的非遗文化资源分布情况,并结合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等,积极地对各种非遗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并将各种非遗文化巧妙地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之中。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等不同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接触、了解、学习各种非遗文化,享受文化熏陶的机会。总之,通过将小学美术教育与本土非遗资源优势联系在一起,深入进行非遗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结合,能够利于小学生更好的领悟和参悟非遗文化,掌握不同非遗文化所具有的特点。
结束语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引入非遗文化的根本,就是为了加强对小学生传统民族文化精神教育,培养小学生非遗文化保护意识,传承非遗文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非遗文化保护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个加速过程,对此,需要教师在日常美术教学中去培养小学生的非遗文化保护意识,要用正确的方式启迪小学生的心灵,让其在长久的熏陶下形成保护非遗文化的习惯。美术教育中对小学生非遗文化教学的目标并不是灌输多少知识,也不是要让小学生必须学会应该如何去绘画出美丽的画卷,而是要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了解非遗文化知识,进而将保护非遗文化成为自己的一种日常行为。可见,美术教育内容不应过度夸大和魔幻,而是应该根据当地的情况灵活地选择,让小学生形成更好的认识和感受。
参考文献
[1] 徐霆.非遗文化在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融入研究[J].教师, 2022(33):75-77.
[2] 王彩霞.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高考版, 2020(30):2.
[3] 赖红梅.基于项目式教学的非遗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以"简易忠信花灯制作"为例[J].新课程导学, 20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