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讲好“中国故事”融入职业院校语文课程的探析

时芙蓉
  
炫动漫
2023年51期
阜阳职业技术学校 安徽省 阜阳市 236000

摘要:讲好中国故事,将思想政治理念合理性融入语文课程,发挥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其中关键就在于教师。因此,教师要善用创造性思维以及新视野,进行好思想政治理论融入语文课堂教育,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内容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接近学生的话语,紧密结合档案影像资源述说革命历程事迹、通过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实践活动体验开放的发展故事、运用网络媒体充分共享学生身上的热门事迹,以提升课堂教学亲和力和感染度,并强化职业院校学生为完成梦想而努力奋斗所拥有的责任担当。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语文;课程教材;中国故事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常识教育,更是价值认知教育。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融入语文课已成为职业院校当前思想工作的主要阵地。如何提高职业院校语文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如何实现语文课课程思政的渗透,既是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语文课教育教学讲述好中国故事,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大众化、时代化、大众性发展的路径,又是着力培育学生成为德智育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途径[1]。

一、“中国故事”融入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2] 教师是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种下真善美的种子”的关键所在,讲信仰者必须自己有坚定的信仰,这不仅是作为思政的根本,更是教师最为鲜明的灵魂。只有拥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才能够做到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教师首先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融入生活,才能在课堂上展现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坚守,才能使学生真心信服,真正实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语文课的“思政”主要侧重于思想价值引领方面,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想价值引领。在贯彻课程思政的课程观的改革实践中应避免语文课“思政化”和思政课“通识化”的倾向。语文课思政教育元素往往是隐性的,比如:思想道德追求、科学精神、家国情怀、优秀传统文化、人格培养等,对学生发挥思想价值有引领作用,并在贴近学生专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让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时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选择。

教材内容,是对学科知识系统的科学总结与系统阐述,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基础。课程重点包围着对学员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研传播,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成果的宣传教育,和对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涉及理论性较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问题和中共建党以来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战略布局,和近百年来共产党的曲折发展等。思考政治理论在语文课的主要教育目的,是为了促使职业院校优秀学生建立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思想,使之更明确马克思主义立足点、观念和方式,所以,思考政治理论在语文课程的教材应用不同于其他学科相关专业课教材,其重点宣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路,为了维护观点的权威和思想表达的严谨性,课文内容较多地运用了中央官方文件或国家规定政策所总结概括的论点和问题阐述,内容具有较强烈的政治性。因为思想政治理论内涵自身的严谨性、文化思想,在相当意义上也影响着课堂教学的灵活度与生动有趣性。尽管,职业院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教材内容中较多的官方语言以及晦涩难懂的政治相关理论专业语言,还是为教学上带来了一些障碍。加之,有些老师在讲解过程中把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叙述,就算解释得面面俱到,但还是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呆板沉闷,达不成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所以,通过转化语言体系、优化教师话语方式、革新教学方法,以通俗易懂的生活型语言,阐释毛泽东思想等政治理论内容,建立学生教师之间双向交流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才是课程内容入耳入脑的最有效方法。

二、“中国故事”融入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注意的问题

(一)故事内容选取要注重实效性

上好语文课的重要在老师,而讲好中国故事则主要看素材。[3]选择好素材、讲好故事,将事半功倍。但是因为我国的故事材料众多冗杂,使得部分语文老师无法选取最契合教学内容的故事;在教学时存在着讲故事片面性大的现象,只讲我国故事而不关注当代国际故事、擅长讲从国家利益宏观角度的大故事而忽视贴近社会的小故事、喜欢讲西方的先进故事而不提我国科技成果的故事。突破不了问题导向,而没有实效性的讲故事,非但调动不到学生的兴趣,还会事与愿违,起到不了讲故事的导向效果和感染价值。

(二)讲故事要避免官腔官调

语文课程的教育语言是对职业院校学生灌输基础知识的主要载体,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换思想情感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因为职业院校语文课教学内容有着浓厚的政治学性和理论知识性,特别是关于介绍”习近平同志新时期我国特点社会主义理念”这一章,许多老师在讲解时选择能体现新时期我国经验、我国能力的好事迹当作政治学理论介绍中的重要补充材料。但是,针对官媒新闻上介绍过的国内好故事,老师往往依旧只会向学生机械地复述文字内容,官味化的话语在表述上往往无法贴近学生,内容没有感染力,且沉闷乏味,很易造成学习者对课本的逆反心理,故而存在着老师不会讲说故事、学习者也无法懂故事的状况。

在语文课上的故事,我们提倡按照大众化、中国化、当代化为方向。需要老师了解所选取故事的思想内涵,加以正确的吸取与扬弃,同时更要根据我国当代的社会问题、所存在的机会与挑战,从正面指导学生,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同时老师还要把握好在前后两种层次上的话语转化技能,其一是对文本内容与课堂话语中核心要点和话题的全面消化利用和吸纳;然后,把所吸收的教学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最乐于接触的教学语言与内容。两者前后交替,缺一不可。

(三)故事表达上要有真情实感

知行合一,首先要内化于心。在叙事表达过程中,老师除了要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技能外,更要重视对其理念与情感的融入。同时老师在充分发挥教材导向功能的同时,也要始终保持事件与学生主体性之间的相对一致性,并找准事件与课程内容的契合点,寄情于理,老师讲故事不仅仅是简单地将讲述的知识点说得精彩、清楚,最关键的是利用事件构筑起与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进而讲清楚事件背后的理论,以保持故事灌输力与启发性的结合。思想政治理论在语文课上不能传递冰冷的文章,而是要辅助学生了解正确人生观与政治学基本方法论、辅助培训学生建立尊重、理性的心态。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情感的投入,是拉近师生、激活课堂教学氛围的最有效方式,使思想理论教学更加富有人性味,也有助于学生自身更加深化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思想认知、情感认识和基础理论认知,强化了其为中华民族辉煌事业而不懈努力奋进的信心。

三、讲好“中国故事”融入职业院校语文课程的有效路径

(一)善用档案录像等资料叙述中国革命的历史事迹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重温共产党领导人们走上民族复兴的艰辛经历,厚植民族爱国主义情感,是政治理论的主要教学内容。世界多元思想文化下,西式资本主义社会思潮大肆侵入,享受主义、拜金主义、极度个人主义、文化历史虚无主义等腐败社会文化趁机而入,”三观”还未完善的职业院校的学生也极易遭受西式资本主义社会思维的影响,并存在着对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信念减弱的趋向。[4]因此,教师把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历史文化发展事迹纳入传统思想经济政治理论知识教学课程中,讲活教材内容,讲述好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我国民众求振兴谋发展的艰辛经历,同时做好社会主义革命红色史学文化的教学,促使职业院校学生坚持信念、提高思想政治定力,从而培育职业院校的学生爱国爱党爱民众的科学三观。

(二)利用网络新媒体,分享身边的生活热点趣事

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创新,让学生们分享关心的身边热点趣事。由于学生们对身边故事的兴趣度和参与性都是很大的,因此老师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手段创建各班级的微信群等。老师还可定期在互联网上推出几个有针对性的热门话题故事,请学生们参加即时交流,潜移默化地通过谈论身边事讲述故事背后的专业理论知识。

讲好周围的热门故事,就能够使我们故事变得更为具体、生活化、形象化,同时利用了网络等新兴的媒介平台,减少了有些职业院校在面对面探讨时的压力,直接谈论出现在周围的热门童话故事,通过口语化的话语沟通,省去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用语,学习者比较轻松,思想上也比较活泼,是和谐师生的一个捷径。

(三)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语文教学中

语文的课程思政元素无处不在,只要认真寻找就能发现不一样的思政教育元素。例如:学习《国家的儿子》一文时,让学生分享自己实训经历、实习经历和勤工俭学的经历,把乐于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深入人心。《我爱这土地》一课,运用诵读法解读文章的意向,始终不离“爱国”这一主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学习《荷塘月色》时,将“月色”这一意向的寓意延伸,朦胧的月色不仅是心情的象征,更是理想的象征,只有守护心目中的纯净的“月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学习《荷花淀》,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在赏析美文时进行思政教育。

结语:

总而言之,职业院校的学生担负着未来国家的塑造的重任,也更应当是中国声音的主要传播者与叙述人。指导职业院校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才会使学生以理性客观的心态理解我们国情,认知中华文明,提升文化自信,从而以大国崛起、匹夫有责的姿态,立志为新时期奉献自身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2]罗斯静."讲好中国故事"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0):3.

[3]徐春妹.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启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4]朱西周,张译方,郭巧能.“中国故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决策探索(下),2019(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