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潮汕民俗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林家仪
  
炫动漫
2023年51期
广东花城工商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民俗文化是通过特定载体进行世代相习和传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是特定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文明成果。基于全球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寄予文化与设计的有机结合,衍生出内化于既有文化本质,形塑于创意价值的设计应用。本文以潮汕特产的包装设计为切入口,挖掘潮汕民俗文化,转化为创意设计元素,结合现代设计的思维模式、科学技术及生产方式,借此传承与宣传潮汕地方文化。

关键词:潮汕民俗文化,创意设计元素,包装设计

(一)潮汕特色甜点-传统手工糖糕的现状

潮汕传统手工糖糕,在潮汕地区起源用于婚嫁、拜神,传统年货和款待宾客的也茶食佳品,至今也保留就这个习俗,现在更多的是变为日常零食,深受潮汕人的喜爱!作为潮汕特色甜点,当地产品的包装形式单一,缺少多元性,大多以透明塑料袋或者泡沫盒包装为主,包装上没有系统化的标识,没有强化品牌意识,而包装上的应用图案设计与地方特色关联不大,不够创新和个性,礼盒包装也是以喜庆的大红的背景为基调,结合红喜字和鞭炮等喜庆元素的设定也中规中矩,包装的设计效果偏生硬,没有潮韵潮味的特色元素,整体包装缺乏辨识度与创新度,很难开拓市场。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在争相斗艳的产品市场,地方特产的包装设计,应当突出其地域属性及地域文化特色,进而提升地方特产包装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

因此选取以下潮汕特色的6种糖糕为原型,综合地方特色--潮汕民俗文化元素设计包装。

南糖:揭阳炮台的南糖最著名,世称“炮台南糖”。以炒熟的花生豆仁,用熟面粉,饴糖、猪油、砂糖熬制,加白肉丁,底垫腐竹,用木棍压扁,切成火柴盒一样的块状,脆而韧。

鸭脖:俗称明糖。Q弹糖胚里包赛碾碎的花生酥,再滚上炒熟的白芝麻,切块成形。内软外酥。

黑芝麻软糕:Q弹有嚼劲的糖胚里包裹碾碎的花生仁,再滚上层椰蓉酥,切块成形香甜有嚼劲。

芝麻酥糖:花生仁和饴糖配制的花生仁酥,不太甜、酥脆易食,嚼后不腻。

米润:糖糕呈板块状,洁白晶莹,入口胶粘而不粘牙,甜而不腻,香醇清爽。

(二)潮汕民俗文化包装的设计思路

潮汕民俗文化包装的设计思路应从该地区的地域环境、人文思想和民俗习惯等特色入手,从而才能在设计上体现潮汕文化的意韵。结合消费者分析,换位思考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所熟悉的、好奇的消费心理整合地方特色,借而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与共鸣。

1.研究民俗文化,让文化“掀”起来

潮汕文化最具特色的是潮汕民俗文化,源于深厚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囊括了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和艺术形式的融合。潮汕民俗文化中包含了潮汕饮食文化,潮汕建筑,潮汕民间艺术,潮汕的节日、礼俗和信仰等,其中以潮州工夫茶、潮汕祠堂,潮州方言、潮绣、潮剧、潮乐、潮州木雕等为代表的潮汕文化载体名闻海内外,而潮汕的英歌舞、潮汕的桥批文化等等多项文化被列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此研究潮汕民俗文化,让文化浪潮“掀”起来,借助文化包装设计的趋势,为地方特色产品发声,塑造独特及专属的文化价值。

2.宣传民俗文化,让文化“活”起来

基于潮汕传统手工糖糕多半用于茶余饭后的茶食佳品、美好寓意的婚嫁送礼、祭祀神明的庇护保佑等用途,本着传承潮汕特有的潮汕话方言及祭神文化为初衷,因此选择相对应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动:“潮语讲古”、“拜神/拜老爷”、“潮剧”、“舞英歌”提取设计元素。其中“潮语讲古”提取潮汕方言文字为视觉符号作辅助图案的应用,利用地方方言词汇或谚语强化独特的地域特色,而“拜神”、“潮剧”、“舞英歌”则提取热闹的场景氛围为包装图案应用,让文化“活”起来。

3.传承民俗文化,让文化“亮”起来

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下,传统产品的包装设计面临着年轻化、内涵化及创新化的挑战。所以潮汕传统手工糖糕要迎合新时代的审美需求,也意味着原有单一的包装设计需要革新,才能立足于多样化的市场中,因此潮汕传统手工糖糕的包装要融合潮汕民俗文化元素应用,不仅可以提升产品自身的文化价值,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还可以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文化。

(1)以潮汕糖糕“甜香”特色出发,取自潮汕土话表达“香”的“芳”(通pang),为产品名,字体之间的笔画断开,笔画采用圆润,象征着包容,整体模仿糖糕的造型方形。

(2)图案的设计结合photoshop软件绘制糖糕插画和民俗活动场景插画。

(3)文化元素符号以潮汕方言为原型,提取潮汕方言的文字为视觉符号作辅助图案的应用,结合地方方言词汇或谚语强化独特的地域特色,结合AI软件进行编排设计。

(4)以民俗场景插画设计衍生立体纪念卡片:

强化地方特产包装的文化内涵是传播、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对经济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潮汕特产——传统手工糖糕融合潮汕民俗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上的应用,在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地方的民俗文化,了解民俗文化沉淀的背后故事,结合现代审美的趋势与需求,才能有效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元素来表现产品的地方特色,才能升华的文化内涵。因此,借由文化包装来传承传统文化要注重的设计元素的创新性表达和文化元素的转化。传承民俗文化,让文化“亮”起来,就意味着现代设计要借用创新手段将地方民俗文化元素进行巧妙的融合,不仅焕发潮汕民俗文化的活力,传承文化特色,除此还能通过许多精良的文创产品提升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廖梦泽《中国包装》、2023年第3期P42-45。

(2)柯胜海《中式元素视觉传达一一包装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4,P70,P174

(3)杨猛、徐振华,土特产品包装设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11,P32-46

(4)张洁敏,乔监松《浅谈地域文化在地方特产包装设计中的应用》,2017.07

(5)贾荣培,丁思尧《地方特产包装中地域文化视觉符号的应用》2021.03(6)谭晶《基于潮汕文化创意视角的旅游产品设计研究》,2016.03

(6)杨峥,包装设计中的文化符号与艺术表达研究[J],上海包装,2023(8),P51-5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