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剧编演的实施步骤
摘要: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既促使学生多元发展,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要达到良好的效果,课本剧编演的实施步骤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为例,对课本剧编演的实施步骤进行探究。
关键词:课本剧编演 语文教学 实施步骤
课本剧最早被称为“教育戏剧”,由英国戏剧教育学者希斯考特最早提出。他认为:在教师教学中,借助于戏剧或者剧场的相关技巧,师生群体参与进行互动表演的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师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中总目标指出: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具备与人文明沟通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2]。课本剧编演的过程涉及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剧本编写等方面,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生成,符合新课标中的要求。
如何指导学生完成课本剧的编演,内含一些方法技巧,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为此,本文将课本剧编演的实施步骤分为选、读、编、演、评五步,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一、定位选材,找好编演底本
课本剧是一种创意学习,没有现成的剧本可供参考,需要排演者精心挑选可排成课本剧的课文进行改编。课文中的文学作品如小说、童话可以直接用于演出的甚少[3]。因此,在选择可以改编为剧本的文本时需要选择一些描写较为生动的记叙性课文,其中情节紧张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矛盾冲突尖锐的更适合在舞台上展现。以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为例,主人公桑娜有着淳朴善良的心灵,在抱回孤儿前后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活动,在改编为剧本时就有着大量的空间可供孩子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读透文本,打好编写基础
要将课文改编为剧本,首先应让学生对文本有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语文老师要对文本作进一步讲解[3],引导学生将文本读通读懂。读透课文,要知背景,明主题,熟人物,并找出人物与环境及自身之间的矛盾冲突。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将相和》一课为例,在编写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明白文本表达的主题,同时要熟悉文本之中人物的关系,每个人物的个性特点,人物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在编写过程中要抓住这些要点进行创作。还可以让学生读一些戏剧剧本,明确剧本的各块内容,掌握编演的基础知识,为编写剧本打下基础。
三、理清要点,编出精彩剧本
课本剧就是将语文教材中叙事性类的课文用戏剧性语言编写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欣赏趣味、接受能力的戏剧作品,是文学艺术和表演艺术的结合体,将课本转化为剧本,切忌让学生照搬语文课本。语文教学时,一要有意突出人物情节,使学生琢磨体悟感情。明确本课所展示的矛盾冲突是怎样造成的,又是怎样发展的,划分情节段落,找到起承转合。分小组讨论,一人执笔记录。二要让学生了解无论是人物对话或舞台说明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删除或增加,既要适合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又要适合舞台演出。三要学生注意着重挖掘人物语言中蕴含的丰富潜台词。剧本中台词要能够明确表达人物的身份性格及内心的情绪情感,也可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们了解内容,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使学生受到感染,使各种情景在学生的心中活跃起来,逐渐引导他们进入创作状态,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注意改编应忠实于主题,要保留情节的基本结构,情节和矛盾冲突应更集中。
四、把握角色,生动演绎剧情
在排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要想走进文本,融入角色就必须提高自身阅读理解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潜移默化的确立是非观念。学生通过对时间、人物、场景的记忆与理解,精心设计所担任角色的肢体动作,服饰妆容,提升了对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4]。
表演是创造性的活动,尽管它以剧本及编导构思为基础,是按照编导的意图进行的,但当学生将编导意图变成舞台形象时,仍要通过自己的形体作为塑造形象的手段进行创造,大题经过三个步骤:一认识角色。学生应根据剧本所提供的文字资料,对角色的心理活动、角色的外在行动与其他角色的关系及环境的关系进行理性的、全面的把握。二体验角色。通过理性上对角色的认识后,学生要进一步从心理上接近角色,以至从心理上完全变成这一角色。三表现角色。学生对角色的认识体验对塑造角色很有帮助,要学生把内心的认识与体验,通过表情、动作、台词等表现出来,而这种表现并不全是现实生活中的表情与动作,应是各种艺术形式呈现的艺术化行为,即运用特有的表演方式及特有的艺术语言进行诠释。 四剧中的角色都有主次之分,但每个角色关系密切,必不可少。因此,在排演时,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懂得服从大局。
五、科学评价,助力学生成长
观演时,教师要强调大家要细致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纸上,而后教师要组织大家对编演进行评价。要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对自己、他人进行科学评价,着重评价语言、动作、表情、创意。展开讨论,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对原课文进行再认识,以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5]。首先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然后再委婉指出他们的缺点。除此之外,也让其他小组的学生去进行补充说明。谁能够大胆地进行发言,就对其所在小组进行奖励。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认真观看其他学生的表演,并能够从中有所收获。当评价完成之后,让学生制定计划,并且在下一次的课本剧表演中对其改正情况进行检查。
课本剧编演是一种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尝试,改变教学主流“我说你听”,当教学方式为“你学我帮”的时候,既促使学生多元发展,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基于此,用课本剧编演为学生打开新天地,让德育美育之花成为校园中瞩目的风景线,必将是老师们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1]马利文. 戏剧教育法的起源、表现形式、类别和作用[J].中国教师,2011(17):19.
[2]中华人们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金蕾.《中小学戏剧排演指导》[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8.
[4]张倩倩.小学语文课本剧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131-132.
[5]汪海荣.课本剧表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13):49-51.
*本文系2023年洛阳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课本剧编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立项编号:LYKT240306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