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优化其课堂结构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需要对现有的语文课堂结构予以分析,探索更符合学生需求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在模式上也有了更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而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则不能只关注课程要素罗列,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及其各项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时刻关注施教活动中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渗透情况,并要遵循一定的授课原则,努力为学生提供有吸引力、优质的语文教学,以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
1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四大要素
第一要素: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语言文字,建立基本的语言体系,并通过语言实践掌握语言规律。学生需要学习汉字、词语、语法、修辞等语言知识,并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式进行语言实践。第二要素:文化传承与理解,指学生能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需要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并通过文化交流、文化理解、文化表达等方式增强文化素养。第三要素:审美鉴赏与创造,指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并通过文学创作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和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学习文学知识,如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和创作方法,以通过阅读、分析、创作等方式提高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第四要素:思维发展与提升,指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学习发展思维能力和提升思维品质,包括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要能通过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并通过问题解决、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等方式提高思维能力。
2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2.1优化课堂导入设计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至关重要。第一,注重情境的创设与情感的激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导入设计中,教师应该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展示相关图片或者视频资料等方式,为学生营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促使他们积极投入课堂中。第二,强调问题导向与思维激活。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教师应该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这些问题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预设疑问,也可以是对相关话题的开放性讨论。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三,注重知识的衔接与体系的构建。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每节课均是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注重衔接新旧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内容、预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同时,可以通过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或者拓展材料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2重视学生习惯养成,提升其学习效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习惯。”对学生来说,好习惯才能够成就好未来。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非常有必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要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不仅要告知学生阅读的重要性,还要有意识地开展与阅读有关的教学活动,让阅读内化成学生的主动行为。其次,要培养学生预习与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能够为课上有效听讲做好准备,而课后复习能够让学生及时地巩固所学,进而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为深度学习做好准备。再次,要鼓励学生养成“问”的习惯,也就是在学习中“不吃夹生饭”,确保真正理解、消化和吸收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3灵活变换教法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变换教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语文教师要积极学习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积极博采众“法”,才能面对何种课型用何样教法才可信手拈来。其次,语文教师的教法要多样化,学会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如讲解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提问分析解答法、点拨点评法、多媒体教学法、“读议讲练写”五字法、目标反馈法等多种教法。在教学过程中,学会综合交叉运用各种教法,让学生感到语文课堂教法多样,教学不枯燥乏味。
2.4鼓励批判思考,思维碰撞,促进思维发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批判性思考是指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和判断,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而通过引导批判性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能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批判性思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和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这种思考方式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为了鼓励学生批判性思考,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开展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和碰撞彼此的观点和思路,而教师要留心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同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如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等,并适时点拨和启发,以保证学生的交流能更加顺畅。
结语
总之,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面临着新要求和新挑战,高中语文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力争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助力学生的不断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胡需恩.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J].语文教学通讯,2022(4):37.
[2]陈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思考与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