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农村学校“无专职实验员”情况下减轻兼任化学实验员教师负担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新课程理念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新课标中,初中化学有关科学探究与实践的核心素养培养,势必会增加化学实验,就会增加化学实验员的工作量,也对化学实验员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再结合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无专职化学实验员的现状,为减轻兼任化学实验员教师的负担,寻求更加适用新课程的实验准备和实验组织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农村学校;初中化学;无专职实验员;学生辅助管理
背景:
由于专职实验员近年不断减少,很多学校实验管理工作实际由一线教学老师兼任,工作压力巨大。基于此情况,以中考实验操作考试为背景,从七、八年级部分学生进入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培训开始,以选拔、培训和管理为目的,探索实验室重构、科学管理的有效路径,从而达到提高实验准备和开展效率,寻找以减轻化学实验员教师工作负担为目标的管理方案。
下面,本文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探讨农村学校“无专职实验员”的情况下,如何减轻化学教师的工作负担。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从某区多所公、民办初中学校,按区域、片区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共82位化学教师参与了问卷调查,为我们课题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分析。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校化学实验室有无专职实验员管理
我区各初中学校都建有化学实验室,但是超过70%的初中学校没有专职化学实验员,大部分学校由化学老师兼任实验员,经常开展学生分组实验的只有34.15%,而平时很少做实验,只在考前突击集训实验操作的占了29.27%,那是因为教学任务重,所以额外增加的实验工作就很难认真执行。
大部分农村学校中,因为没有专任的实验员,在上课过程中不管小组实验或者演示试验,都必须由任课老师独立准备实验,而任何一个小组实验都要教师付出不少的时间。例如:准备实验仪器、分装药品就要耗费大量时间,而教师又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实验,这样任课老师上实验课就会很忙很累;如果同一个年级有多个班,上实验课就要考虑到如何调课,最后实验结束有关仪器的整理归类;废弃药品的处理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工作负担如此沉重,大部分化学老师宁愿不开展分组实验,改为多媒体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实验,甚至直接选择不做实验。还有兼任的实验老师如果经常调换,那么实验室就很难形成规范管理,这些都会影响实验课的开设。
2、实验开设情况
按课标要求完成只有46.34%,而67.07%的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完成,超过半数以上;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实验操作完成也占有42.68%,说明大家更趋向于工作量较少的实验演示。8个学生实验活动完成率较高的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这2个实验,原因是跟这2个实验的重要性有关。
在农村学校,化学教师兼任化学实验员普遍存在。准备一个实验,从仪器设备到药品配置都是教师一个人忙前忙后、独自完成,且化学实验多,这些都会影响着教师是否有意愿开设化学实验。化学教学本来任务就很重,教师因为没有充足的时间做好课前准备,是直接造成实验开出率低的原因。例如把分组实验改为视频演示实验,甚至直接忽略,因此,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验课的正常开展。
其次,学校实验条件限制。个别学校的实验未开齐,存在实验仪器、药品缺乏以及安全无保障的原因。限制了实验的全面开展,导致那些操作不简单、现象不明显、具有危险性的实验被教师改为用多媒体演示实验代替做实验。
3、中考实验操作训练的管理模式
以上数据分析可得:由科任老师全程管理、师生共同完成占了大多数;而药品、仪器补充主要由老师完成;还有实验操作由老师指导或由老师提前培训的部分学生指导占绝大多数。
很多农村学校由于没有专职的实验员,所有的实验工作都由任课教师独自完成。教师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加上学生基础知识差,学习自觉性差等等,所以大部分教师不得不在考前进行突击性的实验操作训练。
4、实验操作考试列入中考后,老师任务的变化
中考实验操作考试以来,科任老师不得不进行考前实验操作培训,每天花费在实验训练的时间超过一半的表示要比平时多半小时,甚至有的要一个小时以上的也占了36.59%。因此,科任老师感觉对中考复习影响很大。
按课程设置,初中三年的最后一年才有化学课,学生面临着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时间少任务重,因此实验教学任务很难按计划完美地执行。在教学中,教师很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却很少花精力去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所以很容易忽略了实验成功与否对学生今后学习的影响。从实际工作量角度考虑,化学实验是一件费事繁琐的工作,再加上某些学校对化学教师准备化学实验和预做化学实验都不计入实际工作量,所以就降低了化学教师开设实验教学的主动性。
但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分数也会影响中考成绩,因此老师不得不重视起来。然而实验操作的训练往往都是在试题下来后各个学校才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每个实验学生都要按照操作规则亲自操作,并且达到操作熟练、规范的程度。短时间内要对学生完成4个实验的训练,老师们只能加班加点进行额外培训,真的是时间紧、任务重,对老师的生活和工作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三、调查对实验教学的反思
1、创设学生自主管理,探索新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理念。这种模式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目标,通过探索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室管理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建立学生自主管理体系要采取合理的组织和引导,建立相应的实验室的学生管理人员团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室自主管理工作,包括了值日、进出人员记录、对部分常用的化学药品、实验仪器、玻璃器皿等设备和材料的检查与整理,并及时地对破损物品进行检查记录、报备,做好详细的登记。学生从进入实验室起,就应当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挑起管理的义务,努力将自己培养成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
实行了学生自主管理,更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从一定意义上维护、保养了实验设备,从而降低了实验设备的损坏量,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此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组织协调意识,以及运营管理意识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培养;实验室的卫生、安全性也得到了加强。正是这样,既为学校节约了聘请教师的费用、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也可以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探索实验室重构,提高实验的准备和开展率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使用好实验室,将实验室里的仪器和药品作调整,可分为仪器区、药品区、教师演示实验准备区、学生分组实验区等多个功能区。一些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药品管理可以借鉴图书管理方式,采用借用制度,随时向师生开放,方便师生进行实验。特别是实验操作中考前一个月,学生会特别重视实验操作,强烈要求增加操作训练,会主动申请开放实验室便于他们训练。老师将会“以学帮学”的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训练,首先,在个人意愿基础上,宏观考虑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动手能力,合作意识,组织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小组长进行重点培训,考核合格后将作为“主力骨干”,然后在这些“骨干”的支配和协调下进行“合理分组”,协助老师培训其他同学。
在“激励机制”下,组长和组员配合默契,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关系十分融洽,实验任务完成率较高。当然,在中考实验操作训练过程中,八年级的“小助理老师”也会发挥他们的作用,认真地协助老师完成中考实验的准备工作,还有仪器的补给和清点,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老师的工作量。
“以学帮学”的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学习效果更大;老师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地关注学生的操作细节,有更多的精力去指导薄弱的学生,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3.学生协助下实验准备和实验组织过程的探索与实践。
下面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为例,实践学生协助下的实验准备和实验组织过程。
(1)实验药品准备
实验药品准备,可以找同学在空余时间帮忙, 老师分配好每个学生的任务。如果涉
及到有一定危险的,由老师完成,如浓硫酸稀释。学生可以完成,贴标签,清洗仪器,分装药品等工作。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学到一些化学知识,例如:可以从药品标签上了解到药品信息,在分装药品时学会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操作。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所需要准备的药品有: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大理石、稀盐酸和蒸馏水。在实验柜中留出特定空间用于放每次分组实验所需的药品,并在该处贴上标签。在每次实验药品准备好,放入该处。
(2)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的摆放
让学生协助在药品柜上将每种仪器分类放好并贴上标签。这项工作做好后,以后每次实验都不需要重复做。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辨认化学实验仪器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学习。
(3)小组长取用实验仪器药品
选取每组小组长,每次由小组长按顺序去自行取用该组实验仪器和药品。每次为同一人,因为小组长熟悉仪器摆放的固定位置后,取用更高效。每次实验前打印好实验用品单,发给小组长。在此过程中小组长对于辨认化学实验仪器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学习。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前后小组长不自觉的进行合作,不仅使取用过程更高效,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4)小组长放回实验仪器药品
实验结束后,小组清理整理好桌面及实验用品,由小组长按顺序去自行放回该组实验仪器和药品。对应仪器药品放回原位。
发现在此过程中,因为需要小组清洗收集好的仪器放回原位,同学们都自觉清洗整理仪器和桌面,相较于之前,教师也更容易发现是否所有学生都整理好仪器和实验桌面。
(5)实践过程遇到的问题
在初次实践过程中,发现小组长取用和放回实验仪器药品时间过长。为提高效率,笔者发现小组长有序的行进路线很重要,还有前后小组长之间的协作很重要。在行进路线上来回的小组长不要迎面相碰。以本校实验室为例,我设计了小组长行进路线。在该路线实践之后,发现效率提高很多,取用和放回各需要约2分钟时间即可。
在新课标,新课程理念下,致力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新课标中关于核心素养内涵中讲到,科学探究与实践主要包括: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能力,与他人分工协作、沟通交流、合作问题解决的能力等[1]。培养学生素养很重要,减轻兼任化学实验员教师的沉重负担也需要考虑。笔者探索和实践了学生协助教师实验准备和实验组织过程的方法,发现此过程大大缩减了老师准备药品时间和仪器药品的摆放时间,让老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也在协助老师的过程中,学习到化学知识,培养了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实现在“做中学”“用中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6页.
[2]张元和.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刍论[J].成才之路,2017(02):42.
[3]谢青.开发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04):54.
[4]武湘君.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 2013(12):10.
[5]孙金梅.浅谈提高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之策略[J].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46):15.
[6]陈承声.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化学实验员培训的探索[J].化学教育,2007 (11):31-32.
[7]吴晓春.浅谈中学化学实验室管理 [J].考试周刊,2018 (61).
[注:本文系2022年度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乡村专项课题“基于农村学校‘无专职实验员’的实验室管理研究”(编号:20221450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