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智能航运视角下以OBE为载体的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建设探索

侯磊 李文燕
  
炫动漫
2024年15期
滨州职业学院 256603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文立足于智能航运视角下,以航海类专业课程为例,并从基于岗位需求及课程的特点明确培养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两者协同育人、对接学情及课程内容确定思政教学的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持续改进课程思政教学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以OBE为载体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建设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智能航运;OBE;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前言:《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35年,形成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为基础的行业新业态,注重培养智能航运核心人才。”由此可见,行业的变革发展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职院校在对航海类专业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要紧跟时代步伐,明确行业需要,确保输送的人才在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方面符合智能航运发展的现实需要。基于这一背景下,如何以OBE为载体建设航海类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则成为值得高职院校深思的重要课题。

一、基于岗位需求及课程的特点,明确培养目标

在智能航运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增强课程思政意识,以OBE理念为指导,明确当前航运行业的岗位需求,精准分析专业课程特点,由此确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为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创造有利条件。

在《船舶操纵与避碰》这门课程中,高职院校可以进一步细化思政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在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出全面的职业素养和对社会的深刻责任感。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通过深入探讨船舶操纵的科学原理和避碰规则,结合真实海难案例的剖析,让学生不仅学会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海况中保持冷静,更能够深刻认识到作为航海人员在维护海上安全方面的重大责任。课程中可以穿插航海前辈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前辈们对安全的执着追求和对生命的尊重。(2)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详细解读国际海事组织的公约和我国的海事法规,让学生了解国际航海规则的制定背景和意义,以及遵守规则对于保障海上秩序和安全的重要性。课程中可以设置模拟法庭环节,让学生扮演律师、法官和当事人,通过模拟审判来加深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应用。(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船舶操纵任务,让学生在团队中扮演不同角色,如船长、大副、轮机长等,学习如何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和协作。课程中可以设置团队建设活动,如航海知识竞赛、角色扮演游戏等,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精神。(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介绍船舶排放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全球航运业在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海洋清洁活动,或是邀请环保组织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并参与到保护海洋环境的实际行动中。

二、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两者协同育人

在智能航运视角下,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时,要基于OBE载体,透彻分析和深入挖掘航海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而选择并应用相应的教学策略,由此实现两者的协同育人。

《轮机工程基础》作为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涉及轮机工程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以及船舶动力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轮机工程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工匠精神。同时,通过介绍船舶动力装置的发展历程、重要技术突破及国内外技术对比,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敬畏之心和持续学习的动力。此外,在《轮机工程基础》中,会介绍一些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关注行业动态,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技术创新等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融入思政元素,包括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等。例如,引入实际案例,特别是与轮机工程技术相关的重大事故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团队协作的必要性以及创新精神的价值。或者组织学生参加与轮机工程技术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船舶制造企业、参与船舶维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行业的艰辛与荣耀,培养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持续改进课程思政教学

OBE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具有闭环性的鲜明特征,强调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并由此对教学过程加以评价。因此,在智能航运视角下,高职院校以OBE为载体,针对航海类专业建设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时,要对现有的教学评价机制加以完善,根据所获得的结果持续改进课程思政教学。

以《船舶管理》课程为例,可以按照表1构建过程性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进行全面评估。

结论:综上所述,智能航运是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优秀航海人才的供给,能够更好的落实这一目标。因此,在智能航运视角下,高职院校要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基于OBE载体,聚焦航海类专业课程,借助基于岗位需求及课程的特点明确培养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两者协同育人、对接学情及课程内容确定思政教学的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持续改进课程思政教学等策略的实施,构建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向而行。

参考文献

[1]蒋更红,徐红明,姚丹丽,等.新时代航海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实践[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5(02):62-65+56.

[2]程真启.高职航海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24,12(02):23-25.

[3]张德兴,闫少明,周海振.航海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以“船舶原理”课为例[J].珠江水运,2023,(13):75-7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