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混合现实MR技术的中职数控虚拟实训模块化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混合现实(MR)技术在中职数控虚拟实训中的应用,通过模块化课程设计,旨在提升实训效果与学生学习兴趣。研究分析了MR技术与教育理论融合不足、模块化设计方法缺乏系统性等痛点,提出了基于MR技术的模块化课程设计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虚拟实训场景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MR技术显著增强了虚拟实训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为中职数控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路径。
关键词:混合现实(MR)、中职数控、虚拟实训、模块化课程设计
一、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一)国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虚拟人工智能实验室(Virtual Human Interaction Lab)致力于探索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在教育中的应用。他们研究如何利用MR技术提供更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并开展了许多相关项目和课程设计研究。日本东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Japan)的虚拟现实研究中心与工学院合作,致力于在教育领域开展基于MR技术的研究。他们开展了虚拟实训模块化课程设计的项目,以提供更丰富和实践性的学习体验。
(二)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
通过对知网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将混合现实技术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索结果为92篇,中职模块化课程建设搜索结果为149篇,且多为近三年内发表。如果在搜索中将混合现实技术和中职模块化课程建设作为关键词,检索结果为0篇。上述检索结果说明,当前职业学校对此本课题涉及到的内容研究较少。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于诗瑶在《混合现实技术的教学特性与应用场景分析》一文提出,在教育领域中的混合现实技术应用主要基于它的三个特性—教学信息的多维视觉显示、教学体验的深度沉浸性和教学交互活动的自然性,基于此,混合现实技术的常见教育应用场景可分为三大类—智慧校园数据的可视化呈现、职业技能或操作能力的虚拟仿真培训以及混合现实课堂教学。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深入研究混合现实技术与教育理论的融合,探索MR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特点和优势;
2. 建立基于MR技术的虚拟实训模块化课程设计方法,包括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虚拟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学习目标的设定和评估方法等;
3.开发相应的虚拟实训模块化课程设计工具和平台,以便实际应用和教学实践;
4.评估基于MR技术的虚拟实训模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建立有效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需求调研、专家意见征询、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深入地探索基于混合现实MR技术的中职数控虚拟实训模块化课程设计,从而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和支持。
三、混合现实MR技术的中职数控虚拟实训模块化课程设计方案
(一)学科知识体系构建
中职数控课程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知识点涵盖了数控原理、编程技术、机床操作、加工工艺等多个方面。这些知识点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共同构成了数控技术的完整体系。为了实现课程设计的模块化,我们首先需要对这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明确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和依赖性。
在构建模块化知识体系时,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将数控课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模块。每个模块聚焦于特定的知识点群,如数控编程基础、机床操作与维护、复杂零件加工等,确保学生能够在每个模块中深入学习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各模块之间通过项目任务或综合实训等方式进行衔接,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虚拟环境设计与开发
基于混合现实(MR)技术的虚拟实训环境设计,是模块化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我们充分利用MR技术的沉浸感、交互性和实时反馈等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高度仿真的数控实训场景。
在设计思路上,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虚拟环境中的模拟操作,使学生在无风险的环境下进行实践训练。根据数控实训的特点和需求,对虚拟环境进行细致规划和布局,包括机床模型、加工零件、刀具库等元素的设计和呈现。
在开发过程中,采用先进的MR开发平台和工具,通过三维建模、动画制作、交互编程等手段,实现虚拟环境的构建和功能的实现。我们还利用传感器和追踪技术,实现对学生操作行为的实时捕捉和反馈,为学生提供即时、准确的反馈信息。
(三)学习目标与评估方法
为了确保模块化课程设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设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提出了基于MR技术的虚拟实训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估方法和指标。
在学习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具体来说,学生需要掌握数控编程的基础知识、机床操作的基本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
在评估方法上,采用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估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实操考核外,还引入了基于MR技术的虚拟实训评估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记录学生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根据预设的评估指标和算法进行评分和反馈。
四、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深入探索混合现实(MR)技术在中职数控虚拟实训中的应用,成功构建了基于MR技术的模块化课程设计方案。研究发现,MR技术显著提升了虚拟实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进而提高了学习效果。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将MR技术与教育理论深度融合的模块化课程设计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虚拟实训场景和模型。然而,研究中也存在数据收集范围有限、评估指标需进一步完善等不足。未来,我们期待MR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进一步普及和优化,特别是在个性化学习、智能评估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以推动中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于诗瑶.混合现实技术的教学特性与应用场景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19):94-96.
[2]刘俊英,梁丰.混合现实(MR)技术在机械实践类课程的全息教学应用研究[J].机械工程师,2023(9):104-1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科研课题“基于混合现实MR技术的中职数控虚拟实训模块化课程设计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