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家园共育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策略探究
摘要:新时期,劳动技能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推动个人全面、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家园共育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是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劳动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家园共育下提升幼儿的劳动能力,从而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既要可视化又要可视化,教师和家长又要以身作则,做好劳动模范,不断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
关键词:劳动教育;家园共育;家庭劳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幼儿园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包括:劳动内容的设计、劳动融入幼儿生活、家庭共同教育、园外劳动教育等。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的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目前幼儿在家中的生存状况与过去的正常状态有较大的不同,很多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从未参与过劳动。另外,在教育体系中,过去把德智体美劳五大发展趋势中的劳动排在最后面,劳动常常被教育劳动者忽视。然而,必须指出由于缺少优秀的劳动素质,幼儿日后难以学习独立生存,技能的培养也会受到影响。幼儿早期是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早期开展劳动教育对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
一、家园共育下幼儿劳动教育的存在问题
(一)劳动教育时空受限
由于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导致了幼儿园的劳动教育难以进行。鉴于劳动教育的安全与效果,在实施劳动教育时,需要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难以依靠现有的人力物力来进行适合幼儿劳动能力发展教育。
(二)教育形式过于单一
很多幼儿园都把劳动教育融入到其他的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幼儿的劳动观念。这就导致了幼儿在大范围劳动教育中很难产生劳动观念,而在从事其他方面的劳动时,难免会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每个幼儿的劳动能力,从而影响到教育成效[1]。
(三)劳动教育难出成果
幼儿园要使幼儿全面了解劳动的重要性,要让幼儿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使其具备相应的劳动能力。然而,仅仅依靠幼儿园阶段性的劳动课无法达到这个目的。在幼儿园,因为开展其他方面的教学活动所需的时间比较多,因此,在幼儿期内开展的劳动教育时间会大大缩短,只在个别时段内进行。而在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教师对幼儿进行了长期的跟踪,使幼儿逐渐丧失对劳动的热情。
二、家园共育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强调时空并重的劳动教育
劳动是从情感、认知、技能等角度来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主要指标。在劳动教育方面,要强调时空并重的劳动教育,首先,家长里有让幼儿参与有劳动,比如餐具的摆放、玩具使用完了要学会收纳、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帮忙搬物品等等。其次是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向家长传达教育的具体内容,而在不同的情境和时间中,则会根据不同的情境和时间,在家里,家长可以通过设计劳动情景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自觉地积极参加到劳动中来,通过与大人的互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劳动教育[2]。
(二)融合教育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开展形式
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三者的合作是目前幼儿教育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些因素中,以家庭教育为基本,以幼儿园为主体,要相互合作,促进幼儿的劳动教育。为此,要在开展活动的同时,充分利用家庭中独特的人力、物力资源,使家园共育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方法。
首先,要挖掘家庭中的劳动教育活动,教师必须与家长共同努力。家长是最了解幼儿个性特征及个体需要的重要任务,最了解幼儿在劳动中的优点和缺点,家长可以对幼儿进行战略引导。其次,家长要主动增强劳动教育意识,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劳动讲座、论坛等活动。另外,幼儿园和家长要有合作精神,要根据当前幼儿的劳动问题适时进行沟通,灵活利用各种劳动教育形式,实现幼儿健康发展。
(三)园外实践里的劳动教育
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借助家长的力量开展各种课外实践,开展对幼儿劳动技能培训。比如,如果家长们对茶有兴趣,幼儿园可以让家长一起把幼儿们带到茶园里去采茶,这样既能让幼儿们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又能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茶叶的生产过程。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园共育在促进幼儿的劳动教育中的协同和合作,以各种公益讲座、家长会、公益组织等形式来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在指导家长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改变家长的思维方式。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劳动教育应从幼儿园开始,逐步向家庭、外部社会生活领域拓展。在幼儿劳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主观和客观的资源,使家长主动地担负起幼儿的劳动教育,并使家长能够正确地理解劳动教育的作用。同时,要加强与家庭与幼儿园的全面合作,使幼儿的劳动教育由单一向多元发展,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廖丽娟.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透视与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2(17):1-4.
[2]唐莎. 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园家长课程内容优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