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职业本科教育背景下的“类订单式”应用型本科环保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牛超 刘慧 任晓珍 明皓 王振宇
  
炫动漫
2022年4期
1 沈阳科技学院 沈阳 11000 2 沈阳光大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 11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在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明确“客户需求”,细化人才市场及岗位类型,经过调研收集应用型人才培养信息,与企业协同育人,将用人企业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提出“类订单式”应用型环保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应用型环保人才培养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职业本科教育;类订单式;培养目标精准;应用型环保人才;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我国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为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做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相关文件明确指出,应用型大学被明确地界定为与研究型大学、职业技能型院校并列的一类高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意见》,意见明确了职业本科学士学位授权、授予等的政策依据及工作范围。

从中职到高职再到职业本科,以及可能会发展为的职业研究生的变化,是我国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大举措和尝试。对于本科教育层次的民办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是提前和要求,职业本科教育更是机会和借鉴,借鉴职业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及方法。

一、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对“用户企业”解读不精准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高校罔顾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依然按照解决总量矛盾的方式组织“大批量生产”,造成“供给模式偏差”,“高校专业教育的同质化与行业企业的差别性要求不适应[1]”,“高等学校专业结构设置忽视社会产业结构[2]”。由于专业人才供给的社会适应度不高,专业同质化严重,因此造成了“产能”的相对过剩,加剧了供给和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2、人才市场及岗位工作细分不够

人才市场及岗位细分不够,会造成应用型人才培养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更无法体现学生学以致用,专业知识与专业岗位不相匹配;在人才培养上要能够细分人才市场及岗位细则,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更精准,更明确,更清晰。

3、没有区分研究型教育和应用型教育

忽视了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化要求,研究型的目标指向是解决价值链前端的理论问题,定位在培养创新研究人才,而应用型教育则指向价值链中后端的具体生产实践问题,培养能组织和指导现代化生产的职业人才,特别是适应新业态和新要求的新职业人才。

二、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

1、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调研工作

调研的主要内容以企业需求为前提,了解和明确企业哪些岗位需要人,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为人才培养提供实际的参考价值,是调整人才培养方向的重要参考,也是了解培养应用型人才达到可用的重要手段。

2、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企业作为吸纳人才的主体,也具有培养人才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实现企业吸纳有用之人,可用之人,最好的方式是企业能够与高校联合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订单式”人才培养就是最好的代表,应用型本科可以通过校企协同,产学研结合,提出“类订单式”人才的新模式。

3、将用人企业纳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延时性”,为防止因市场需求的改变,造成人才培养的滞后,应将企业纳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随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保证培养即所用,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准度。用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到实际的教学和实践当中,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使教学课程更贴近于应用,更符合用人单位需求和标准。

三、“类订单式”应用型环保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不足

“订单式”人才培养源于职业教育,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及规格向学校下达人才培养“订单”,学校接单后.在企业的协作下按订单进行人才培养,所培养的人才经企业验收合格后即被企业录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虽然可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大化,但存在一些问题:

(1)订单培养自身存在的不足:过于依赖企业,学生就业面较窄,选择空间受限;

(2)合作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导致毁单,影响了学生的切身利益;

(3)培养标准固定化影响学生就业选择和范围。

2、“类订单式”应用型环保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订单式”人才培养存在的各种普遍问题,如何能够扬长避选,发挥其最大优势,并应用于本科应用型环保人才的培养,本文提出“类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基于校企协同育人,将企业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根据调研将人才培养细化,方向具体,将“订单”作为选择,而不完全依赖企业。

应用型环保人才“类订单式”培养以具体专业方向为前提,与不同方向上的行业代表企业建立协同育人合作,培养专业方向上的应用型人才,不签订“订单”协议,不为具体某一企业专门培养,而为整个行业不同方向培养。通过企业参与全过程的培养,实现环保人才在专业方向上的专一性和精准性,学生就业选择程度相对较广阔。可以实现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化,为就业提供保障,该阶段主要在1-3学年完成,最后在第4学年以选择性“类订单式”为目标,结合实际用人企业标准,开展相应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满足用人单位实际标准,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三赢,实现学生利益最大化,实现应用型环保人才为导向的“类订单式”培养模式。培养模式流程如图1所示。

四、展望

1、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

如何实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协同育人,在于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也是保证本研究内容的重要前提。

2、“类订单式”应用型环保人才培养方案探索

人才培养具体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指导,制订可行的“类订单式”应用型环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关键。

3、“类订单式”应用型环保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理论研究需要实践来检验,本文所提出的“类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检验,以实际培养效果和应用效果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

参考文献

[1] 李婵娟.不可忽视的结构性矛盾:专业与就业[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6(2):78-84.

[2] 曹钰, 张志明.大学毕业生低初次签约率的校域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60-6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