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探究新课程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
摘要: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转变师生的角色、教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力求营造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思想和方法,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初中的地理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既有自然科学又有社会科学;就其教学内容而言,以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征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动性和实用性等特征,对于学生的全面老师教师要对初中地理教学予以充分重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老师要运用一些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学的快乐,从而建立起一个整体的地理知识体系。
一、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困境
(一) 教师课堂教学观念落后
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地理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在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否则,在不断发展的教学变革中,不能获得真正的竞争优势。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初中地理教师还未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老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依然比较陈旧。
(二) 教学设计偏离有效教学原则
在新课改中,由于受考试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与地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原则不符。教学内容的设置侧重于教学的知识与技巧,而忽略了教学过程、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设计;由于教学目标偏重于学习,忽略了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违背了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从而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 课堂教学方法刻板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对构建高效课堂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的主要教学方法仍然是以讲授为主,老师们用简单的语言把地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做法很可能会忽视学生的能力和情绪,严重降低了课堂的趣味性,导致了课堂气氛的凝重和低落。
二、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 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适时转换课堂角色,由原来的“主导”向“引导”的方向发展,使“被动”的课堂学习向主动提问和参与课堂的知识交流转化。比如,在学习“居民与聚落”这一内容时,老师应该注意到,由于社会条件的改善,许多同学已经有过出国旅行或游学的经验,因此老师可以让他们首先谈谈学生对世界居民的了解与认识。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既能加强“生生”的互动作用,又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地位,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 重视课堂教学设计,关注学生发展
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教学目标的确定,关系到学生是应试方向发展还是向素质成长方向发展。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安排,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到学生认知与教材内容的衔接点,使教材的内容转化成有效的学习内容。初中生的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更强,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地图、统计图、示意图等方面的内容,比如在版块活动的学习中,老师要把握地图表现力强这一特点,增加课本的易读性和亲和力,使学生在学习地理课本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生信息面。
(三) 善用情境教学法,增强教学的生活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为本,以生活为本,以实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创设地理情境,营造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解释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时,可以创造周围的地理情境以及怎样学习地理的情境,老师提出“地理之谜”,并用自己的日常活动指导同学进行讨论,从而使教室氛围更加生动。在这种情境下,同学们会不断的提问、寻找和解答,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通过这一系列的循环学习,学生也在情境中践行了“怎样学地理”。另外,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时候,课本上的平面图虽然也有很多,但这种教材知识直观而简单,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去寻找山川、盆地、山脊、山谷等具体地形的图片,然后在下一节课上通过多媒体进行共享,这样就能给学生创造一个与生活紧密接触、回归生活的学习机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事实表明,越是放松、快速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越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生由于中考升学的压力,导致学习的氛围始终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在这样的氛围下,同学们的情绪也会跟着紧张起来,对老师更加的敬畏,不敢去提问。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环境、构建新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在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尽力互信,对自己严格要求,了解和关爱学生。其次,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在确保总体的学习进程的前提下,对个别突出的学生个体也要适当照顾。比如,对于那些热爱地理的人,老师可以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多的资源,为他们以后的进一步学习究奠定坚实的根基,培养更多优秀的地理科研人才。
结束语
地理是义务教育中的基本文化课,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地理环境,培养他们的正确的地理学习观,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当前,我国的地理教学面临着一场变革,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而在落实这一过程中,老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的重视,把地理教学放在一个整体发展的高度,提升地理教学的效率,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新月.高中地理课堂中公民地理素养的培养[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1(9).
[2]朱献菊.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法的一些尝试[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