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

蔡云香
  
炫动漫
2024年19期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高阳小学校 四川 凉山 615600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对学生数学素养要求的提升,小学数学教育日益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本文通过深入探讨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重要性,阐明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其未来数学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深远影响。然后,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提出了一些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包括引导直观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和设计挑战情境等。这些策略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实践能力,从而为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

新课改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强调教师需要构建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并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和逻辑推理,它更是一种深入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学生被鼓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这一过程中,他们需要发现数学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分析问题的结构,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从而在实际操作中不断锤炼和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归纳分类等数学思维技巧。这些能力的提升不仅对学生当前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更将伴随他们一生,助力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与价值的最大化[1]。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际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特别是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真实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精神。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操作,能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职业生涯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一)引导直观思维,化抽象为具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至关重要。直观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可观的图像,从而简化问题的解决过程。教师可以通过画图、涂绘等方式,引导学生将复杂的数学问题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使问题变得一目了然。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几何直观能力[2]。

例如,在进行《克和千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日常物品,比如一个苹果、一个土豆、一小袋米等,以及一台精确的电子秤。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这些物品,并问他们:“你们猜猜看,这些物品大概有多重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接着,教师进行称重演示。他先把苹果放在秤上,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下重量,比如说是200克。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的天平图案一侧画上苹果,另一侧写上200克,形成直观的对应关系。同样的步骤,教师再分别对土豆和米进行称重和画图对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能够直观地了解到不同物品的重量,并且对克这一计量单位有了更具体的感知。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有1000克的米,那应该是多少千克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出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在直观的思维过程中掌握这一知识点。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引导,成功地将抽象的重量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感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直观思维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数学魅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巧妙地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通过将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场景,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进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购物的活动。在课堂上,布置一个小型“超市”,商品明码标价,教师可以准备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作为“购物资金”。在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挑选商品并尝试付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计算商品的总价,还需要选择合适面额的人民币进行支付。通过这一实际操作,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理解人民币的使用和价值,还能在实际购物中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悟到数学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模拟购物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并培养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挑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通过设定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不断探索。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勇于挑战的精神。在挑战性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3]。

例如,在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情境:假设学校即将组织一次春游,需要租用大巴车来接送学生。每辆大巴车可以坐50人,如果班级里有120名学生,那么需要多少辆大巴车才能确保所有学生都有座位?这个问题不仅涉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还需要学生考虑到实际情况,即不能让学生站着或者分开坐车。教师可以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挑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积极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两位数乘法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断尝试、验证自己的答案。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勇于挑战的精神。在挑战性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法和思路。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还提升了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学习。

三、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直观思维,化抽象问题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些教学策略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秀荣.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J].考试与评价.2020(9):98-98.

[2]刘歌.从核心出发 有效解决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2023(31):95-98.

[3]王玉霞.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 2021(006):1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