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试论兴趣调动在小学语文后进生转化中的实用性
摘要:在小学中高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班上的后进生群体。越到高段,班上的后进生数量便会更多。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语文基础性学科的价值与作用,尝试使用兴趣调动法,实现后进生的转化。让他们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对语文知识内容的深层次探究,彰显潜藏在自己身上巨大的潜力,以此提升综合学习实效,达成有效转化。文章基于此点,谈论了兴趣调动在小学语文后进生转化中的实用性。
关键词:兴趣调动法;小学语文;后进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针对于班上存在着的后进生群体,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新课程的标准的“兴趣调动”理念。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尽可能激发后进生群体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以此来实现他们的有效转化。
一、兴趣调动在小学语文后进生转化中的实用性
在现实生活中,后进生所面对的处境就是家长不管、教师不管、同学不管。使得他们原本就对学习没有兴趣及积极性的心理对学习产生了更加“厌恶”的情绪,以至于会自我放弃、自我低沉,使得他们的整个学习过程不主动、不积极,最终便也实现了恶性循环。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实现后进生转化的过程中,专注于兴趣调动,其实就是要充分激活后进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自我意识得到觉醒,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带动他们展开多元化的课程学习活动。这样便能够让他们慢慢地跟上课堂的节奏,能够在循序渐进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逐渐找到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创造性地展现自己的语文学习思维。这样的学习模式才更为优化,让学生有更强的表现欲,并且对学习有着更强的自信心,最终便也能驱动他们实现更有意义的课程学习实践及探究,这其实便是实现他们有效转化的先决条件。当他们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与积极性之后,教师就可以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带动后进生展开更有价值的课程学习,最终便也能促进他们展开更高质量的实践活动,让他们的学习活动更有价值和意义。
二、以兴趣调动实现小学语文后进生转化的策略
(一)尊重后进生,调动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现后进生转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个后进生。彼此之间愉快交流与互动的前提是相互尊重且信任,并且小学中、高年级段的学生思维逐渐成熟,并且五、六年级的学生可能已经进入了青春期,所以他们将会更加敏感,更想要获得来自师长的尊重和认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调动后进生的兴趣,就应该尊重他们要,对他们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他们是后进生就对他们进行差别对待。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与优秀学生互动,要尝试与后进生互动,关注一些小细节,让后进生的内心受到波动,能够看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以此才能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有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师在写作教学《记一次游戏》中,就可以点名一些后进生起来,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做游戏的过程。在向他们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我记得xxx同学在做游戏的时候十分活跃,并且我发现他每一次游戏好像都是最后的胜利者,那么我想请这位同学说一说你做游戏的过程。”这是一个十分具有开放性的课堂互动问题,对于被点名的学生来说,他们十分乐于回答自己做游戏活动的过程。并且他们还能够从老师的表述中看到老师对自己的独特关注,看到了老师是尊重自己的,这样他们便能够积极地表述。他们在表述完之后,有了更为清晰的游戏表述经历,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激励他们完成有关于这一游戏的文章。这样就自然而然地驱动他们主动地完成了创作,调动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最终便也为实现他们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与互助,培养兴趣
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他们有着十分明显的个性化差异。特别是针对于中、高年级段的学生来说,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将更为明显。所以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也应该看到每一个学生之间存在着的个体差异,要尝试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与特长,实现更高质量的课程学习。比如,后进生可能成绩比较差,但是他们在其它方面的表现可能会令人惊叹。比如他们的艺术天赋比较高,体能素养比较强,友爱互助等等,这些都是除了学习之外十分优良的品格和品质。所以教师就应该尝试以正向、积极的态度去审视后进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展现他们的优势与长处,鼓励他们积极地彰显自身的特长,形成学习的自信心,这样便能够带动引导他们实现有效的转化。教师在发现了班上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之后,还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之间展开互相合作,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深层次探究。
比如,教师在教学完《蟋蟀的住宅》这一篇课文之后,就可以将班上的学生按照优、中、差等比例来划分学习小组,让各个学习小组进行课后实践探究,尝试找到蟋蟀的住宅。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彰显自身的特长及优势。比如,有的后进生虽然知识理解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爱观察,对自然地理世界很感兴趣,可以带动小组成员快速地找到现实生活中蟋蟀的住宅。由此,组内成员之间便可以分工合作,由后进生带领他们找到蟋蟀的住宅,而后共同完成观察及报告的撰写,使得组内成员之间互相合作、互帮互助,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其他学生也能够看到后进生的闪光处。而后进生也能够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由此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这样的方式,便能让整个课程教学更为高效,积极地延展第二课堂,最终便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后进生的有效转化,落实了对他们的有效教育,能够让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教学应该关注班上每一个学生的主观感受。所以针对于班上存在着的后进生学习群体,教师一定不能忽视,要加以重视。通过兴趣调动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有效转化。所以教师一方面要看到兴趣调动在后进生转化中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就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实现兴趣的调动,帮助他们实现有效转化。比如尊重后进生,调动兴趣。带动他们进行合作与互助,培养兴趣。从这些方面着手实现后进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调动,驱动他们实现有效的转化,最终来达成他们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J].明日风尚,2017(13):222.
[2]张文雅.耐心等待“花”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4(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