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竹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摘要:本文是对小学生开展竹文化教育的意义出发,通过创设竹文化的教育环境,在各学科课堂中渗透,以及利用校园活动等途径开展竹文化教育活动,取得不错的实践成果。
关键词:教育环境;渗透教育;校园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我校对小学生进行的“竹文化”教育是根据学校“灵动教育”的“书写灵动的未来”的教育行指针,基于 “红梅品格 湖海胸襟 灵动气质”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我们开州丰厚的竹文化资源,在品竹趣、赏竹乐、学竹魂三大课程体系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竹文化的魅力和乐趣,在赏竹、画竹、玩竹、赞竹、学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红梅品格,湖海胸襟,灵动气质。
一、竹文化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求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进行调查、了解,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
开州区地处渝东北山区,群山绵延,风光旖旎,竹资源丰富,区域内有十多个乡镇盛产毛竹。同时,以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香绸扇、水竹凉席)等为素材,对学生进行竹文化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产生以创造为荣,以家乡为荣的自豪感,从而强化与家乡的联系。
(二)研究意义
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竹的精神,竹的风采,陶冶了开州人民的情操,人与竹和谐共处,发挥着无限的潜能。对小学生开展竹文化教育,让他们知道竹子的精神文化,学习竹的制作工艺文化,亲身感受竹文化对家乡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家乡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从而萌发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秉承竹乡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竹文化的教育氛围营造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我们从环境的创设为教育的切入口,通过环境的创设,营造竹文化的氛围,对学生进行竹文化的熏陶。
(一)学校室外竹文化环境的创设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与学生共同创建竹文化环境。在学校教学楼后花园里面让教师和学生一起种上竹子,如:毛竹、雷竹、石竹、金竹等在教学楼的映衬下,各种竹子就显得生机勃勃。也可以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到竹子的生长方式和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通过室外环境的创设后,让学生在学校的各处都能看到竹,通过季节的变化让学生观察到不同时期竹的生长变化。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耳闻目染,对竹的认识有了显著的提高。用多中形式营造出竹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竹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操。
(二)室内的环境创设
每个班级前面都有一条宽大的走廊,我们充分利用这个环境,根据不同年龄创设成竹文化走廊。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陈列出学生绘制的竹主题画,形成竹的精神文化走廊。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学生在玩乐中也能感受竹文化。
美术教室的环境创设,把美术教室分成两个空间,前面是学生操作台,后面是作品成列区。收集每个学生运用竹子做的手艺品、竹刻牌匾、竹简书画、竹筒画、竹编制品等陈列在美术教室里的陈列台区里,让学生时刻都能欣赏到自己的作品。美术教室的墙面上挂上学生绘制的竹主题画,配上古诗文,让我们的美术教室洋溢着浓浓的艺术气息给学生营造出竹文化氛围。
三、对学生竹文化兴趣激发
兴趣能萌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成为探索的动力;只要学生对竹文化产生了兴趣,就能主动去探索,在快乐中学习,真正领略到竹文化的内涵。为了激发学生对竹文化的兴趣,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参观活动增强兴趣
利用本地的竹资源,带领学生到南山上去参观竹林,探索竹的各种形态和生长过程,了解到竹子的种类,如紫竹、甜竹、苦竹、最大的竹,最小的竹等;通过参观,引起了学生对竹子的探索兴趣。除了参观竹林,还可以去参观本地的非遗三合竹席、临江香绸扇,学习用竹子制作竹席和扇子的工艺,让学生在欣赏和体验中去品竹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竹韵课堂浓厚兴趣
我们把课堂渗透作为重要载体,将竹文化与各个学科相融合,比如美术、音乐、语文。
美术课堂:利用课后服务课程,我们分成了两大课程体系,手工课和绘画课。手工课的内容包括竹叶拼贴画、竹编织品、手工扇、编竹席、竹子制作的玩具、竹工艺品。绘画课程有竹简画、竹筒画、扇子画、烙印画、竹雕刻。根据学生不同的年级安排不同的绘画内容,内容也是结合本校的教学理念和本地的特色进行选择的,有戏剧人物,十二生肖、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画竹写竹的历史人物、开州农具、开州的著名建筑等。
音乐课堂:在音乐课堂中学习和欣赏与竹有关的民族舞蹈、歌曲以及相关乐器,例如江南丝竹中的竹笛、笙等,还有阿佤山区的竹筒鼓,从而让学生从不同的领域去体验竹的乐趣,学习竹的精神品质。
语文课堂:自古以来文人雅士都偏爱竹,也写了很多关于竹文化的书籍,如《广宁竹子文集》、《竹乡夜谭》、《竹影灵光》等。学生在对竹文化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在语文课堂中收集画竹,写竹的名家,了解这些人物的历史背景。收集和竹子有关的诗词,文章,在语文课堂中和大家分享。学习写竹的诗词和文章。
结语:对学生进行竹文化教育,是发展竹文化的新路子;开展对学生进行竹文化的教育系列活动,以品竹趣,赏竹乐,学竹魂的主题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感受竹的各种文化,弘扬家乡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使家乡的优秀传统竹文化得到传承,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竹子般的情操,促进学生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竹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柳瑾.浅谈如何利用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J]吉林教育2016(11).
[2]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施小玲.以“竹文化”为载体,构建园本创意美术课程的探索[J].新课程(综合版)201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