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

张瑜
  
炫动漫
2023年7期
浙江省台州市下各镇第二小学 317321

摘要:“双减”政策的目的不仅在减负、提质、增效,更在于促进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的形成。而以“双减”政策为指引,以核心素养要求为导向的全新小学数学教学定位确立,则可为学生在多领域、多层面参与数学学习搭建了宽泛平台,这必然更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更利于教师、学生、家长负担的缓减。因此,教师应以切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抓手,根据“双减”政策要求,来致力于对高质量、深层次的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丰富教学策略落实,在确保“双减”思想与理念得以深度贯彻的基础上,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而奠基。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培养;核心素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全新教育思想与理念,也是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必备要素。而通过对核心素养内涵与外延的深度解析,将其与“双减”要求紧密衔接、深度融合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则是确保“双减”政策得以落实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应深度解析核心素养内涵出发,通过对“双减”政策的深度贯彻,来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并使其教学策略的落实、教学活动的构建、教学资源的开发等,向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视域而迁移。

一、优化教学问题设计,为“双减”背景下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助力

结合“双减”要求,做好对教学问题的精设、重构,则是确保学生思维激活的关键,更是引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因此,教师应精准设计一些探究性、开放性、发散性问题为依托,以“双减”为统领,根据不同学生认知现状,在问题领域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引,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就教学中涉及的数学思路、方法等予以逐步吸纳与内化,来引领其核心素养塑造。特别是学生在借助一些基本的数学原理开展生活现实问题解决中,更应以问题为引,对学生提供适度帮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深度找寻更为科学、合理的问题解决办法,为其核心素养培育而助力。例如,在进行数学“相遇问题”教学中,可结合教学中所提到的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引领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构建起“ax+bx=c”这一数学模型,接着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探究:(1)计算公式中包含着那些数学信息?其等量关系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如何运用?(2)画线段图在“相遇问题”解答中具有哪些重要意义?(3)同学们可列举哪些现实问题运用计算公式进行解答?以通过问题的引领,促使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来助推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层次塑造,为“双减”政策的落实而助力,来确保数学教学实效。

二、注重教学情境营造,为“双减”背景下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奠基

情境创设策略的运用,更利于“双减”思想与理念的贯彻,且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应核心素养要求为统领,以“双减”政策为指导,根据不同学生认知现状,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引,让学生在完成基本数学概念、原理、公式等学习后,借助一些针对性训练,进一步强化对课内所学的内化,来促进其深度学习的开展。而在训练设计上,应尽量将其与辅助性教学情境衔接起来,对其思维与理解进行激活,以全面调动其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情境化的学习体验中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例如,在完成“乘法口诀”教学后,可结合基本的算理与算法来创设情境:文具超市内,文具盒8元,橡皮2元,日记本4元,铅笔3元,请计算3个文具盒的价格。教师可在组织学生在情境内进行数学阅读,来提取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借助开展深度提问:文具盒8元表示什么?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与信息取舍中明白:其指的是1个文具盒的价格是8元。接着组织学生对其他无关信息逐个排除,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加工,并开展计算:8×3=24(元)。使学生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探究、分析,以致力于其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双减”背景下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奠基。

三、落实实践活动构建,为“双减”背景下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铺路

多数小学生在思维与理解能力上的可塑性极强,且更希望在高效、丰富的教学活动中获得认知发展。这使得建立在操作性、实践性活动基础上的全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构建,则更利于“双减”政策的推行,以及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开展“双减”背景下的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策略研究时,应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与应用的机会。指引学生在进行实践探究中,自行构建方案,通过彼此间的合作与互动,对实践方案的可行性予以深度研讨,并利用画图、列表、举例等策略开展深度学习。以通过实践与操作的驱动,为深度学习提供坚实保证,来落实“双减”背景下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例如,在完成“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教学指导后,可即时引入实践项目: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所拼图形的周长最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操作、实践,分别用16个小正方形来拼接大正方形或大长方形。然后就每一次拼接的思路记录下来,并对所有方案进行归纳分析,让学生在反复尝试中,对几种拼接方案进行深度研判:(1)摆1行长16宽1的长方形;(2)摆2行长8宽2的长方形;(3)摆4行长4宽4的正方形。来找寻周长最短的图形,在这一认知过程中促进其认知升华,使“双减”政策的实施更加到位,以切实培育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结论

教师在落实“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探究时,应以切实了解学生认知规律、身心特性为参考,结合教学中的主要数学概念、公式、原理等,将其从理论的高度向形象的视觉而转换,在构建丰富、鲜活、多元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使数学课堂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得以切实增强,为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而奠基,来引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与健全人格塑造,使“双减”目标得以切实达成。

参考文献

[1]赵强.“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J].天津教育,2022(27):100-102.

[2]林德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7):80-82.

[3]舒艳.聚焦数学核心素养  让量感在课堂上有序生长——以“课桌有多长”为例[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2):182-18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