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中运算能力的培养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数学核心素养”最引人关注,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需要研究的课题,运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备能力,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简单的计算学生也容易错,计算题的得分率较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本文从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出发,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体现数学课程育人的价值。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运算能力 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初中阶段的9个核心素养,即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的落实最终要落实到“三会”上,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运算能力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和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
一、初中学生运算能力现状分析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运算能力普遍较低,很多时候认为是“马虎”“粗心”“不注意”才造成运算错误,其实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明算理,不完全理解概念,公式,定理,机械地套用 ,盲目的的推理演算,缺乏合理和简洁的运算途径,导致简单的计算在考试中失分也较多;其次,不能通过边思考边运算的步骤解决问题,缺乏检验反思,总结的意识;第三,心理素质差,看到稍微复杂的运算,就“害怕”没有信心做下去。
二、提高运算能力的措施
针对初中学生计算能力差,速度慢,得分率低这些特点,作为教师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 注重培养学生理解算理
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运算速度,忽略了算理的讲解,只注重简单的数学算法,这样的做法看似短时间内的确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效率,但从长远的角度看,极大程度的损害了同学们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在进行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想着被传授,被教育,养成了思维的惰性,如果碰到稍微复杂没有见过的题型就无从下手,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程育人的理念。有实际问题的渗入学生容易理解异号相加结果,学生类比这样的方法继续再探究异号两数相加,最终得出异号相加两数的法则,让学生参与到法则算理的过程中。
(二) 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
符号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对于数学教学应遵守循序渐进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同时逐渐渗透归纳,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如:在学习分式的乘除运算时,给学生渗透分式的乘除类比分数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从而总结出分式乘除的法则,这样即使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忘记分式乘除的方法但有分数乘除一定的基础学生也能想到分式乘除的方法。
(三) 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中“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探索,在已知的事物上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出发看待问题的本质。在进行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发挥自己的潜能去探索不同的计算思维和方法,在总结、实践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计算思维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完成之后要进行二次验证,最大可能的排出计算的错误。例如:解分式方程:
解法1:方程两边都乘x(x-2).得 解法2:交叉相乘,得
x=3(x-2) x=3(x-2)
解这个方程,得x=3 解这个方程,得x=3
检验:将x=3带入原方程 检验:将x=3带入原方程
得,左边=右边 得,左边=右边
所以,x=3原方程的根 所以,x=3原方程的根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探索,发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开放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让学生总结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同时也要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四) 注重培养计算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中,如果单纯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课堂注定死水一潭,缺乏生机和活力,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变得轻松活泼,这样枯燥无趣的计算也会变得有意义。如:初一数学“有理数混合运算”计算中,可以采取抽牌玩“24点”游戏,这样枯燥无味的计算,也可以让同学们在笑声中轻松的获取了知识,体验了数学的乐趣。
(五)丰富练习形式,提高计算联系效率
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领会计算方法以后,还必须通过及时的、充分的练习,逐步形成熟练的计算能力,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较多的练习机会,同时又便于教师及时检查。
(1)课前安排5分钟的计算训练。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挑选道几计算题,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将答案写在本子上,并请三位同学回答,统一核对。对表现优秀和进步较大的同学进行表扬和奖励。
(2)在上课时和课后加入订正训练的小游戏,如,四个人为个小组,同时做题、两人抢答、一人作为裁判或者和其它组同进行交换出题和做题,比较解题速度和准确率。这样每个学生既是学生还是老师,游戏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学生们熟练地练习了计算能力,提高计算效率。
数学运算是学生研究数学、运用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深度意识到培养学生运算素养的重要意义,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加强对学生的口算训练,注重对运算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能够掌握运算的本质及规律,实现对运算法则的灵活应用,最终有效达到培养学生运算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宇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