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挖掘幼儿园田园资源 丰盈课程故事的开展
摘要:田园是一个诗性的自然教育空间,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教育资源。我们所在的田园地处风景秀丽的农村,周边有大片的农田、果园、种植园和风光园等,还有养殖场。幼儿园里也有大片的种植园,绿化带中还有各种果树,这对孩子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基于对幼儿园田园资源的探索,我们在一次次活动中,发现了孩子们和这些田园资源发生着一次次的互动,在互动中亲近自然,更懂得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挖掘 课程故事 田园资源
随着近年来幼儿园课程故事的推进与开展,越来越多的资源被挖掘、被关注。每个幼儿园都在捕捉着各种资源的闪光点和可塑造点,开展着与幼儿息息相关的课程故事,在幼儿的发现中挖掘课程故事资源。
只有理解了幼儿园课程故事的概念才能有效地开展活动。故事是具有情节生动性和连贯性的真实或虚构的事件,经口头讲述或文字表现出来。而课程故事需要有故事所具备的四要素:主题、任务、事件、环境;再者,课程故事需要深描教师与幼儿的对话和细节,可以夹叙夹议,表达可多样性,可展开内心所想以及出现的问题、矛盾点等等。幼儿园课程故事是幼儿园教师通过回忆、整理、筛选、归纳幼儿园课程中真实发生的有意义课程事件,通过描述性语言表达一定的主题及实践性智慧的叙事文本。课程故事的内容选择可以是多方面的,而在幼儿园课程故事内容的选择中,我们一般都选用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现象、事件或事物。
田园是一个诗性的自然教育空间,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教育资源。我们所在的田园地处风景秀丽的农村,周边有大片的农田、果园、种植园和风光园等,还有养殖场。幼儿园里也有大片的种植园,绿化带中还有各种果树,这对孩子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基于对幼儿园田园资源的探索发现,我们在一次次活动中,发现了孩子们和这些田园资源发生着一次次的互动,在互动中亲近自然,更懂得成功的喜悦。
一、幼儿园种植园地的开发利用,促进田园课程故事多面地开展
在田园资源中,幼儿园的一片种植园地是重要的课程故事的开展地,在这里,虽然地域没有那么广阔,但随着四季的变幻,孩子们了解植物的生长、尝试种植种子或菜苗、呵护菜苗成长、收获丰收的果实。在田园里发生了很多故事。
小班课程故事《玩转番茄》,就是针对孩子们在季节内的发现而设计的课程。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孩子们在生活中遇见了番茄,特别是平时在吃番茄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哪里有番茄?番茄是长在树上还是长在土里的呢?番茄是怎么种出来的?你还吃过怎样的番茄?孩子们通过了解这些疑问,对番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了解番茄的特性,知道了番茄的种植、结果和多种食用方法。
同样是小班课程故事《遇见西瓜》,西瓜是孩子们夏天最爱吃的水果,他们知道西瓜的形态、果肉,但是对西瓜的成长过程感到非常好奇。春天,他们在小菜园里种了两粒西瓜子,生怕被忘记了种在哪里,还在种子的上面插了小棒子、贴了西瓜的画,两周后,西瓜子破土而出长出了小苗,孩子们发现了之后都欣喜若狂,纷纷表示“今年有西瓜吃喽!”“什么时候才能长出西瓜?”,可见大家对西瓜的期待非常强烈。慢慢的西瓜苗越长越长,往地上倒了,孩子们又担心长不出西瓜,等西瓜藤开花,孩子们又问“开花了还要多久能结果呢?”,结出小西瓜的时候,孩子们的兴奋劲好似发现了宝藏一样,都想摸一模、碰一碰。一次次地跑菜园、一趟趟地浇水,观察、发现,对西瓜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新奇:“原来西瓜是这样长出来的呀!”这才让我们知道,大自然的神奇,对生命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此了。
如果小班孩子善于观察发现,那么大班孩子绝对是活动中的主要实施者。大班课程故事《我和黄瓜的故事》中,孩子们实打实地在自己的小菜地里体验了一把种植的乐趣。在菜田种植前,大家商讨着这个季节可以种些什么,自己回家征求了家里大人的意见,大部分孩子选择了种黄瓜,于是,大家开始寻找黄瓜种子,向大人询问种植方法,带上铲子,组成了养眼的种植小队。他们分成了四排,挖小洞、撒种子、盖泥土、浇上水,然后等着长出小苗,虽然在孩子们的认知中,植物的成长过程已经知晓,但丝毫没有抵挡住他们第一次看到自己种的种子发芽的那种欢喜,各自站在自己的小苗面前炫耀,笑得跟花儿一样。每天中午的自主散步时间一定得去小菜园打卡关注自己种大的菜苗,渐渐地小苗长大开花了,又一个新的难题考验他们了,听大人说黄瓜要搭架子,孩子们不懂,经过大人们的指导,他们给黄瓜设计架子的造型,还请了其中一个小朋友的奶奶来友情帮忙给黄瓜搭架子,近一个月里,孩子们对黄瓜的照顾真是不亦乐乎、乐此不疲。黄瓜结果了,别提有多开心了,整天有空就去小菜园里看看,生怕别人采了黄瓜,还特意制作了提示牌,提醒他人没到采摘的时间。收获的季节到了,孩子们拱进架子采摘黄瓜,开心地不能自已。
幼儿是课程实践的主体,课程的开发和推进应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基于幼儿的问题需要,对接幼儿的经验基础,找到生长点,催生幼儿的发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基于幼儿兴趣,不断探索可利用的资源,通过系列活动,让幼儿在感受、体验、操作等过程中,学会记录、表征、表达、合作等相关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学习品质打下基础。
二、幼儿园绿化植物的种植,推进课程故事的有效开展
幼儿的一日活动都离不开幼儿园,在幼儿园开展着各种活动,让孩子们对幼儿园如对家般熟知。幼儿园种植了许多的观赏性植物和果树,每到果树成熟的时候,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对果实观察、采摘。有些果树结的果子孩子们知道是什么,比如:桃、梨、桔子等常见的水果,但是有些果子他们却叫不出名字,甚至没有尝过味道。比如幼儿园绿化带里种的山楂树、柿子树、杨梅树、金桔树等。
大班课程故事《杨梅熟了》中,孩子们对杨梅非常好奇,想尽办法要走进杨梅,他们感受过了阳光的芬芳与热烈,品尝过了桃子、西瓜等水果的清爽与沁甜,但对于杨梅,他们是陌生的。有些幼儿看到了杨梅树上结出了果实,在户外写生中,由于对杨梅感兴趣,竟给它们作起了画。杨梅成熟季,通过老师的介绍,孩子们发起了采摘杨梅的愿望,并讨论起了采摘杨梅的工具与方式。有了前期的交流,孩子们并没有急于来到种植园,而是有计划地在行动。他们三三两两小组合作,有的准备装杨梅的容器,有的准备摘杨梅的辅助工具:小椅子、梯子、攀爬架、高跷等……采摘了这么多诱人的杨梅,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我觉得还要听听孩子们的想法。有的说“我想品尝杨梅”,有的说“我想做杨梅美食”,还有的说“我想了解杨梅的秘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勇于尝试、勇于发现,不仅探讨出了杨梅的结构,杨梅里有果蝇虫,更动手实践,制作了酸梅汁。孩子们的兴趣在不断地拓展,我们立足支持孩子们的探索,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对杨梅有了进一步系统的认知,在动手尝试制作和品尝美食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生活的乐趣,动手的快乐。
中班课程故事《我和金桔有个约会》中,有孩子在户外活动中发现了金黄色的小果子,那是初遇,很快,其它孩子也纷纷提出了疑问,充满了好奇,这叫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围绕在孩子们的话题中,再次遇见金桔时,他们会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好奇了,一个个都问:这个能吃吗?这是什么?于是,这个课程故事就从品尝未知果实开始了,品尝过后孩子们对它更是充满了兴趣,酸酸甜甜,有皮有馕有籽,孩子们纷纷猜测是桔子,但又提出了否认,有桔子香,可味道完全不一样。里面的构造也不一样,经过一系列的实践研究、观察对比,才揭晓答案,这是金桔,孩子们越发的感兴趣,学校门口那颗金桔树上结满了金桔,他们知道金桔能吃,一个个争相当“小猴子”,爬到树上采金桔。从孩子们喜悦的表情似乎能看到我们小时候那种爬树采果的兴奋劲。这是一种成就感,也是童年的乐趣。
三、发掘周边农村田园,为开展幼儿课程故事提供可能和更多资源
我们生活的农村地处江南,素有水米之乡的美称,幼儿园周边存在着许多乡村田园。北边三公里内的万顷良田、梅林村的傲梅园、东南村的水稻麦子、观庄的大草坪……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老师们把大自然当做活教材,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广阔的稻田,给孩子们呈现了一次丰富多彩的班本活动。在大班《有趣的稻草》课程故事中,大二班孩子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东南村,眼前出现的一片片金黄的稻田,让孩子们大呼神奇。他们帮助农民爷爷奶奶收稻子,观看打稻米,提出新发现:稻草可以用来做什么呢?经过“稻草的用处”调查表,孩子们发现原来稻草可以用来做编织、搓草绳,还能当燃料。从绘本故事《孤独的稻草人》中,孩子们进入了稻草王国。开展亲子手工制作,搭稻草房子、做稻草垫子,在各个区域中也投放了稻草,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用稻草比长短、建构城堡、自然角里扎稻草人,玩得不亦乐乎。自然材料带给我们的不是一次观察、一次实践,更多的是让孩子们懂得生活、学会更多生活技巧。
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方法,活的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地处农村,田野里、家门口处处有泥巴,泥巴也是孩子们最爱玩的事物之一。于是,一场《我和泥巴做朋友》的故事悄悄展开了。伴随着歌曲《玩泥巴》,老师带孩子们玩起了泥巴。你知道泥巴也有不同吗?一个问题让孩子们犯了难,通过亲子调查当地泥巴的情况,孩子们对家乡的泥巴越发感兴趣了,取来了各种各样的泥,有沙质土、壤土、黄棕壤、水稻土等等。孩子们通过了解泥土,知道有些泥土加点水可以捏成不同形状,于是泥制的各类玩具、用品出炉了。区域活动中,在《我是小小泥瓦匠》中学习挖、砌、垒等农工技能;美工区里,幼儿制作各种各样泥制的水果。
在这片广阔天地里蕴含的自然材料和田园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利用自然资源和本土传统隐含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开展亲近自然教育课堂,培养幼儿对自然资源的探索兴趣和对本土文化艺术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幼儿园里的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而田园资源是目前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必不可少甚至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有效地利用和挖掘田园资源,开展各种课程活动,不仅能增长孩子们的认知能力,还能让幼儿园课程故事更加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