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通过数形结合、结合生活、导问式教学、打造温馨课堂、小组学习、鼓励质疑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点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促进学科素养的提升
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通过创新思维的训练,学生可以更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推动教育改革深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数形结合,培养创新意识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数形结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和图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数形结合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11~20个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数字与实物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数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可以通过平移、旋转、重合、裁剪等方式,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转化为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它们的面积公式。
(二)结合生活,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通过结合生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并让他们从生活中寻找与这些图形相似的事物。又如,在教学“乘法”时,教师可以模拟商店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购物活动,通过实践体验来理解乘法的概念和应用。
(三)导问式教学,激发创新兴趣
导问式教学是一种简单、高效、互动性强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和创新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导问式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设计课前导问、课中设问和课后提问三个环节。在课前导问环节,教师可以展示各种图形并询问学生它们的名称和特性;在课中设问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纸风车并询问其制作原理;在课后提问环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将学习的图形进行变化和组合形成新的形状。
(四)打造温馨课堂,激活创新动力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两个重要条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创新。
例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桌上摆放圆片并进行加法计算,然后引导他们讨论并总结出5的乘法口诀。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发表意见。又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上台讲解相关知识,并通过师生角色互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动力。
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实践案例
(一)案例一: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采用了数形结合和游戏教学的方法。首先,教师通过平移、旋转、重合、裁剪等方式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转化为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它们的面积公式。然后,教师设计了“走迷宫”的游戏模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回答问题并理解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案例二: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的教学
在教学“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时,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和实景体验的方法。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学校宣传栏中的图形并进行认知。然后,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图案,并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理解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的概念,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案例三:位置与方向的教学
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教师采用了翻转课堂和导问式教学的方法。首先,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并要求学生上台讲解相关知识。然后,教师通过导问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掌握了位置与方向的概念和应用,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数形结合、结合生活、导问式教学、打造温馨课堂、小组学习、鼓励质疑等多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探析[J]. 徐恒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5)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究[J]. 徐佳卉.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 徐刚.教育观察,2019(42)
[4] 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J]. 朱韩英;朱海军.才智,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