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部编版小学语文美育的内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刘俊峰
  
炫动漫
2023年34期
甘肃省静宁县李店镇薛胡小学

摘要:美育是指对通过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人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是“立德树人”教学任务得以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美育内容在教材中分布广泛,在教师的加工和利用之下,能够培养小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不断提升他们认知、鉴赏、创新美的能力,激发他们内在的真善美,促使他们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以部编版教材为例,对小学语文美育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对语文教师如何开展美育教学提出对策建议,为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贯穿美育思想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审美

美育在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小学美育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题中之义。重视美育教育、挖掘美育资源、开展美育游戏、布置美育作业,这些举措的实施将对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一、小学语文美育的内容

美育因素渗透在小学各个学科中。本文所探讨的美育内容是指教育部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1—6六年级(上下册)中所包含的,具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美育因素,这些内容在教材中是以选文的方式呈现的,也是在美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所必须依靠的资源。

1.自然美

自然美是小学语文美育最初级的一种形态。所有能够起到调动人们的审美意识、培养人们审美情感、加深人们审美体验的自然风光、动植物等都可以归结为自然美。例如部编本教科书中《黄山奇石》、《日月潭》和《葡萄沟》(二年级上册),都是描绘自然风光和生态奇观的文章,能够让小学生体会到祖国大好河山的自然美。

2.社会美

社会美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形式、具有美感的事物。与自然美相比,社会美是一种经过人为加工的、后期改造的美,除了具有美感之外,还能体现人们对“善”的追求,一般情况下与人类的道德情感相关。比如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二年级下册选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歌颂了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雷锋崇高的精神境界。

3.艺术美

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形式所蕴含的审美因素。在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中,创作者们通过审美理念的传达、形象的塑造和文化的传承等体现自身对美的歌颂,让人们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如《京剧趣谈》可以让小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的国粹,感受到京剧这种音乐形式的美好。

4.科学美

科学美是一种较为理性的审美要素,与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空间和人类社会的活动密切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美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由此给人们带来的审美体验也处于变化之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能够感受到的科学美是不一样的。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美育的教学策略

做好小学美育可以提升小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类、艺术美和科学美的感知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以更强的动力追求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本文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美育中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美育因素

要在语文教学中达到对小学生美育的目的,首先需要语文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美育素养,在审美意识、鉴赏美和创造美等多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当教师具备了这种能力之后,就需要对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美育要素进行挖掘,并将其运用到课堂内外的教育活动中。例如,在一篇古诗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古诗中包含的意境美、人文美等提炼出来,对小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启发,让小学生在阅读和背诵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到诗文特有的审美情趣。

(二)提高教师开发利用美育资源的能力

在迅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时代大环境对教书育人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在美育和德育方面也要有所沉淀,为小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在挖掘语文教材及课外读物中蕴藏的美育要素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更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运用这些审美要素的能力,通过实物展示、语言启发或手工制作等指引学生在认识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中不断实践,反复尝试和训练,以新的进步推动自身在审美素养提升方面取得新的成绩。

(三)新授课环节加入美育游戏

课堂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为了尽可能地激发小学生参与美育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入美育游戏,以课本内容为契机,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角色中的人或事,以丰富活泼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肢体动作呈现故事内容,展现选文中所呈现出来的美育形象,带来美好的审美体验和美的享受。游戏互动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深刻理解选文作者的精心编排,以及作者所传达的美育思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美育内容。

(四)课后布置开放性美育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持续提升小学美育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回味中加深印象,在巩固的同时进行自主探索。教师布置的题目不应局限于教科书文本中,还应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根据学生已有的美育经验,在符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与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匹配的情况下,布置数量和难度适宜的作业,巩固他们不同时期的美育效果。

结束语

总之,美育是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必须要实施的一项内容。面向所有小学生开展美育活动,要求语文教师打开视野、开阔思路、明确目标,以不断夯实自身的美育功底和能力为路径,对小学生进行因地制宜地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培育人格健全、道德高尚、思想先进的青少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谢树红.以美育人,美美与共——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阅读,2023(39):21-23.

[2]邵欣.美育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0):191-193.

[3]李燕.以“诗美”塑“人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策略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04):65-67.

作者简介:刘俊峰  出生年月:1968.07,男,汉族。 户籍:甘肃静宁 学历:大专 职称: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李店镇薛胡小学 邮编:74340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