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高职院校,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是新时代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面对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除了专业能力的培育,高职院校还应从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方面立足,肩负起培育优秀职业人才的重任。本研究从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入手,把握时代脉搏,明晰培育困境,从课程体系、技能实践、教学实施、教师发展、文化氛围与评价体系六个方面入手,寻求高职院校培育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路径,助力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职业核心素养培育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一维,其以提升与职业紧密相关的关键能力为根本,使学生获得能应对职业要求各方面的能力,有助于畅通学生未来就业道路。高职院校应主动迎接挑战,勇于担当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以教育教学为依托,塑造禀赋职业核心素养的优秀高职人才。
一、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职业核心素养是职业发展变化对职业人才素养提出的要求,涉及个体的岗位竞争力、社会适应力与职业发展性等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是职业人在就业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素养。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被认为是学生在面对职业相关环节时呈现出的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学生应必备的能力,推动学生未来在职业岗位胜任工作,获得职业发展。
立足不同研究视角,学界对于职业核心素养的构成形成了不同的认知,总体来讲,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技能与职业行为被视为关键要素。其中,职业道德素养包含遵规守纪、尚劳敬业等品德责任,是符合职业要求的道德准则与品质;职业意识素养包含职业认知与职业态度,是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社会定位的思维方式;职业技能素养包含学习能力、技术技能等,直接与职场岗位相对接;职业行为素养涉及沟通表达、执行能力等工作作风与习惯,有利于树立良好职业形象。高职院校应深刻认识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内涵,从素养的构成一一落实,培育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职业人才。
二、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困境
(一)对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由于职业培养特色突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分强调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对于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等软技能的培育涉及过少,导致了部分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缺乏。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工作经验要求不高,对教师能力培养工作不够重视,有许多任课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对于专业课程的实践部分并没有充足的经验,职业核心素养部分不能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而且,学校对于职业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不健全,并没有建立负责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发展的组织结构,学校各管理部门任务职责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职业素养教材缺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师资力量单薄等众多因素,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缺失的现状。
(二)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由于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岗位需求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应同步顺势调整。但部分高职院校忽略了这一重点,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企业岗位的调研与考察,对于社会职业能力需要与实际需求认识不清,单方面考虑学生顺利就业目标,过度的将培育过程与学生岗位就业挂钩,盲目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忽视了学生职业精神、职业素养方面的发展。另外,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只停留在提供实训场所的局面,对于学校实际教学过程设置的参与度不足,职业核心素养部分更是无从参与,致使学校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与数量与社会实际职业岗位所需发生错位,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职业素养不能满足企业发展标准,学生在未来就业道路上步履维艰。
(三)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自我培育意识不足
学校对于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不重视,致使很多高职生不能科学认识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与意义,对于职业核心素养持事不关己的态度,从而不够重视自身职业素养的培育。而且,高职学生由高中校园迈向职业学校,心智还不够成熟,普遍缺乏自身未来职业规划,职业经验空白,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学习过程中职业目标不强,对于自身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不能足够重视,更不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制定切合自身发展的就业方向与规划,当其面临就业时深感迷茫,对于职业道路看不清方向,不能勇敢的迈出职业前进脚步,找到工作时也会由于自身职业素养不足无法满足就业需要,就业积极性与自信心严重受挫,对于企业、学校与学生个人都带来了消极影响。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一)以课程体系为切入点,培植职业核心素养
整体优化学校课程体系设置,将职业核心素养纳入课程方案,渗透教育教学全过程。首先,以教材为抓手,在各学科教材中融入职业技能与素养模块,修订完善职业规划教材,邀请行业企业领域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共同开发突出岗位工作能力的校本教材与数字资源,共同拟定对应岗位工作的职责内容和制度规范;其次,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将岗位技能、企业文化、素质修养等部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构建职业通用、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开设职业素养必修与选修课程;之后,让学生通过基础知识与专业理论的学习,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在大脑中形成职业意识,萌发职业核心素养,为未来就业奠定坚实的素养基础。
(二)以技能实践为关键点,强化职业核心素养
以学生的技能实践为关键点,通过校内、校外实践环节的训练,强化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校内方面,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提供真实化工作情景与教学实践平台,加强学生对于实践技能的培育,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工学结合,增强专业学习体验,以增强职业核心素养认同;校外方面,将顶岗实习作为技能实践的关键环节,打通与校企合作单位实训实践的合作机制,输送高职学生进入单位进行实训实践,落实现代学徒制度,完成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得。学生通过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切实加强对于所学知识与行业前沿技能的了解,形成职业意识与精神,为高职院校学生由校园走向社会企业岗位做好过渡与铺垫。
(三)以教学实施为落脚点,深化职业核心素养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高职院校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格外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教学实施为落脚点,以“学校教师+企业教师”为引领,以符合教学趋势的教学方式、高职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专业教学,塑造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发展潜力。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丰富教学手段,打造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模式,通过合作交流讨论、项目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情景模拟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于职业核心素养的认知与体验。同时,立足“互联网+”时代背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手段实施教学,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必备能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
(四)以教师发展为推动点,优化职业核心素养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主体是学生,推动点在教师。高职院校既要重视专职教师的引进,也要重视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鼓励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与水平。一方面,引进企业优秀人才作为兼职教师组建“双师”教学队伍,将企业人才转化为优秀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师团队结构,为学生提供专业方面的技能教育与未来就业方向咨询;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在职学习与生涯发展的平台,了解专业行业动态与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能,提升行业发展趋势判断力,把握行业发展需求动态与职业核心素养教学的侧重点,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生涯指导,优化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
(五)以文化氛围为立足点,渗透职业核心素养
职业素养的形成除了个体内在品质的培育,也离不开外部文化氛围与环境的熏陶,文化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资源,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高职院校可以将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渗透到文化氛围打造之中。第一,将企业特色文化、职场精英文化等对于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具有促进意义的优秀文化纳入校园文化打造之中,将企业文化中涉及的工匠精神、合作创新、追求卓越等优秀多元文化与学校环境整体建设有机结合,创设具有浓厚职业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以发挥校园环境“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第二,创新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除了校园宣传栏、文化园物质环境的建设,提升文化氛围覆盖率,定期定时开设职业主题的技能比赛,如职业礼仪比赛、专业技能比赛等,以技能赛事的形式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渗透到高职生日常学习。
(六)以评价体系为突破点,落实职业核心素养
评价对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激励作用,高职院校应将职业核心素养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之中,结合专业设置、各年级教学目标和实际,有意识地规划可测的评价指标,打造重过程、重实践、重态度的职业核心素养评价过程。以科学评价为突破点,以校企双方协同评价为主要形式,以线上数据联合线下实际为手段,细化考核目标,多路径收集学生行为表现、能力水平与综合素养等数据,除了学习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表现,给予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充分的关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从知识、能力、素养方面合理评价,生成高职生职业素养能力的精准化反馈,推动学生不断修正学习过程,更有针对性的提升职业核心素养。
结语
新时代高职院校要明确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并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课程体系、技能实践、教学实施、文化氛围、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行动,为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赋能增智,助力学生修身、修心、修行,具备良好的职业核心素养,全面提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谢鑫.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与专业技能一体化培育的新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01):80-85.
[2]张思皎.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2,24(12):108-112.
[3]郭清瑶.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下旬刊),2021,20(12):69-74.
作者简介:王娟 出生年月:(1979.02)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甘肃平凉 学历:本科 职称:高校讲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学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以G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平凉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阶段性成果PZXJ20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