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校封闭式管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穆德佳
  
应急媒体号
2022年2期
河北传媒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143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高校是人群相对较密集的地方一旦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将会产生严重后果为严防新冠肺炎进入学校,各高校均不同程度地禁止大学生出入校园,这一措施限制了大学生的活动和人际交往范围干扰了大学生正常的生活秩序。本次研究为了解封闭式管理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维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关键词:封闭式管理;焦虑;应激源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河北某高校随机抽取大一~大三年级本科生2624名为研究对象,大四毕业生没有进行返校封闭式管理,故没有列入研究对象,年龄18岁~22岁,其中一年级大学生1016人,二年级大学生967名,三年级大学生641。共发放问卷2624份,回收有效问卷2577份有效率为98.2%。

2.方法

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大学生的焦虑水平。SAS量表是w.k.zung于1971年编制,用于评出有焦虑症状的个体的主观感受,作为衡量焦虑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的依据。②采用自行设计的开放式问卷了解影响大学生心理焦虑水平的因素。问卷包括1个问题“目前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根据要求填写1个答案。③结构性访谈:采用小组晤谈方式主要围绕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以及对封闭式管理的认识和建议。

3.统计学处理

采用专业软件开展数据库建立和统计分析,其中数据库建立:Epidata3.0;统计分析:SPSS20.0。对SAS量表以及问卷结果进行t检验。统计开放式问卷中不同类事件出现频数、发生率。

二、结果

1.封闭式管理期间高校大学生的焦虑水平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的SAS平均总粗分(36.73±9.48分)高于正常人群的总粗分(29.78±10.07分)。

2.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封闭管理期间大学生最担心的问题相对集中为不能出校造成的不便捷、放假不能回家、网课导致学习效果下降、不能体验理想的大学生活等。

三、讨论消极的情绪反应。

本调查显示封闭式管理时期高校大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正常人群。封闭式管理打乱了大学生正常的生活秩序使大学生产生了急性应激反应,这是导致其焦虑水平升高的根本原因。大学生焦虑水平升高的应激源主要有:

1.心理性应激源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本调查显示学生对于未来不可预测的担忧是居于首位的,如“放假是否可以回家”“何时可以解封”“重大考试是否会延迟”“大学四年会不会一直封校”等。这表明对未来的不可掌控产生的应对无力是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查结果显示有59.71%大学生焦虑情绪来自于心理性应激源。访谈时发现大多数大学生理解封闭式管理的目的和意义,但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放假回家”,这说明封闭式管理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2.社会性应激源

由于封闭式管理限制了大学生的活动范围干扰了大学生的正常生活秩序因此也成为导致大学生焦虑水平升高的重要应激源。调查显示有38.84%的学生焦虑情绪来自于社会性应激,其中18.51%的大学生最担心的是网课质量和担心挂科。在访谈中大学生多次提到集中时间进行网上授课导致网络负担加重影响上课质量,希望学校尽快解决网速慢的问题。因此封闭式管理期间对大学生学习的干扰也是其焦虑水平升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对策

1.强化封闭式管理期间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

在校园封闭式管路期间,校方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根据大学生兴趣爱好开展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活动,消除大学生普遍的焦虑情绪,稳定大学生情绪。利用心理咨询资源,开展线上或线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放各级各类沟通渠道,如电话咨询以及网络交流,在保护大学生隐私的同时,还可为其提供倾诉平台,及时解答大学生心理困扰问题。

2.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指导封校期间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作息习惯。在校内开展线上课堂的同时,辅导员应及时关注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生活习惯。鼓励大学生安排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体育锻炼。组织大学生积极开展释放情绪的活动,如在校园内播放舒缓的音乐,组织大家做操等娱乐的方式转移注意力,及时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以更好地应对压力。

3.满足大学生的合理要求

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求:除了提高网速,也可以采取学生在教室或宿舍共用一台电子设备观看网课以减轻网络压力;出校门的诉求不采取一刀切拒绝的方式,而是一事一议;授课教师提高网课质量增加互动,让学生有信心面对考试等。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如官网、电话、微信等线上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安抚,并为其尽可能多的提供后续学校封闭式管理的信息支持。

综上所述,封闭式管理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较高。因此进行有效干预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予充足有效的支持、提高大学生承受应激的能力对促进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将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文源.Zung焦虑自评量表(Zung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

[2]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3]孙漫沁,李珊珊,岳虹妤,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网民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3).

[4]匡征凌,郭凯文,刘蔚珂,等.武汉某高校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知识认知及心理状态的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20,20(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