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网络环境下“自主、协作、探索”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索

廖进
  
应急媒体号
2022年3期
临江中心小学 湖北省鄂州市 436035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可以助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实现双减政策要求。本文通过论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探究了“自主、协作、探索”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应用策略,指出教师可通过课前设置导学案、课中多媒体创设情境和课后知识探索三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催生了课堂教学新业态的出现,为教师拓宽教学思路提供了渠道。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合作探究性,过于重视“教”的过程,课堂上的数学活动较少,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弱。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协作、探索”模式是一种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法,通过在课前组织预习、课中协作、课后探索的方式来助力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满足了数学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本文结合日常教学经验,浅谈网络环境下“自主、协作、探索”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希望对小学数学教育提供帮助。

一、课前设置导学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数学思维。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学生的预习阶段,仅仅是在新课开始前,让他们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浏览,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导学案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分为课前任务、课中任务和课后任务三个模块,以课前任务为重点。在课前导学案中,教师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内容等以微课的形式发送给学生,微课最后设计了自主检测题,用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微调教案,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在教学三下“认识面积”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导学案微课,内容包括:①面积的概念是什么?②周长与面积有哪些不同?如何进行度量呢?③找一找身边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物体。微课的检测题要稍微简单一些,以考察学生对面积的理解为主。题目可以为:①尝试用剪刀剪出一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看一下他们大小相差多少?②一根跳绳长约2(  ),一张100元人民币的面积约是120(  )。因此,通过设置预习微课,学生可以跟着视频一步步的预习,而紧随其后的检测题,则会让学生巩固所预习的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随后的正课讲解中,教师如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对面积有了深刻的认识,那么就可以利用课堂有限时间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内容,比如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课中多媒体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协作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年龄尚小的学生来讲,教师所构建的数学活动一定要能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使他们在学习中经历思考、质疑和论证等环节。多媒体集文字、图片和视频为一体,很多抽象的数学问题借助多媒体可以变得具象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借助网络环境,教师更能合理的创设小组合作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重难点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的数学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学情,内容要具体而生动,做到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最终使学生在协作中成长。

比如在教学四下“四则运算”相关内容时,为了使得教学更贴近实际,满足生活化数学的新课改理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家长超市购物”的画面,视频中有顾客、售货员和导购员,每种商品上表明了单价,铅笔单价为0.5元/支,苹果单价为3元/斤,洗发水每瓶36元,顾客买了10支铅笔、4斤苹果、一瓶洗发水,给了售货员100元钱,应该找回多少钱呢?要求学生在稿纸上列出综合算式。大部分学生都会快速的列出:找回的钱=100-0.5×10-3×4-36=47元,熟悉了四则运算的过程。而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教师可以模拟超市购物的画面,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购物演绎活动,在组员在合作中就更能理解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协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课后知识探索,提高学生探索能力

数学不仅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也是一门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非常重要。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短暂的,要想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师要在课下发力,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多增加数学实践活动,极少大量重复性的习题。同时要丰富学生的数学信息化能力,鼓励他们在数学活动中多借助网络资源解决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有效拓展,提升创新能力。

比如在教学完四上“行程问题”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个小任务:“计划一下自己周末去哪里玩?所到景点与你家的距离。”接受任务之后,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增强了很多,他们有的上网,有的查看手机电子地图,有的开启导航模式,了解自己所要去的地方与自己家的距离,并与自己的爸爸妈妈策划采用何种交通工具最方便,计算出去一次需要的时间和花费,比较不同路线的优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用于了实际问题解决中,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扩展,在借助网络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探索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能自己设计旅行路线和乘坐的交通工具,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信息化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了增强。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地位难以撼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有限,使得数学核心素养能力较弱,满足不了新课改的要求。下一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网络环境,积极构建“自主、协作、探索”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实现课堂角色的转变,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小林.小学生主动参与小学数学网络学习空间学习全过程有效性研究[J].读与写:上旬,2021,24(11):14-15.

[2]马晓军,齐秦.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智能化教学创新途径研究[J].科学咨询,2020,14(2):1.

[3]魏弘.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网络互动课堂学习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20,21(52):17-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