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语言类高校中医药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一流课程背景下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形势,从智慧教学、“中医药+外语”人才培养、课堂“双思维+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课程建设;中医药;教学改革
引言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大学教育进入新阶段,我国大学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如教育目标局限于专业教育,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目标与国际、国家社会发展创新所需人才脱节;教学过程中智慧教学、课程思政较少;中医药专业欠缺高效教学方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综合国力的竞争逐渐变成科技创新力和创新人才的竞争,拥有世界一流课程已经成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之一,因此探索出符合我国特色的一流课程势在必行。
一、语言类高校中医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作用和意义
1.明确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
教学改革的核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学生毕业后不同发展方向,如本专业不同岗位、考研、国际化发展等情况进行剖析,让学生在校期间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发展路线的知识与技能,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后,为今后中医药专业课程指明了方向,根据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结合语言类高校优势,发展专业+外语的综合型国际人才,为我国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改善中医药专业课程的教学条件
中医药一流课程与时俱进,探索智慧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善教学条件。在充分了解和使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技术特点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泛在的基本特征。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让智能化的教育教学软件走进课堂,便利教学工作、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达到更加简单快速地汲取新知识的目的。
3.发展完善中医药课程的教学方法
中医药课程教学,可依托双思维+思政教育展开,即中医药思维和科学思维与课程思政融合于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及科研探究等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提供源动力。
二、高校中医药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1.中医药专业课智慧教学的探究
智慧教学是指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目前在教育领域中频繁出现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教学等,这些都是运用同一种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归根到底智慧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互动云等前沿技术的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向学生提供的一种实体教学环境,教师可以系统管理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并将课上、课下的预习、学习、复习、拓展等各个环节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通过云端的方式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通过将智慧教学应用在中医药专业教学中,最终达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2.“中医药+外语”人才培养的研究
在与国外、国际医学界沟通和交流时,我们必须掌握除汉语以外的其他语言,因此外语对于中外医药学界人士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中医药学专业的外语教育应进一步重视,尤其是在专业英语翻译人才,目前国内医学院校的医药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轻英语重专业,专业英语教师短缺等现状,语言类高校中医药教学改革的措施和建议为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强调国际化和应用型,考虑“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需要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素质提升,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国际中医药人才。
3.课堂“双思维+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的探索
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扎实掌握传统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能够运用现代科学思维认识和分析问题,即在教学中应坚持“双思维”理念,在此之上加强课程思政,以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中医药人才。以河北外国语学院中药学专业课程为例,探讨“双思维+思政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思路,“双思维+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不仅使中医药文化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且将现代科学及其研究成果、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中,以科研促教学,为实现中医药专业本科教育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参考。
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语言类高校中医药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将会为解决我国专业全球传播对外交提供对策思路,为专业行业焕发时代活力,推进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专业+外语人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围绕专业发展理论、专业技术创新等重点领域,阐明和揭示行业专业的相关机制。不断完善现有制度,建立一套符合专业特点的制度体系,从制度层面确保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专业行业创新与发展,增强专业文化自信。专业行业的发展,是职业教育遵循的规律,也是发展背景,而在职业教育过程中,专业行业创新与发展,更是专业文化自信的体现,促进中医药创新与发展,为专业人才建立专业文化自信提供基础。
综上所述,积极推动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语言类高校中医药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专业+外语人才培养。通过解决专业+外语人才培养问题,促进中医药、会计、工程技术等专业的对外交流,扩大专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促进各国各界人士的医学交流,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信心,推动专业文化 “走出去”。
本文为河北外国语学院校级项目《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语言类高校中医药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以河北外国语学院为例》(课题编号:HWJG202214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孙建忠.河北外国语学院创造的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M].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花山文艺出版社.2012.
[2]张蕾.“一带一路”背景下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创新——以俄语专业建设研究与思考为例[J].黑龙江科学,2021,12(23):37-39.
[3]潘玥.“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语言能力建设与高职院校“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海外英语,2022(01):137-140.
[4]刘丽.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山西农经,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