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刘勇
  
应急媒体号
2023年19期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市 201806

摘  要:随着中国政府推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柱。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对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文章构建了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为主线,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产教融合、师资团队建设、整合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得出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相关制度的支持与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的结论。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机电一体化;人才培育

引言

“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推出,使得智能制造产业得到普遍发展,促使许多传统的机电领域的工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转折。因此,企业们纷纷加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专业定位,并且结合相关准则的规定,努力满足当前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一、校企合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合作内容十分单一

为了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和企业间的合作交流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旨在从生产领域、专业领域和人才培养领域注重评估,从而符合当前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在课程研发、人才培育、实践应用等方面加入新的合作。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只局限于一纸协议,虽然可以满足学生实践操作和顶岗实习的需求,但缺少相应的师资力量,不能实现专业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传输相结合,也无法实现企业专业人士操作的生产案例、前沿技术带进课堂,从而无法实现人才培养的最佳效果。

2.校企合作并不紧密

通过加强产学研的联系,可以大幅度改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也可以让优秀的企业专家和学生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实践。这样,我们就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并帮助它们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虽然目前的产教融合模式主要基于表层,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并不紧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育的过程中无法充分使用各项资源,使得校企合作并不紧密,无法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间的交互。

3.尚未完善有关机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实现各项资源的共建共享,并且可以一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人才培育活动等等。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借助课余时间参与企业实践,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相应的生产实例,有效丰富课堂教学的资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各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学校内部尚未设立一定的奖励机制,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活动纯属个人意愿。企业的技术人员由于担心影响自身生产任务也不愿意进入高职院校带教。若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必将影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逐渐涌现,产业的优化创先需要高职院校及时更替陈旧的技艺,将新工艺、新技术融入各个教学环节,才可保障人才培育方案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无法脱离产教融合模式,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参与企业实践、提升教学水准等形式优化人才培育方案。因此,教学需要加强和企业间的衔接交流,及时优化各项创新机制,推动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质量。只有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校企合作的育人理念,才可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

1.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是教育主体,承担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但是在岗位技能教育上有短板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企业是需求方,对用人有着明确、细致的要求。同时,企业具有一线产业技术力量,可以参与到人才培育中来。

所以,可以借助企业内部的各项资源,实现校企之间资源共建共享,为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活动优化创新,可以基于当前岗位所需的各项技术和技能实现精准定位,基于产业链的基础上进行各项专业内容建设,需要协调知识和实际生产间的匹配度。高职院校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参与行业基准制定环节,结合相关的标准设定行业准入原则,充分借助现有的教育条件,按照职业等级证书和专业教学需求的标准设定,将技能培训有机融合到专业人才培育阶段,及时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综合各项操作流程,加快推进教学模式变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专业知识测试和等级证书考试两方面的内容,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定,并和相关企业划定行业考核准则。在教学过程中要促进高职院校和有关企业间的合作交流,注重工学结合,充分借助各种教学场所和资源,组织协调各项专业培训活动,综合多方力量,设定1+X证书认真制度,从而组建出超一流的人才培育主阵地。

2.构建产教融合保障机制

建立企业、行业协会、高职院校协同合作的发展机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深度合作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技术培训、科研、实习就业、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各项工作。该委员会将不断举办会议,就有关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且将制订出完善的规章制度、考核标准、奖惩措施,以及完善的运营机制,以促进利益最大化。

为了更好地促进合作与发展,将加大对合作培训项目的投入,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估与监督;同时,还将推出一套完善的产教融合资金管理制度,以确保学校、企业、以及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得到充分支持;此外,完善奖教金的评定,以及其他相关的奖惩措施,以此鼓舞教学积极性,促进学习成果的发挥;最后,还将构建一个完善的评估体系,以便对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通过来自各界的参与,包括企业、行业专家、学校和家庭,我们可以一起努力,以更好地推动和改善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结语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加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育,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可为现代服务行业、制造行业输送更多技能型人才,有效提升人力资本素养、产品和各项服务的质量,有助于提升各项要素的生产率,助推我国产业走向全球化,实现制造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金阳, 于文强, 王辉. 产教融合背景下机电一体化"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南方农机, 2020, 51(9):2.

[2]姜伟, 单欣欣. 基于产教融合的"双优双课"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33(6):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