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系统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部分相结合在解剖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
摘 要: 目的:探讨系统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部分相结合在解剖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我校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四个班级(170),每两个分为一组,分别行传统模式(87人)和系解-局解模式(83人)进行教学。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对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进行调查;对两种模式学生的专业成绩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4个维度及适应性总分方面,系解-局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均高于一般教学法教学的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实施系解-局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专业考试(理论考试和实验室考试)成绩均较高(P<0.01),成绩分布形式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系解-局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解剖学课程获得良好的受益,值得给为广泛的研究和经验交流。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教学模式;系解-局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引言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基础、古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是医学生的入门课程,其重要地位是无法替代的,是医学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石”。人体解剖学的课程就是引领医学生在通往医学殿堂的道路上迈好了第一步。解剖学是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起点和关键环节。
目前国内解剖课程设置基本上仍未脱离以往从前苏联引进的大体解剖模式,一般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者分别开设,间隔1.5年。目前在解剖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1.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作为二门独立的课程,分别开课于前期和临床前期;2.系统解剖学和局都解剖学合并为一门课程;3.人体解剖学内容按器官系统或局部分解到相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中讲授[1-3]。第一种模式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是我国目前解剖学教学的主要模式。第二种教学模式介于第一种和第三种之间,在课程设置上接近于第一种模式,保留解剖学怍为独立的学科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剐趋向于第三种模式;更适合于初步接触医学课程的医学生。第二种教学模式是目前欧美大多数医学院校所采用的主流模式。
结合欧美国家的医学教学模式,作者多年教学经验和学生意见反馈,尝试将系解-局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晕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校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四个班级(170),每两个班级分为一组,分别行传统模式(87人)和系解-局解模式(83人)进行教学。实行小班教学(以班级为单位分别授课学习),其中传统模式组两个班级分别为42人、45人;系解-局解模式组两个班级分别为40人、43人。实验操作课分组学习辅以教师、实验员辅导,每组6-7人。
2.方法
教材为中国医药出版社出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姚志彬主编的《人体解剖学》,教师严格按照卫生部的教学要求及本教材配套的大纲教学[4、5]。学习指导和试题集由学生自行购买。
教学方案是总学时数为108学时左右,周学时6学时,系统解剖60学时,局部解剖48学时。其中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的理论课和实验课比例为l:4。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安排课内外作业、学生分组临床病例讨论等,创建三维立体结构模式,帮助学生学习更好的理解,进行科学记忆法等,从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在充分理解、把握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人体基本结构的立体形象,更好的反映各组织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更好地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以基础知识讲授为主,手段为多媒体、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asebasedlearning,C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以临床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
冯廷勇等编制的Undergraduates’Learning Adaptability Inventory,(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ULAI)[6]对学生适应性进行调查。该量表将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分为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5个因素,其中由29个项目,44个题目构成,每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均在0.70以上。
课程结束后进行考试,考试分两部分,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测试。试题中不仅包含有局解试题和系解试题。每一道试题是局部解剖和系统解剖组合,均可包含有局解和系解知识的结合、融通和综合。实践技能测试中也尽量遵循这一原则。闭卷考试包括理论知识试卷和病例分析试卷,满分均为100分;两组均采用同一试卷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考试。
二、统计分析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 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 ULAI 量表数据均以±s表示,进行t检验,以 P<0. 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三、结果
1.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 学习适应性情况采用医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对四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相关问卷170份,收回全部有效问卷166份,占发放问卷总数的97.6%。通过对护理专业医学生学习适应性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采用系解-局解模式组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4个维度及适应性总分均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且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及适应性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一) 。
2.学生的专业成绩分析 两种教学模式下不同成绩统计见表二、表三。采用t检验,统计学分析两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成绩,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以看出,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成绩比较,系解-局解相结合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成绩较高,系解-局解模式学生收效较好。
四、讨论
本文所述的局解一系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我们解剖教研室根据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建议及经验总结,并通过全体教师几代人的努力耕耘,努力探讨这种模式的应用方法,以期望得到更好收效,为我国医学基础教育贡献力量。虽然这一摸式尚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这将是我们追求的下一目标。
解剖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鉴于,解剖学学科的特点,如何改革医学院校的解剖学教学,并充分考虑其授业者及受教对象,使其适应医学科学和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并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充分考虑我国当前的医疗环境及医疗技术水平,来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是解剖学同仁一直在潜心探索的课题。
改革开放与来,我国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中,老一辈的解剖学家发现,在解剖学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7-8]。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时数与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时数分配不均匀,两门课程相隔时间安排欠合理,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时数又偏少,学生不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内省、掌握; 在授课时有不能“因材施教”,未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学生,没有特色,不能“因地制宜”,不能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而是造成“一贯性”教学; 在实验标本方面,标本本身来源减少,而近年来由于医学人才资源匮乏,招生人数也逐年递增扩大,这就带来新问题,学生局部解剖学操作的机会明显减少; 在解剖学的师资方面,资源短缺亟待解决,临床知识贫乏,授课中教师水平良莠不齐。针对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国情,一种有效、标准的解剖学教育模式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