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西厢记》中红娘的人物形象
摘 要:红娘是王实甫创造的《西厢记》中的经典人物,本文以《西厢记》中的红娘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以及比较研究法从红娘形象流变、红娘形象浅析、红娘形象作用三个方面对红娘这一角色进行研究分析。本文首先研究在《莺莺传》、《西厢记诸宫调》中红娘的形象特点,分析红娘形象流变的原因。其次从忠心耿耿,正义精神,反封建精神三个方面重点分析《西厢记》中红娘的形象。最后总结红娘在《西厢记》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寓庄于谐,助推剧情,深化主旨。
关键词:《西厢记》;红娘;人物形象分析
一、绪论
1.先行研究
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曾经评价:“如张生、莺莺,男贪女爱,此真何与红娘之事,而红娘便慨然将千金一担,两肩独挑,细思此情此义,真非秤之可得称,斗之可得量也。”,红娘有情有义,不慕虚荣的形象深入读者的内心,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围绕“红娘”这个角色展开研究,受不同朝代的社会环境和不同作者改编故事情节的影响,崔张爱情故事一直不断变化,其中《莺莺传》、《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最为著名,《莺莺传》是崔张爱情故事的母本,在《莺莺传》中受文体的限制,红娘的篇幅并不多,人物的性格特点也不明朗,但在《莺莺传》中红娘帮助崔张牵线搭桥的作用就已经显现出来了,《西厢记诸宫调》则将崔张爱情由悲剧改为了喜剧,故事也比《莺莺传》更加完整,红娘的篇幅增多,人物聪明伶俐,忠心耿耿的性格跃然纸上,《西厢记》作为崔张爱情故事的巅峰之作,红娘身份也与《西厢记诸宫调》不同,红娘不仅是崔莺莺的婢女,还是老夫人监视崔莺莺的眼线,由此,红娘不仅篇幅大增,还有了自己的独立人格,《西厢记》中的红娘有勇有谋,不仅延续了《西厢记诸宫调》中的“忠仆”形象,其伶牙俐齿,不卑不亢的形象也深入人心,王实甫赋予她的侠义精神和反封建精神更是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一类新的婢女形象。
2.研究的目的
近年来,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古典名著研究,《西厢记》作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受到大部分学者的关注,《西厢记》将当时社会条件下,青年男女受封建礼教压迫的生活现状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出来,描绘了青年男女对婚姻自由的渴望。研究红娘这个形象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西厢记》这部作品的主旨,体悟王实甫的创作意图和思想表达,透过红娘这个角色,有益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历史环境,红娘所具有的“反封建精神”也无疑是对当时社会封建专制势力的有力打击,对肃清当代社会残留的封建主义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3.研究的必要性
红娘和《西厢记》是相辅相成的作用,《西厢记》复杂的故事情节塑造了形象多样的红娘,而红娘鲜活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厢记》的传播,她置身于各种矛盾冲突之中,既为崔、张二人奔走,又和老夫人斗智斗勇,在红娘的帮助下西厢故事才能够顺利发展,而红娘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更是增加了《西厢记》的喜剧色彩。
二、红娘形象流变
1.《莺莺传》中的红娘形象
《莺莺传》中的红娘篇幅较少,既没有外貌描写也没有心理描写,她的出场就是十分惊慌的形象,张生想拜托红娘向崔莺莺转达自己的情衷,红娘对此的反应是“婢果惊沮,腆然而奔”,张生冒失的行为吓跑了红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红娘在《莺莺传》中的形象是十分胆小害羞的,然而第二日,红娘又见了张生,并让张生写情诗来试探崔莺莺,这一行为与红娘的身份相违背,《莺莺传》后文对她这一行为也没做出合理的解释。崔、张二人在一起之后,红娘出场更少了,出场的形象也都是扶着崔莺莺。
2.《西厢记诸宫调》中的红娘形象
《西厢记诸宫调》虽然脱胎于《莺莺传》,两者主题并不相同,崔、张爱情在董解元的笔下,原本悲剧的故事转变为了喜剧,为了合理剧情,红娘这一人物形象也有了较大的变化。
在《西厢记诸宫调》中红娘除了充当崔、张二人之间的“信使”,还成了崔张爱情的守护者,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描写,她是一个有着“曲弯弯的宫样眉”,“慢松松的合欢髻”,“百媚的庞儿”,“小颗颗的一点朱唇”的美丽女子。对于红娘撮合崔、张二人的爱情这一行为,在《西厢记诸宫调》中也有了合理的动机解释,红娘最开始并不喜欢张生,她对张生的态度是在张生献计解围之后才有所转变,愿意帮助张生传递书信,试探崔莺莺对张生的感情,在被崔莺莺斥责后,红娘马上就把书信还给张生,只有在确定了崔莺莺也是喜欢张生的,才愿意不计前嫌地继续帮崔、张二人牵线奔走,由此可以看出红娘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保护崔莺莺,她撮合崔、张二人的动机也是因为崔莺莺对张生有好感,这些人物特点为《西厢记》中红娘形象的塑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红娘形象流变的原因
元稹创作的《莺莺传》体裁是唐代传奇,唐传奇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雏形,它的叙事结构脱胎于中国的史传文学,这要求唐传奇在叙述时需要对主要故事讲述得尽可能完整,而在次要情节上则不要求过于细致的描写,《莺莺传》全文篇幅才三千多字,对红娘这一配角自然不会做过多的描写。
董解元创作的《西厢记诸宫调》是流行于宋元时期的说唱文学,诸宫调是用多种曲调串接联成,篇幅较唐传奇更大,在《西厢记诸宫调》中董解元共运用了十四种宫调,全书五万字左右,是一部长篇的诗体小说,篇幅的增长要求作者对《莺莺传》的故事进行扩写和改写以增强故事对观众的吸引力,因此在塑造角色上董解元给予了红娘这类配角更多的笔墨,让她们有属于自己的故事线来服务主线剧情的发展。
王实甫创作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属于杂剧,约七万字,与传统的元杂剧形式不同,《西厢记》共用了五本二十一折来演绎崔张的爱情故事,篇幅较《西厢记诸宫调》更长,在《西厢记》中红娘主唱了七折的戏,红娘经过作者的塑造变得立体,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人们可以通过红娘的话语了解红娘的内心想法,从而对红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红娘形象浅析
1.忠心耿耿
虽然红娘是老夫人安插在崔莺莺身边的眼线,但是红娘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崔莺莺好。《西厢记》中最初写到红娘的情节是红娘和崔莺莺在殿上玩耍,眼尖的红娘看到张生前来,马上和崔莺莺说:“那壁有人,咱家去来。”,提醒崔莺莺有人过来了,让崔莺莺免于和外男相撞。在张生自说自话向红娘介绍自己并且打听崔莺莺的行程时,红娘厉声呵斥他:“谁问你来。”,并且将张生驳斥了一顿,告诉张生老夫人治家严谨,崔莺莺之前自己出来玩还被老夫人责罚了,希望张生作为一个君子能够知晓周公之礼。回去后红娘将张生这个“傻角”作为笑话和崔莺莺说了,崔莺莺嘱咐红娘不要告诉老夫人,红娘马上就明白崔莺莺对张生心中也是存有好感的,于是崔莺莺和张生墙角联吟时打趣崔莺莺:“你两个是好做一首。”,在张生想要出来见崔莺莺时,担心崔莺莺被老夫人斥责,马上拖着崔莺莺回屋。
崔莺莺不满红娘像个影子一样跟着她,怕红娘向老夫人告密,在看到红娘帮助张生递送的书简时,崔莺莺假意指责红娘,骗红娘让红娘给她送指责张生的书信,红娘从张生口中知道了信的内容,明白崔莺莺是在提防她,为了崔莺莺能够心无旁骛地和张生约会,红娘装作不知道书信的内容,可是崔莺莺害怕红娘向老夫人告状又反悔了,还在红娘面前演了一出戏,要将张生告到老夫人那里去,红娘保下了张生,让崔莺莺看在自己的面子上饶过张生,虽然崔莺莺不信任红娘,可红娘还是不计前嫌地帮崔莺莺传递书信,知道张生实际并没有娶妻后,红娘在老夫人面前一力保他,让张生和郑恒对峙,崔、张也得以终成眷属。
2.正义精神
红娘在张生最开始搭讪时对张生是十分不喜的,身为相国小姐婢女的她主要责任就是保护好崔莺莺,此时的张生在红娘眼里是一个好色之徒,多次询问也只是贪慕崔莺莺的美色,对于这种人正义的红娘自然没有什么好脸色,直到张生献计退敌,红娘感激张生的妙计,救了崔相国一家,而崔莺莺也对张生颇有好感,于是红娘对张生改观,支持崔、张二人的爱情,在马上有情人就能终成眷属之时,老夫人背信弃义,言而无信之举使崔、张二人姻缘破碎,这一举动激发了红娘心中的正义感,让她在后文心甘情愿地为张生和崔莺莺奔走,只要崔莺莺能够和张生有情人终成眷属,即便多次被崔莺莺猜忌也忍下委屈,是以红娘多次替张生出主意,当张生想以金帛来酬谢红娘,请求红娘给崔莺莺递简书,红娘马上就气愤地斥责他,表示自己并不是图谋张生的钱财才给他出主意,张生想用金钱来红娘帮助他,是对红娘人品的亵渎,由此可见红娘并不是爱慕虚荣的人。
3.反封建精神
红娘的反封建精神在帮助张生和崔莺莺递简时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最开始张生搭讪红娘而遭红娘讽刺这一段中就可以看出,红娘十分明白封建礼教对女子的约束,崔莺莺作为一个大家闺秀,背着老夫人偷偷出闺门都会被老夫人召于庭下教育斥责,私下见张生一个外男就更是违背了封建礼教的规矩,红娘却瞒着老夫人帮崔莺莺、张生传递书信,积极撮合崔莺莺和张生见面私会,崔莺莺也在红娘的鼓励下决定酬简,大胆地踏出反抗封建礼教的道路。而红娘对世俗礼教的反抗,在拷红这一节中达到了巅峰,老夫人将崔莺莺和张生私自结合的事情都怪罪到红娘的身上,红娘则是大胆地反驳道:“非是张生、小姐、红娘之罪,乃夫人之过也。”,这一判断句,代表了红娘对封建礼教反叛,对年轻人勇敢追求自由爱情的肯定,老夫人作为封建旧势力的代表在这一节中被红娘一顿批驳,指责老夫人的言而无信,痛批老夫人将崔莺莺和张生拆散的行径。
四、红娘的作用
1.喜剧效果
语言是体现人物性格最重要的手段,也是喜剧性的重要表现之一,《西厢记》作为戏剧要表演给人民群众看,语言浅显易懂,红娘是《西厢记》中底层人物的代表,她的形象刻画最为出彩,语言也通俗有趣。
红娘的地位卑贱,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较少,因此王实甫在刻画红娘的形象时,使用了大量的俗语,比如红娘请张生赴宴那段描写,张生收拾齐整,请红娘帮他看看,红娘唱道:“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下工夫将额颅十分挣,迟和疾擦倒苍蝇,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螫得人牙疼。”,一番话语将张生刻意打扮的扭捏做派都抖搂出来,“迟和疾擦倒苍蝇”调侃张生额颅光滑得连苍蝇都会滑倒,画面感十足,“光油油”“酸溜溜”这样的叠词更显得红娘伶俐活泼,张生要以金帛酬谢红娘,红娘觉得张生看低了他,反骂张生“你个馋穷酸俫没意儿”,张生错抱了红娘,红娘怒道:“禽兽,是我!”,崔莺莺酬简后,红娘冲着张生就说:“来拜你娘!张生,你喜也。”在反驳郑恒时更是骂他“木寸”“马户”“尸巾”,一连串俗语的使用,贴近百姓的生活,也让《西厢记》充满了喜剧效果。
2.助推剧情,深化主旨
在当时那个社会环境,崔莺莺想要和张生“自由恋爱”是几乎不可能的,张生的身份想要接触到崔莺莺难上加难,而崔莺莺的性格也决定了崔莺莺不会主动追求和张生的爱情,双方不能接触的情况下,红娘这个相国小姐的婢女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通过她可以实现崔、张接触、了解、相爱,崔莺莺这个相国小姐在追求爱情中的纠结也得以通过假意斥责红娘表现出来,在崔莺莺酬简后,红娘更是代替崔、张二人直面老夫人的质问,逼迫老夫人兑现自己的承诺,红娘这一角色与老夫人、张生、崔莺莺三人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各种矛盾冲突中充当“润滑剂”,使剧情得以继续展开。
在元杂剧中,演述者(脚色)在大体上为剧中人代言的同时,也承担着为作家代言的使命;既可以在剧内,也可以在剧外;既是‘角色’,又是‘行当’。作家将自己的创作视界,通过演述者与观众交流,而演述者的双重身份使其在主要代剧中人立言的同时,又能将作家对人物的评判、褒贬、干预告诉观众。红娘便是实现王实甫和观众交流的那个角色,红娘对崔、张爱情的极力撮合,也将王实甫创造这部戏剧所要表达的想法传递给观众,那就是“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五、结语
中国的戏剧文学发展源远流长,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是戏剧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在塑造人物方面《西厢记》也尤其出彩,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在当今社会中人们通常以“红娘”来泛指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的人。戏剧中红娘忠心耿耿,追求正义,反对封建礼教的特点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成了《西厢记》的经典角色,红娘在《西厢记》中起到的娱乐、推动剧情的作用也让《西厢记》这本戏剧文学成为观众心中的经典。
参考文献:
[1]郑梓纯.论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红娘形象的再创造[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43(01):62-69.
[2]贾梦园.浅析豫剧《拷红》中红娘的人物形象[J].戏剧之家,2021,(28):5-6.
[3]邢昊.从修辞学角度看元杂剧《西厢记》中红娘的人物塑造[J].戏剧之家,2020,(36):47-48.
[4]李钢.《西厢记》之红娘人物形象探析[J].文化产业,2020,(1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