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能力提升
摘 要:高铁客运以迅捷、舒适、便利及公交化运营模式等优势,吸引不同的旅客群体,旅客对服务有了更高的预期与需求。因此,提升高铁站车客运人员的服务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服务水平及素养的呈现统称为服务能力。本文立足于“立人”的素养角度,通过“力场分析法”,在高铁客运服务培训、管理、服务心态及服务能力等内容开展调研分析,以寻求客运人员服务能力提升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服务的意义;中国服务;力场分析模型;高铁客运服务
引言
优质的高铁服务价值体现是扩品牌效应、增企业绩效、强服务能力及赢忠诚旅客群体。立足铁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打开高铁客运服务能力跨跃式提升之大门。
一、亟待提升高铁客运服务质量的原因
1.塑造具有中国特色高铁服务品牌的需要
着眼中国高速铁路迅猛发展之势,“中国速度”是中国高铁发展态势的代名词, “中国服务”相对于硬件设施的发展而言相对较慢。
2.竞争环境不确定性的需要
伴随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铁老大”面临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数字化家庭、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区块链、机器人与服务等深度变革,让高铁运输面临着更多挑战和竞争。
3. 员工的新思维、新理念、新能力夯实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员工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逐步明显,传统的服务管理方式与思维以及培训模式单一,铁客运服务人员的素养与能力是影响高铁服务质量的要素,服务质量呈现两极分化。
二、 运用“力场分析模型”对高铁客运服务力开展分析
“立场分析法”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的研究,通过立场分析模型(如图),从员工的服务形象、服务能力、站车环境、班组管理、服务认知及企业文化等内容,进行分析制约和推动高铁客运服务力发展的相关因素。
经过对20位服务工作者包括车队干部、班组列车长、车站客运职工专业指导,要求在每一项内容后面,对其产生的推动力或制约力的强度打分,得出图表中的数值。图中数字1-10分别代表着力量强度。1分为强度最低,10分为强度最大,图中的数值是20份的平均值。这个数值是个变量,会随着参与者的主观意见而发生改变,参与调研人数越多,得出的分值越稳定。
什么样的条件下,高铁客运服务提升的力度越大?
高铁服务能力提升=推动力-制约力。当推动力加强,制约力不变,提升条件成立;当推动力不变,制约力减弱,提升条件也成立;当推动力加强,制约力也减弱的情况下,速度提升呈跨跃式向前发展。如果某段时期,出现服务质量下滑,可能是制约力增强,推动力不变或变弱的状态,这时,需要从推动和制约因素中展开分析、找到原因、制定措施、改善现状。
三、 提升高铁客运服务能力的方法与措施
1.减弱制约力提升高铁服务能力
从图中制约服务能力提升的要素中,分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员工素养分析
①不良心态
不良心态影响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团队氛围。部分职工对高铁服务要求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认为高速服务作业标准高、工作难,有情绪化。管理者需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帮助员工中塑造主动积极阳光心态,对社会对企业的感恩心态,是团队发展的有力保障。
②服务意识淡漠
服务意识淡漠存在三种原因。一是有能力缺意识。员工知道怎么做而不做,对旅客的需求并不关心,认为安全运送到目的地就可以;二是有意识缺能力。缺乏工作方法,想做不知道怎么做,别人怎么做就跟着怎么做;三是员工对服务意识的概念模糊。
③业务水平不高、专业能力不强
一是人工智能走入高铁,部分人为作业转为人工智能操作,工作负担减少的同时,存在部分员工业务水平不高的现象;二是员工对新老规章的理解掌握力度不够;三是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应急处置能力与服务技巧服务方法缺乏灵活应对,学习方法单一;四是因业务水平与专业能力的欠缺,限制乘降组织等工作的开展,造成服务质量下滑。
(2)设备设施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这些问题突显于外包公司服务管理不到位。一是基础设施使用不佳;二是安检仪的开通量与客流量不匹配。
(3)人性化服务管理有待完善
①车站环境
车站环境缺服务亮点:一是缺标识。旅客检票进站通道引导标识和出站标识不易辨识;二是功能诉求体验感差。旅客手机无电,车站增加了临时充电处,没有从环境要素中寻找增值服务,有旅客站着或坐在地上对手机充电,整体体验感差。三是缺少车站智能导航服务系统。一等以上大站,从站外到候车大厅,重点旅客存在无方向感,在有诉求时,车站问讯处或服务台地址不易查找。
②客运服务人员灵活服务能力不足
高铁服务水平出现两极分化。一是员工能力参差不齐,培训一把抓,团队管理与服务整体水平中出现短板;二是年限长的老员工应急处置能力强,但服务标准执行未达到高铁服务的规范要求;三是员工服务沟通能力弱,存在“好心办坏事”等现象。
2.增强推动力提升高铁客运服务能力
(1)强化员工对价值观的认同
企业的激励机制、文化理念、薪酬考核及团队建设形成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用价值观来统一团队思想和方向,当价值观越统一,团队凝聚力越强、员工的心理与服务能力相应提升。
(2)和谐社会关系的建立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相互依赖、产生有效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帮助员工与旅客、上级、同事、家人乃至于社会之间创建良好的社会关系,让员工获得企业融入感。
(3)重 “质”优于重“量”的培训
“量变不一定带来质变”。结合问题和需求,在培训内容、方式上与时俱进,产生“质”的改变,“缺什么、学什么”,避免出现完成任务量的形式主义,帮助学员学有所获。同时,加强中基层管理者学习掌握相关内容,便于现场检查指导帮促。
四、结语
服务市场竞争激烈,谁赢得客户,谁就赢得市场。面向社会大众,向外展示高铁的服务形象与中国高铁服务的特色,向内塑造高铁客运服务人员良好的服务意识,以积极心态应对时代的需求与变化。
参考文献:
[1]【美】库尔特.勒温提出的《力场分析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