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标理念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摘 要: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成为教育的重要使命,高中英语教学,作为中学阶段的核心课程,不仅承担着语言技能的培养,更应肩负起文化育人的责任。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深度融合,使学生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更好地体验和认知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研究与实践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这一融合策略,以期为高中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传统文化;新课标;实践
引言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提出,教育界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高中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传授,更是文化素养的培养。然而,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新课标理念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新课标理念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角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通过不断积累、沉淀与创新所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它不单单是一种文化形态,更是一种精神内核,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涵盖了许多方面,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其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和谐、仁爱、忠诚、孝顺等美德,这种文化鼓励人们追求真理、善良与美好,并以此为基准,来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同时也倡导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谈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我们可以从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深厚的哲学思想以及独特的节日习俗等方面来探讨。例如,中国的书法、绘画、陶瓷等艺术形式,都融入了古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和对于美的追求,儒、释、道等哲学思想,为人们提供了对待世界、对待生活的智慧和方法;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则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家庭、对于团圆的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深厚的情感。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更应该深入研究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成为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中华文化底蕴的新一代青少年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新课标理念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这种文化以和谐为核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特点是强调道德伦理,倡导仁爱、忠诚、孝顺等美德,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和智慧源泉。这种哲学性不仅表现在对宇宙和人类的探索中,更在于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体悟,引导人们追求真理、善良与美好。在艺术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独具特色,书法、绘画、陶瓷等都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情感的抒发和对生活的艺术诠释。谈及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它为人们提供了道德指引和精神寄托,帮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坚定。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为国家的团结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在全球化的今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助于增进国际交流与理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桥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增进跨文化的理解与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深厚的哲学思想、道德伦理和艺术魅力,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思考素材,通过学习英语,学生可以更广泛地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在英语学习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他们在国际交流中的自信与从容。此外,新课标理念强调了学科之间的融合与渗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这种融合不仅可以丰富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元的角度,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语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身份,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因此,我们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使高中英语教学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魅力。
二、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一)教材内容的整合与创新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是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有效地整合和创新教材内容,我们可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篇章和故事,将其融入英语教材中。例如,可以选择《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的英译本作为阅读材料,通过学习英语表达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古籍的智慧和思想。同时还可以结合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求,创新教材内容的形式和呈现方式。例如,可以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英语听说任务,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和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将传统文化元素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在创新教材内容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可以选取中外文化对比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此外,鼓励学生通过英语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体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教材内容的整合与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关键策略,通过深入挖掘经典篇章、创新教材形式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我们可以使高中英语教材更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1]。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实际的文化体验与互动,因此无法满足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感受需求。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艺术形式和传统价值观念等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验,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另外,我们还可以创新教学方式,将实地考察与文化体验相结合。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和名胜古迹等,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历史厚重和独特魅力,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为英语学习提供更加广阔的文化视野。我们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创新。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传统文化的场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习英语,并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通过开发英语学习应用程序和手机游戏,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娱乐中提升英语能力。
(三)学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文化讲座和分享会,邀请专家学者或文化从业者,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实地考察和文化体验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例如,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和名胜古迹,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历史厚重和独特魅力,安排学生参加中国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中秋节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中国的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在课堂内,可以设计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活动,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参与传统文化的场景模拟,他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交际规范和价值观念。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提升
新课标理念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提升,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文化引领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应积极学习与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其内涵与特点,以便能够将其融入英语教学中,这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素养,能够把握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设计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验,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思考。同时,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伙伴,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倾听他们的声音,关注他们的需求,共同探索英语学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途径,通过互动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理念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融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融合策略并付诸实践,并为高中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然而,融合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仍需持续努力与探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期望更多教育者能参与到这一实践中来,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华文化底蕴的新一代青少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合探索[J].新智慧,2022,(27):33-35.
[2]白生钰.高中英语课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践与探究[J].校园英语,2021,(35):110-111.
[3]颜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策略[J].校园英语,2020,(45):213-214.
[4]莫炎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究[J].英语教师,2020,20(14):154-156+161.
[5]谢平,叶文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回归与融合——在高中英语课标观照下[J].江苏教育,2020,(19):28-32.
注:本文系秦皇岛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新课标理念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融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qhd145kt202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