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高”背景下跨境电商“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 要:跨境电商作为新兴的新商科专业,迎接新商业的时代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人培困境。产教融合作为“双高计划”的发展原则、必然要求、必要途径,已广受认可。现代学徒制、“岗课赛证”融通是产教深度融合的有力举措,积累了较多经验做法。但现代学徒制在跨境电商育人模式上的应用较少且模式较为松散,“岗课赛证”融通的研究则几乎没有。基于已有文献研究和经验做法,结合本校已有的跨境电商育人实践,本文提出“岗课赛证”融通的现代学徒制跨境电商综合育人模式。
关键词:跨境电商;现代学徒制;岗课赛证;产教融合;双高计划
项目来源:2022年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科研项目“‘双高’背景下跨境电商现代学徒制综合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ZJCV2022B25)。
引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总书记明确指出新时代职业教育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黄炎培先生强调职业教育的本质便是社会性,作为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双高计划”,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双高”计划、2022年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等都在强调和激励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作为“双高计划”的发展原则、必然要求、必要途径,已广受认可。现代学徒制、“岗课赛证”融通是产教深度融合的有力举措,积累了较多经验做法。但由于高职跨境电商专业较新,行业发展迅猛,产教融合育人存在诸多问题,现代学徒制的应用较少且模式较为松散,“岗课赛证”融通的研究则几乎没有。产教融合的“两张皮”问题和对策也有诸多研究和实践,愈来俞多的研究关注和认可“制度制约导致参与方利益不均”这一根本原因。本文基于我校已有的跨境电商育人实践,总结提出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现代学徒制跨境电商综合育人模式,有助于丰富当前的育人模式理论研究,研究思路如下图所示。
一、双高与产教融合之间的关系和机理
“双高”建设与产教融合本质上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工作的一体两面,前者代表高职教育迈向高端、争创一流的目标,后者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原则和路径。产教深度融合既是“双高计划”建设的核心任务,更是推动“双高计划”行稳致远的“第一平台”。实现“双高计划”的预期目标必须深化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双高计划”的重点建设任务,是我国高职教育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抓手。
我国跨境电商爆发式增长,成为稳外贸拉贸易、实现“双循环”战略、提升“一带一路”价值、促进RCEP发展的有效途径,但人才缺口近千万,且因行业发展飞快、学科交叉属性等原因难以及时捕捉企业用人需求。众多院校进行跨境电商产教融合模式实践,但结构松散问题较多,产教融合则是跨境电商专业至关重要、必不可少的发展之路。
二、跨境电商产教融合模式实践与探索
业内普遍认同跨境电商人才具有复合型、前沿型、学习型等特点。众多学者认为在跨境电商产教融合育人过程中,师资水平和企业文化的影响最大,人才培养体系和企业提供跨境实践实习影响次之,实训教学建设和开展现代学徒制影响较小。
跨境电商专业虽然设置较晚,但产教融合培养实践较为丰富,比如说较多院校尝试了订单班的人培模式,如校企合作共同开设跨境电商项目班为试点。但存在学校相对被动、双方利益诉求矛盾、学生认知模糊等问题。单个企业难以支撑订单班应联合多家企业或行业商会等,进而有院校从“引企入校”、“创业孵化”角度探索了跨境电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众多院校也建立了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如“园区+学校+企业”的协同育人模式,以及“园区、学校、行业、企业”四位一体的跨境电商育人模式。
可以发现我国跨境电商产教融合模式主要有“订单班” 、“引企入校”、“半工半读”、“集训营”、“实训基地”、“创业工作室”和 “产业学院”以及复合模式等。由于我国职教产教融合的制度制约、利益不均因素,导致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基本都存在合作机制不够完善、企业积极性不高、教师实践能力欠缺、学生受众面较窄等问题,部分院校还存在实训条件不足、资源欠缺等问题。
三、职教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探索
产教融合为推进现代学徒制搭建了优质平台,现代学徒制则是推进产教融合、实现“双高计划”的有力举措。德国、英国、美国、瑞士等发达国家在推行学徒制过程中一般都遵循学徒制的共性要素,建立了较完备的法律政策体系、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激励导向的成本分担机制。我国学徒制呈现“双元育人、双重身份,交互训教、工学交替,岗位培养、在岗成才”的内涵特点和“政府出政策、行企出标准、校企出典型”经验做法。
也有研究从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完善、校内外实践基地建立、师资团队组建等方面探讨了现代学徒制的跨境电商高端人才培养策略。部分院校尝试建立与民营企业合作构建跨境电商产业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机制。有学者探索了基于“专业点+企业群”校企合作、“1+n”联合招生培养的“4+1”模式、“梯级递进”考核晋升的跨境电商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
四、职教“岗课赛证”融通的内涵与路径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作为产教深度融合推进器而被广泛认可,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必然要求。众多学者分析了“岗课赛证”的学理依据和内在要求,为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落地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比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课证融通”模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赛教融合”模式、山东职业学院的“赛证课相通”模式、佛山“区域支柱产业主导”的实践模式等。部分院校基于岗位技能标准,借鉴世赛理念,探讨“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途径。
五、结论与展望
跨境电商作为新兴的新商科专业,迎接新商业的时代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人培困境。跨境电商产教融合的实践形式较为丰富,但基本都存在较多问题,且一些做法侧重的是课堂教学的改革。现代学徒制、“岗课赛证”融通是产教深度融合的有力举措,积累了较多经验做法。但现代学徒制在跨境电商育人模式上的应用较少且模式较为松散,“岗课赛证”融通的研究则几乎没有。
我校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沉淀的商科院校,是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跨境电商专业所在的电子商务专业群是国家“双高”计划中高水平专业群之一。结合我校“双高”建设专业之一跨境电商专业产教融合育人实践,紧贴企业人才需求,以跨境电商专业为核心带动辐射其他相关专业人才建设,建构“岗课赛证”融通的现代学徒制跨境电商综合育人模式,如下图所示。
参考文献:
[1] 黄红耘,张爱荣.跨境电商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创新研究——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商实训基地为例[J].信息系统工程,2023,(09):173-176.
[2]王欣,金红梅.基于大职教观的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学理基础、内在要求及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02):21-28.
[3]刘伟伟,肖威.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建设研究——以俄速通数字贸易生态产业学院为例[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6):32-36.
[4]张慧青,王海英,刘晓.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21):27-34.
[5]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08):5-10.
[6]余敏.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视域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4):125-130.
[7]陈华,白卫星.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型电商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23, 40(04):105-110.
[8]禤圆华,蒙昕.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3, 36(09):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