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民航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张金海 范征东
  
应急媒体号
2023年32期
民航新疆空中交通管理局阿克苏空管站 新疆 阿克苏 843001

摘  要:为应对民航快速发展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优化安全管理机制,加强风险管控措施,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关对应策略,以期为实现民航安全管理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可用的指导经验。

关键字:民航;安全管理;全球化

引言

近年来,国内民航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航空旅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民航运输量快速增长,航班数量逐年增加。面对我国民航业发展如此迅速,规模如此宏大,安全管理在民航的发展中就显得极其重要。因此安全管理对于保障乘客安全、维护行业形象、国家利益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挑战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探讨我国民航发展中面临的安全问题。

一、民航安全管理的挑战

1.技术的快速更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民航业面临着新技术带来的挑战。无人机的广泛使用,给民航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考验,如何管理和确保有序的无人机交通是目前民航安全管理中的一个问题。航空系统越来越依赖数字化和互联技术,网络安全也成为一个重要挑战,保护飞行器和地面接收系统免受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威胁至关重要。航空公司需要适应数字化转型,整合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以优化航班运营、客户服务和航空公司内部流程。航空业面临需要开发新型更加环保的航空燃料和技术,以降低飞机尾气排放对全球环境造成影响。

2. 人为因素的不可控

民航各类事故研究表明,人为因素对民航安全影响很大。民航安全管理中的人为因素可以理解为影响飞行安全的人类行为和决策。例如技能错误、判断错误、决策错误等都会对民航安全运行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人员长期不规律的工作时间和倒班因素也可能导致人员疲劳,致使人员安全意识下降。较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也容易导致人员在工作中出现错误,并影响他们的决策能力。另外,不足和不适当的员工培训可能导致人员在面临突发情况时,无法第一时间快速有效的处理问题,从而影响民航飞行安全。最后,工作人员对民航业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模糊不清也会影响到行业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3.全球化带来的安全威胁

全球化给民航安全管理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首先,航空业是一个国际化、多元化的行业,涉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员。不同的文化和语言可能导致沟通障碍,增加了在航空交流过程中的误解和错误可能性。其次,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民航安全管理的法规和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在跨国运营时的不一致性和理解上的混淆。再其次,航空业的供应链通常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飞机零部件的生产、维修和供应可能由不同的国家或公司负责。确保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性和质量是一个挑战,因为任何环节的问题都可能影响到飞机的安全性。最后,全球化也意味着民航安全面临来自全球范围内恐怖主义、非法活动和网络安全威胁等挑战。

二、应对策略与建议

1. 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

面对新技术的挑战,民航安全从业人员需要加强基础科学知识的学习,加快民航安全管理和运行新技术的研发,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民航安全设备和空管系统,提高我国民航运输效率和民航安全整体水平。加强产学研合作,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其它创新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民航业新技术的发展。同时还应加强人才的培养,通过培养和引进高高新技术人才,为民航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输入新鲜的血液。最后,政府应完善民航新技术的法规和政策环境,为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降低新技术的市场准入标准,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2.加强人员管理与培训

民航安全从业管理人员,应加强和注重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确保行业工作人员具备足够的独立上岗能力和解决突发事件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民航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其次,应合理安排员工的休息,定期给员工放假,增加一些工作之余的减压活动,减轻民航行业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并对员工的心里健康进行监督和定期疏导,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防患于未然,确保员工心理健康无异常问题。

3. 强化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是民航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民航相关企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应急响应等环节,及时处置业务运行中潜在危险,尽可能的保障乘客和航空器的安全。民航相关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四个主要阶段。还需要建立一个清晰的风险管理流程,确保所有相关部门都清楚自己的责任。另外,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十分重要,员工是民航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员工的行为和决策对安全有重大影响。因此定期对员工进行风险管理和安全教育必不可少。最后,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持续改进风险管理策略是民航业的重中之重,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应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和相应的措施,对于原有的风险管理方案也应定期检查和更新,确保各风险管控机制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国际先进经验

为促进我国民航业安全有效发展,提高我国民航业安全管理经验,应建立相应国际合作机制,与国际民航组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定期交流、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解决跨国民航问题。积极参与国际民航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工作,推动制定国际统一的民航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规范,促进各国民航业协同发展。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与国际知名航空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科技创新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新技术研究和应用。通过合作实现技术突破、成果共享,推动全球民航业的技术进步。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与国际民航教育和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高素质的民航人才。

三、结语

总而言之,安全管理在民航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对旅客和员工的生命安全的保护、经济利益的确保、国家形象的塑造、法律要求的遵守以及业务运营的保障。同时,民航安全管理是航空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全球化、人为因素和新技术带来的挑战,民航业相关企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合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技术研发和员工培训以及加强风险管理,才能有效应对安全挑战,保障民航安全。未来,随着航空技术和机制的不断发展,民航安全管理将更加科学,更加高效,为乘客带来更加安全的旅行体验。

参考文献:

[1] 公宽平.改进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J].民航管理,2022(06):56-59.

[2] 许艺彤.民航安全管理面临的新挑战[J].民航管理,2021(08):58-60.

作者简介:

1.张金海,1994年3月生,籍贯河南项城,大学本科学历,职称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航气象设备维护维修,

2.范征东,1988年4月生,籍贯湖南邵阳,大学本科学历,职称主任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民航气象设备维护维修。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