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的选取与应用

苏凌
  
应急媒体号
2024年4期
祁东县砖塘镇包圣殿小学

摘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学生情绪,促进全身心投入,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下面就说一说挖掘、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实施教学的措施与方法,仅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选取措施;应用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是56个民族高度文明的重要体现,将优秀文化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家国情怀,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深刻掌握理论内容,做好灵活应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的选取

(一)在教科书中深度挖掘

所有被渗透于教科书的语篇都是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意境深远,文字优雅,内容值得考究,如部分古诗都传递了诗人的爱国情感,一些写景的作品体现了古代学者的文化修养、个人睿智。在备课环节教师要对标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课上引导学生进入书籍,体会语篇蕴含的意境、作者用文字勾勒的文化思想,进一步发展文化素养。如在围绕《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大声诵读,体会作者身在异乡、每逢佳节格外怀念亲人与故乡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导出传统文化,让学生意识到9月9日是重要传统节日重阳节,解释重阳节的来历,代入作者角色理解异乡、佳节、登高、茱萸等词语的联系,深化对古文蕴含风俗的认知。

(二)借助线上渠道筛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日趋发达,在网上教师可以免费下载大量优秀的教学案例,只需在网上输入“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可挖掘大量素材。通过下载文字、图片、视频可以辅助教师扩展教学视角,获取更多优秀传统文化资料,尝试合理应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的应用

(一)组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语言文字

通过学习语言文字可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以积累生字、生词为主要目标,面对新汉字,为促进学生高质量学习,教师可以引入象形识字法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将汉字与图画进行比较,对汉字特征形成基本了解。如在围绕日、月、水、火、山、川等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中国神话故事并展示象形字,驱动学生追溯汉字本源,在一体化学习中获得文化熏陶,不断提高识字能力。

(二)运用课文内容进行知识补充

就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而言,许多教师都会在“教教材”的基础上向外延伸。纵观教材不难发现,不少古诗文都会涉及当地的风俗人情,在围绕这类课文实施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知识扩展至最大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积极探索不断扩展个人知识储备。如在围绕《忆江南》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古诗中所描述的江南地区风俗民情加以扩展,从江南延伸到其他地区的风俗,如让学生探讨自己所在城市的家乡特色、本土民俗风情,做好江南与本地区在服装、婚庆、饮食等文化的比对,引导学生以尊重、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省份城市的差异性文化,形成跨文化视野。

(三)举办传统文化活动

在本位教学基础上组织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有利于活跃氛围,促进学生浸润其中,对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深刻感悟。如在围绕《难忘的泼水节》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时,教师可以避开纯粹的理论讲解,尝试带领学生离开教室来到操场,在深刻了解云南地区泼水节风俗的基础上,在操场上复刻、还原现场的庆祝画面,在欢乐的泼水氛围下接触更多与泼水节相关的传统习俗,意识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组织以“你知道泼水节吗”为主题的传统文化竞赛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外自主查阅书籍、网络,获得汇总更多与泼水节起源、庆祝方式、分布地区等相关的资讯和内容,在活动上分阵营完成竞赛,比一比哪个队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给予小组成员物质和精神奖励,如颁发证书、分发奖品。比赛以抽签确定不同小组的发言顺序,之后按序发言,对于无新观点可以输出的小组被淘汰,最后的小组即为冠军。

(四)借助传统文化节日

时间是最好的沉淀者,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岁月后,我们仍然可以在传统节日中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之情。在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中,建议教师以传统节日作为融合古今的桥梁,以具有特定意义的传统美食或活动为引入,转向相关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景。比如在临近端午节时,教师可以引出屈原和端午节的主题,要求学生各抒己见,探讨粽子赛、龙舟等具有特色的文化载体,拔高对文化的认知,明确传统文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生活息息相关、并非遥不可及的事实,最终学生可以逐步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认知,自觉肩负起传承、发扬传统节日文化的责任。

总的来说,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科目,小学是学生接触语文专业学习的启蒙时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标强调,教师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的融合,促进学生形成民族、文化、国家自信。为实现以上目标,教师要合理挖掘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借助教科书、线上渠道筛选获得素材,通过组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语言文字、做好课文内容知识补充、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借助传统文化节日推进文化教学,多举措并行,进一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为学生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周敏.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思考[J].天津教育,2021(28):187-188.

[2]薛小锋.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20,6(2):49.

[3]王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华夏教师,2020(17):21-2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