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第七次评估定级的绵阳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报告

姜华 周丽华 邬伟 杨海滨 李春兰 任超
  
应急媒体号
2024年3期
绵阳市图书馆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文章根据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采集汇总的数据,梳理2018年至2021年绵阳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状况,从服务效能、业务建设和保障条件等方面总结其发展成效与有益经验,剖析不足之处,并结合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探索绵阳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方向。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图书馆评估定级

中图分类号:G251.5

引文

2022年5月,文旅部下发了《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办公共发〔2022〕90号),对第七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进行了规划安排,本次评估周期为2018至2021年,在《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绵阳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保障指导下,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正经历全面升级,绵阳市公共图书馆硬件设施日趋精良,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服务效能显著加强,全面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于本次评估所采集和汇总的数据,本文旨在全面客观反应2018至2021年绵阳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在服务效能、业务建设和保障条件方面的建设情况,分析总结其中的经验,探讨绵阳市公共图书馆事业进一步深化发展的方向。

1 绵阳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总体情况

绵阳市现辖3个区、1个县级市、4个县、1个自治县,常住人口488.3万。现有公共图书馆10个,其中地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区县级公共图书馆9个,本次全部参评,均达到三级以上标准,与第六次评估定级结果一致。第七次评估定级结果为:国家一级图书馆5个(市图书馆、三台县图书馆、安州区图书馆、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江油市图书馆)、国家二级图书馆4个(平武县图书馆、梓潼县图书馆、盐亭县图书馆、涪城区图书馆)、国家三级图书馆1个(游仙区图书馆)。

1.1政策保障

评估期内,绵阳市除贯彻执行国家层面、四川省层面的法律法规外,还优化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体系,在地方性政策中重视公共图书馆建设,为绵阳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应加强数字图书馆等信息基础平台建设。《绵阳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将“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积极开展公益性流动文化服务”、“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写进规划文件,从绵阳市基本公共服务的体系建设和制度安排保障公共图书馆建设。评估周期后期,绵阳市出台多个文件指引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为公共图书馆工作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对于当地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更有针对性,更能结合地方实际解决问题,合力助推绵阳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1.2经费保障

图书馆硬件设施的新建与提升改造,以及各项阅读推广活动有效实施,离不开政府经费的稳定支持与有力保障。评估期内,各级人民政府保障财政投入,统筹城乡文化设施布局,完善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全市年均财政拨款总额达2211万元,各参评馆年财政拨款均在120万元以上,其中6个参评馆年财政拨款总额逐年上升。其中,绵阳市图书馆年均财政拨款568万元,三台县图书馆、安州区图书馆、北川县图书馆、江油市图书馆和游仙区图书馆均在150万元以上。各参评馆经费保障和事业发展水平与当地社会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1.3文献资源

绵阳市公共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总量达302万册,其中,市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总量达58万册。全市人均新增文献入藏量0.27册件,其中,三台县图书馆、北川县图书馆和梓潼县图书馆均在0.3册件以上。全市年文献外借量达163万册,其中,市图书馆年文献外借量达49万册。

2 绵阳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有益经验

2.1服务效能全面提升

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不仅是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文明精神的重要渠道,更是提升国民整体素养、构建知识性社会的关键举措。作为全民阅读的主阵地,公共图书馆关注多元阅读需求,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提高图书馆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全民阅读生态环境[1]。绵阳市公共图书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优势,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2.1.1以延伸免费开放服务时长内容提升读者满意率

绵阳市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项目齐全(包括但不限于文献借阅、报刊阅览、少儿阅览、电子阅览、参考咨询、公益讲座、培训、阅读推广活动等),周末、节假日均正常开馆,平均周开放时间达63小时,读者满意率均达到95.5%。其中,绵阳市图书馆周开放时间66.5小时以上。

2.1.2以特色阅读品牌引领全民阅读

绵阳市公共图书馆积极发挥引领作用,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凭借拥有丰富图书资源和凝聚读者的优势,成为推动全民阅读的主阵地、主力军。绵阳各级公共图书馆积极推动活动品牌化、专业化建设,突出本地特色,共精心打造特色阅读推广品牌66个。绵阳市图书馆推出图书漂流、你选书我买单、直播互动、扫码听书等特色服务,常年开展“中国科技城·绵州讲坛”公益讲座,创新开展“绵碚”双城同读和研学交流活动;江油市图书馆全力打造李白文化系列阅读活动品牌,开展“书香江油·全民阅读”、“李白故里阅读联盟”等系列品牌活动。

2.1.3以拓宽推广宣传渠道提升社会影响力

公共图书馆通过实践和研究,以常态化、规范化的宣传推广模式运用到活动宣传中[2]。绵阳市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直面用户需求,依托移动互联网开展服务项目,打破时空桎梏,实现阅读空间的线上拓展,形成良性互动格局。绵阳市图书馆搭建由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移动图书馆APP等组成的新媒体矩阵,为图书馆线上服务和宣传引流破圈,活动多次见诸绵阳发布、绵阳文旅、涪江观察等政务及媒体平台;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三次登上中央电视台。

2.1.4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绵阳市公共图书馆积极发挥志愿者队伍及项目的重要力量,有效弥补图书馆人力资源不足,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从建立志愿者招募机制、培训指导到志愿服务宣传推广,推动文化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和志愿项目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激发了公众的参与意识,促进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绵阳市图书馆 “知图”志愿者队伍自2017年开始实施,成为图书馆主题活动的组织者、联络人和宣传员。

2.2业务能力不断增强

绵阳市公共图书馆通过总分馆建设、文旅融合、社会合作等方式加强图书馆智慧化建设,不断创新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及专业化水平,业务基础工作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2.2.1文旅融合成效显著

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依托社区、文化驱动、旅游主导的服务模式创新,绵阳市公共图书馆积极探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化内涵浸润旅游发展,加速释放文旅融合内在潜力[3]。涪城区图书馆在城区、景区等处建设10个微型图书馆,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阅读空间。盐亭县图书馆将阅读服务融入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等重大文旅活动。

2.2.2智慧图书馆建设初见成效

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加持,探索智慧图书馆建设,完善数字化、网络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绵阳市图书馆全面实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图书馆服务的融合,具备在线办证、远程访问资源、自助借还、扫码下载等网上服务手段,在全省范围率先启用社保卡直接作为读者借阅证使用。三台县图书馆对馆舍进行阅读氛围和服务功能提升,购置了图书馆自助借还机、图书杀菌机、电子报刊阅览机等智慧化服务设备。

2.2.3法人治理理事会制度全面落实

理事会制度作为一种有效机制,能够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从而显著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对于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第七次评估标准中“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是必备条件;对于县级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是加分项,绵阳市各公共图书馆均在第七次评估周期内成立法人治理理事会。

2.2.4社会合作有效引流

通过汇聚社会力量和吸引市场主体的参与,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完善多元互动供给格局,充分利用合作方的体系、场所、人员等资源优势,与社会资本和机构深度合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提升公共文化发展活力。绵阳市图书馆通过公益培训助推传统诗词吟诵等非遗项目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吸引全省80万人参与传习。与阅读相关单位、机构合作,探寻建立阅读联盟,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2.2.5新型阅读空间不断涌现

绵阳市公共图书馆在现有县域总分馆服务体系基础上,围绕本馆服务特色并联合社会资源,持续推进新型阅读空间建设。梓潼县图书馆通过社会化合作方式在企业和部队建立具有公共性、创意性、融合性的新型阅读空间10个。涪城区图书馆在城区、景区、工业园区等处建设10个微型图书馆,有效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覆盖区域。

2.3保障条件愈加坚实

2.3.1财政经费保障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一致

评估周期内,绵阳市公共图书馆年财政拨款均在120万元以上,其中6个参评馆年财政拨款总额逐年上升。评估周期内,绵阳市图书馆在日常项目经费与往年基本持平的前提下,追加投入405.2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数字化建设和馆舍维修维护等;三台县图书馆落实550万元对县图书馆进行阅读氛围和服务功能提升;安州区图书馆落实135万元用于图书馆阅览环境提升改造项目、购置图书馆智慧服务设备和总分馆建设深化改革项目。评估定级工作期间,绵阳市公共图书馆合计争取到财政拨款496.58万元用于“补短板”,以评促建成效显著。其中,绵阳市图书馆落实18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服务空间提升改造、设施设备购置和流动服务;涪城区图书馆争取财政经费162万余元用于美化阅览室、增添电子阅读设备、购置文献、建设10个微型图书馆。

2.3.2馆藏资源建设配置优化

绵阳市公共图书馆均制定并完善馆藏发展政策,书刊排架整洁有序,文献资源建设投入不断加强。绵阳市图书馆在文献资源采访中,注重地方文献和特色文献的收集。在持续优化馆藏政策的同时,作为传统采购的有益补充,精准匹配读者需求,绵阳各级公共图书馆陆续推出了“你选书,我买单”、微信荐购等多种活动形式的读者荐书活动,提升了馆藏文献的可读性和流通率。

地方性图书馆重要职责之一是收集地方文献,建设好地方文献馆藏体系,保护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全面展示全市地方文献编辑出版成果。评估周期内,绵阳市公共图书馆共收集地方文献62935册。绵阳市图书馆整理编印《绵阳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全面展示全市地方文献编辑出版成果和收集整理情况。

在古籍保护工作方面,安州区图书馆是四川省第一批省级古籍保护单位,现存古籍16574册,民国文献12250册。江油市图书馆是四川省第一批省级古籍保护单位,现存古籍9632册。

3 绵阳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不足之处

绵阳市公共图书馆在提高阅读品质、提升服务效能、再造服务空间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先进图书馆的发展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馆舍条件限制服务效能增长

部分图书馆场馆面积和布局与现代社会服务理念、读者需求和藏书要求有一定差距,极大地限制了服务效能增长的空间。如:市图书馆现馆舍建成于1992年,与其他新建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游仙区图书馆本馆面积和功能分区与其区位条件不匹配,馆舍条件亟待改善。

3.2人力投入限制服务能力提升

部分图书馆编制人数、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现有人员数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需要。如:绵阳市图书馆服务人口位居全省七个区域中心城市第3位,而编制数位居第6位;县级馆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高级职称及具有图书馆学及相关专业背景的在编人员仅三台县图书馆有1名;平武县等多个县级图书馆无图情相关专业人才。

3.3运行保障经费投入稍显不足

部分图书馆财政保障经费无递增,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投入不高。如:绵阳市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临聘人员薪资等经费投入与泸州、广安、遂宁等其他市州存在较大差距;江油市图书馆财政经费投入无法满足服务需求;安州区图书馆购书经费不足;盐亭县图书馆自动化程度不够高;涪城区图书馆用于品牌阅读活动预算不足。

3.4文献资源建设尚需进一步提升

部分图书馆馆藏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普通文献馆藏量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尤其是专业特色馆藏建设和自建数据库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如: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地方文献采集数量不理想;三台县图书馆等多个县级馆数字资源建设仍需加强。

3.5业务能力尚需进一步提升

部分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新媒体服务、新技术应用、参与跨地区和系统的图书馆协作、科研能力、与社会组织合作等方面仍需加强。如:盐亭县对图书馆分馆、基层图书室的业务建设与管理还有待提高;所有图书馆均无科研专著出版。

4 绵阳市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新技术、新管理及新业态模式的不断改变,传统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以评估指标体系指导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针对在评估中发现的短板,新发展阶段下的绵阳地区公共图书馆如何赢得发展,是摆在图书馆人面前的重要责任。

4.1重点强化服务效能

绵阳市公共图书馆将注重综合效益、服务质量以及读者需求的满足,注重绩效和效能,以读者需求为驱动,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增强读者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增强与社会组织合作,积极参与文旅融合,推动与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融合发展,发挥各自优势特长,开展综合性“阅读+”文化活动;加强与学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学术研讨、文创开发、展览讲座、文化沙龙等特色服务。不断扩大读者群体,加强志愿者服务工作,努力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重要阵地作用,彰显公共图书馆社会职责。

4.2着力提高业务能力

绵阳市公共图书馆将加强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通过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方式来建设公共图书馆理事会制度,让热爱图书馆事业、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理事会队伍在公共图书馆改革与发展中发挥决策与监督作用。增强社会合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募捐等工作,加强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4]。

“图书馆是生长着的有机体”,绵阳市公共图书馆将不断创新和发展,全面应用新技术于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建设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以提升效率,探索开发共享阅读空间,弥补馆舍条件短板。积极建设智慧化图书馆,做好智慧化图书馆建设的技术能力储备工作。推动业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探索以数据为基点的新型工作流程。

4.3争取提升保障条件

第七次评估标准在保障条件方面首次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这一指标,突出了专业技术人员及其规模对于构成公共图书馆专业性的重要程度。而绵阳市县级图书馆普遍缺乏从事专业技术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县(区)图书馆和分馆的业务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倡导建立省市县三级的公共图书馆专业人才挂职顶岗制度,帮助基层公共图书馆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和主管部门积极交流,提前规划,通过各种政策引进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此外,绵阳市公共图书馆将全力推进馆舍条件改造,完善内部功能布局,提升智慧化场景应用水平。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在本级财政资金和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保障馆舍条件持续提升、文献资源体量持续增加;积极争取本级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等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贯彻执行市县级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

5 结语

2022年,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指标与近几年颁布的法律及政策文件对公共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图书馆专业诸多标准的规定有关。本次评估作为《公共图书馆法》实施后的首次全面审视,旨在对公共图书馆在法律要求的落实情况深入检查和评估。通过本次评估定级发现,绵阳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文旅融合日益深化,惠民举措成果丰硕,技术创新不端探索,智慧服务持续升级。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图书馆作为带领全民阅读最有效的阵地和载体,只有持续加强业务工作的探索与创新,才能带动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惠君.面向未来 创新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思考[J].图书馆论坛,2021,41(2):32-40.

[2] 明晓.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宣传推广策略探析——以济南市图书馆"书香泉城"活动为例[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图书情报, 2023(1):4.

[3]陈溦.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探究[J].河北科技图苑, 2023, 36(2):18-22.

[4] 张梦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践研究——以连云港市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 2022, 44(11):42-47.

Mianyang Public Library Development Report Based on the Seventh Public Library Assessment and Rating

Jiang Hua, Zhou Lihua,Wu Wei,Yang Haibin,Li Chunlan, Ren Chao,Yuan Yuxuan,Tan Yuewen

(Mianyang public library,Mianyang 621000,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ata collected and summarized by the seventh national public library assessment,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Mianyang City from 2018 to 2021, including its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and useful experiences in terms of service efficiency, business construction and security conditions, analyzes its shortcomings, and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in Mianyang Cit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eventh national public library assessment.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career development; Library assessment and rating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