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教科版三年级上册Module 5 Toys为例

黄守青
  
应急媒体号
2024年9期
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 广东 广州 5106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文阐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基本内涵,结合教学实践和具体课例研究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提出了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的几点建议,并探讨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策略,即根据学情,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在教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学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开展评价。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同功能,树立“教-学-评”的整体育人观念。要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教育部,2022)。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缺乏单元整体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学情,设定的目标比较模糊。在教的过程中没有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还有的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的内涵和要求,不能建立三者相互间的关联。因此,教、学和评的内容不一致,在实施过程中匹配度不够。

为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笔者和科组其他老师一起认真研读了相关文献,通过单元整体说课、研讨课、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等研究,结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Unit 9 Is it a cat?探讨在实际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义务教育英语学科“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是指教师应围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目标,设计并开展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相一致的有效教学(王蔷等,2023)。“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教学目标和开展教学活动,决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式,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决定育人效果;“评”主要发挥监控教与学过程和效果的作用,为促教、促学提供参考和依据(教育部, 2022)。

二、开展“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意义

当前教学实践中,评价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的情况屡见不鲜。《课标》重视评价方式变革,并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推动“教—学—评”一体化,有利于促进英语学科育人目标有效落地;有利于引导教师从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引导教师从教学设计与实施入手,关注教什么、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通过对学习成效的持续观察和评价,确保目标的达成;同时,也顺应了评价范式转型的趋势,推动评价理论与实践向纵深发展(王蔷、李亮,2019)。

三、“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思路

“教—学—评”一体化系统包括明确理念、把握内容、分析学情、制定目标、选择方法、评价效果等要素和环节(王蔷、李亮,2019)。具体而言,教师首先需要进行深入的单元内容分析,并结合学情,构建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学习活动,要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就要抓好评价关键环节。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丰富评价方式,强化评价与课标、教学的一致性,注重三者的有机衔接(周丽,2022)。同时,也要抓住教师这一育人主体,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

四、“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教—学—评”一体化需要教、学、评三个维度目标达成一致,只有保持目标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教—学—评”一体化才能指向有效教学。“一体化”是指教、学、评三方面的融合统一,教师需要整体考虑教的内容、学的方法和评价的方式。

1.基于教材及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时,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教育部,2022)。教师在制定“教”的目标时要有单元整体教学的观念,首先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并结合学情,将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或重构,构建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

(1)单元整体内容分析

教师应深入探究语篇背后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知识,提炼主题意义,帮助学生通过探究主题意义,提取和内化语篇的关键信息,在完成学习后基于主题建构并生成新的认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年级上册Module 5 Toys属于课标“人与自我”主题中一级子主题内容“身边的事物与环境”和“个人喜好与情感表达”,笔者以“做有爱的人”为育人主题,将教材四个语篇和补充的语篇进行分析,重新调整教学内容,使得本单元中各课时的主题意义螺旋式上升。教师引领学生围绕Toys这一话题展开学习活动,Unit 9的配图对话和补充绘本让学生在玩玩具中热爱生活,Unit10的对话和Story Time是学生展示玩具,引导学生珍惜爱护自己的玩具。补充文本制作玩具漂流卡让学生在送玩具中关爱家人,体验分享的快乐,最终引导学生学做有爱的人。

(2)学情分析

在语言储备上,三年级学生能初步感知单词、短语及简单句的语音语调,能有意识地通过模仿学习发音,大声地跟读音视频材料;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新词。

在生活经验上,本模块的主题是Toys,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教材涉及到的关于玩具的词汇、句型等都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学生也能够轻松掌握。因此,在参与听、说、读、写等相关学习任务时,学生积极性较高。

在认知特点上,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初步养成的阶段。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单元整体内容框架

基于单元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团队立足大单元,首先确立单元主题和子主题,按照“猜玩具-展示玩具-介绍玩具-分享玩具”的顺序螺旋式上升,通过补充和重构文本,建立单元内容个语篇之间的内在逻辑,体现语言的层层递进,构建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见图1)。

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既是对课程目标的衔接与落实,也是对课时目标的统领。教师要基于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结合学情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并细分课时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时。以Module 5 Toys 为例,笔者设计的单元教学目标如下:

(1) 能识别、理解并判断玩具类单词和短语,了解中国传统玩具,能在语境中理解“I have a…”的表意功能。

(2) 能读懂本单元所有语篇,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运用句型进行猜测,并学会介绍自己和身边熟悉的玩具,珍惜和爱护自己的玩具。

(3) 能通过撰写玩具漂流卡,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他人。

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体现了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学生在猜测玩具的过程中认识和掌握玩具相关词汇和句型,在介绍玩具中整合之前的句型,最后撰写自己的玩具漂流卡,学会与他人分享玩具,关心关爱身边的人,感知真善美的愿望,实现了本主题的育人价值。

2.依据教学与评价整合模型,设计评价和学习活动

笔者参考了戈英等建立的教学与评价整合模型,将评价贯穿于单元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模型主张评价与教学相整合,强调有计划地按程序设计教学活动,并通过评价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成效,依据评价结果来促进教和学。教师在明确教、学、评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将教、学、评融合贯穿到整个单元的教学中,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 通过教学活动和课时评价来体现。表2以Module 5 Toys第4课时为例,在设计本课时的阅读活动时,教师基于英语活动观的各种活动的效果设计了不同的评价指标,将评价活动镶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五、“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的要点

要在实际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教师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 立足大单元整体设计,确保“教—学—评”目标一致

教师在备课时要有大单元的观念,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贯彻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保证教、学、评三个目标的一致。教师应立足《课标》、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手段,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教学活动,系统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上文所提到的第4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学生挑战成为最佳玩具代言人,通过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玩具来评价学生是否能在学习理解了对话内容尝试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敢于大胆表达自我,享受玩具的乐趣,珍惜爱护自己的玩具,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并同时实现该主题的育人功能

2.将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加强学生自评

教师应树立教学活动与评价活动相结合的理念,将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评价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自觉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笔者在单元整体作业规划时给每一个课时都设计了相应的自评表,并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帮助学生学会开展自我评价,主动反思和评价自我表现,总结经验,规划学习。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谢诗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23, 46(1):8.

[2]王蔷,李亮.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 2019(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