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以多元化培训为抓手、探索双岗建功的人才管理路径,助力演员职业生涯规划
摘要:各文艺院团作为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力量,始终秉承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以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为己任,结合自身文艺阵地及优势,以新颖的艺术形势,创演了大批精品力作。各文艺院团的演员们常年深入一线、深入人民群众,以精湛的技艺和不懈的努力,为广大职工、广大群众、海外华侨带来了无数精彩纷呈的演出,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国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艺术表演是高度依赖身体条件的艺术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下降,演员的表演能力逐渐减弱,难以维持高水平的演出。因此,许多演员在未达到退休年龄前便需从舞台退役,面临职业生涯的终点。演员艺术生命周期的短暂性已成为制约演员职业生涯发展和各艺术院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旨在探讨文艺院团人力资源部门如何通过以培训为抓手,提升演员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及办公能力,探索双岗建功的人才管理模式,拓宽演员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空间,有效解决舞台退役演员在各文艺院团内部转岗安置的难题,助力演员职业生涯规划,实现演员个人价值与艺术院团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退役演员;艺术生命周期;多元化培训;双岗建功;职业规划
引言
随着时代变迁和文艺事业的快速发展,演员艺术生命周期问题日益凸显,其中最为显著的有杂技演员、舞蹈演员、演奏员以及声乐演员,这些演员在未到达退休年龄前,因身体条件、表演形式更新等原因,往往需从舞台退役,但退役后,在文艺院团内部难以找到相适的岗位。退役演员无法上台演出、文艺院团冗员的矛盾日益凸显,演员吃青春饭的行业发展困境与文艺院团的高质量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开展多元化培训,探索双岗建功的人才管理模式,为退役演员提供新出路,解决文艺院团冗员,成为当前各个文艺院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现状分析
(一)演员艺术生命周期短。
绝大多数演员黄金表演期往往集中在青春年华,在退休前就已经从舞台退役,其中杂技演员、舞蹈演员的艺术生命相较于其他职业更为短暂。表演是一项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的艺术形式,杂技演员在年轻时通过刻苦训练达到技艺的巅峰,但因训练强度大、技术更新快、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在技术和体能上难以继续保持高水平的表演;舞蹈演员受身体条件限制,表演的黄金时段在28岁到35岁之间,在这之后虽然艺术造诣可能会提高,但体力却开始走下坡路,浑身伤痛也随之前来。舞蹈演员普遍会在35岁左右从舞台退役,甚至有些舞蹈演员因为伤痛、生育等因素在二十几岁就无法继续在舞台上进行舞蹈表演。 (二)演员技能单一。
演员自幼进行长期的专业训练,使演员在专业的表演领域具有高超的技能,但这也导致他们在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足。随着表演行业不断发展与创新、以及现代文艺院团各个岗位在文化市场中不断走向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从舞台退役的演员在转行或转岗的过程中往往难以适应新的岗位需求。
(三)内部转岗难。
基于各文艺院团的自身特点及内部岗位设置,多数岗位对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有一定要求,从舞台退役的演员在转岗过程中往往难以找到与自身技能相匹配的岗位。此外,各文艺院团内部对于退役演员的培训、再教育机制及职业规划仍有待完善,也增加了演员转行或转岗的难度。
二、以多元化培训为抓手,提升演员职业空间。
(一)专业水平提升培训。
针对演员的专业特点,组织定期的专业能力提升培训。通过邀请行业专家、资深演员授课,传授最新的艺术思想、表演理念、表演技术技巧,帮助演员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艺术造诣,同时引导演员在未来可由表演向艺术创作、艺术辅导、服化设计等艺术相关的其他领域发展,为未来退役后增加更多职业选择。同时,鼓励演员参与国内外艺术比赛、艺术交流活动,提升艺术修养,拓宽视野。
(二)综合素质及办公能力提升培训。
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文艺院团还应注重演员综合素质及办公能力的提升。通过组织文化课、心理课、计算机技能、素质拓展等培训课程,帮助演员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办公软件操作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演员退役后更快、更好地适应新岗位的工作要求。
(三)职业规划指导培训。
为演员提供职业规划、指导类培训。通过专业的职业规划师、业内成功转行的艺人组织召开职业规划指导讲座,做好艺术职业发展规律的心理疏导,并结合演员自身实际以及文艺院团未来发展人才需求,为演员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帮助其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做好演员退役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设。
三、探索双岗建功人才管理模式,拓宽职业平台。
(一)双岗建功人才管理与培养模式。
双岗建功模式是在双岗工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对演员进行反向“一线”的培养锻炼管理方式,其核心在于通过演员在两个或多个岗位上的交叉任职与锻炼,实现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对未来人力资源组织效能的培养模式。即允许演员在保持原有艺术岗位的同时,兼任其他岗位职务。通过这种方式,既保留了演员的艺术才华和表演经验,又为其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平台。
(二)双岗建功人才管理模式的组织实施探索。
1.双岗建功的岗位设置与规划。
一是明确岗位职责,清晰界定文艺院团中每个岗位的职责范围、工作标准及要求,确保演员能够准确理解并履行职责。二是科学规划岗位,根据院团发展和演员个人发展需求,科学规划双岗设置,确保岗位之间具有互补性和协同性,如优先设置创作、辅导、服化及艺术生产岗位。
2.演员双岗建功的选拔与培训。
一是严格选拔标准,选拔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演员优先参与双岗锻炼。二是加强培训针对力度,针对双岗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加强对演员岗前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培训方式可采取内部培训、公派外部学习等形式,从而有针对性提升演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3.双岗建功的交叉任职与轮岗。
一是实施双岗任职,安排演员在两个或多个非表演岗位上进行兼职,兼职岗位的“老”人发挥传帮带作用,让演员在不同岗位上快速积累经验和技能。二是推行演员在艺术生产空档期轮岗制度,通过轮岗制度,让演员在不同部门或岗位之间轮换工作,拓宽演员的视野。
4.绩效考核与激励。
一是建立健全的双岗绩效考核体系,对演员的双岗工作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二是实施激励措施,根据双岗绩效考核结果,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如建功激励、传帮带激励、优先转岗等,进一步激发全体演职员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
(三)双岗建功的效果与影响。
一是提升个人能力,双岗建功模式有助于演员在多个岗位上积累经验和技能,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便于演员更好的规划个人职业生涯。二是优化工作效率:通过交叉任职和轮岗制度,演员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艺术生产的组织运作流程和工作要求,优化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增强组织凝聚力,双岗建功模式有助于增强演职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促进组织内部的和谐与稳定。四是推动文艺院团发展,通过双岗建功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的解决演员从舞台退役后转行转岗困难的问题,同时既能够为院团各个岗位储备人才,更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的优秀人才,为院团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开展多元化培训和双岗建功的人才管理路径,不仅有助于提升演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拓宽其职业发展空间,有效解决演员艺术生命周期短的行业痛点,为更多演员提供实现自我价值和职业梦想的舞台,实现职业生涯的平稳过渡,还有助于文艺院团解决退役演员退役后转岗安置难的冗员问题,推动文艺院团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
桂东倡(1987),男,工程师,大学本科;
邮编:100045
单位:中国铁路文工团有限公司
研究方向:人事管理、文艺人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