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双减”政策谈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体系构建及其实施

张俊
  
民间故事选刊·教育博览
2022年13期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

【摘要】“双减”政策要求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意味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参加课外活动。推进体育项目文化建设,丰富体育文化产品,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是《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所提出的。校园足球文化是校园足球的灵魂,是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考察、专家咨询对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内涵、体系构成、价值进行研究,探索“双减”政策下校园足球文化构建实施路径,为建设更加人文化、高效化、科学化的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双减政策;中小学校园足球;足球文化构建;

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各地区根据政策先后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这表明中小学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在增加。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了有关校园足球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国家大力支持校园足球的发展,提倡发挥足球的育人功能。日本校园足球氛围浓烈的原因是因其有着深厚的校园足球文化底蕴,文化的影响是最持久的,足球文化建设是新时代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内驱发展的重要基石。纵观中小学校园足球研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对文化层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一、校园足球文化内涵

校园足球文化内涵是指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组成的与校园足球运动有关的文化统一体。1。校园足球的核心是校园足球文化,通过校园足球文化的熏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诠释“激情、自由、拼搏、竞争、团结、奉献”。将足球运动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在成长中得到培养,在培养中得到发展,把足球精神牢牢扎根在心中,从而全面发展。

二、校园足球文化体系构成

校园足球文化体系包含四个部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是发展校园足球文化的基础,校园内开展所有的足球活动都离不开足球场地、足球训练器材、专业足球教练、经费的支持。精神文化在发展校园足球文化中起着引领导向作用。学生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的足球比赛、教学、训练和与足球相关的活动中对其思想和品质的塑造,引导学生在文化意识形态上发生改变。制度文化在发展校园足球文化中起着保障作用,制度文化主要体现在校园足球的规则体系和运行模式。行为文化在发展校园足球文化中占核心地位。行为文化主要指由价值目标、价值理念、价值精神组成的价值取向,及足球竞赛、足球礼仪、足球游戏组成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环境三个方面。

三、校园足球文化价值

校园足球文化具有激励、竞争、健身等价值。激励价值主要表现在参加比赛、训练锻炼时外界环境对内心的激励,从而形成一系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如2022女足亚洲杯决赛,中国女足在上半场两球落后的不利局面下,下半场逆风翻盘追成2比2平,伤停补时阶段绝杀韩国队时,女足姑娘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激励着广大青少年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竞争价值贯穿于足球比赛、训练的始终,学生跟对手竞争的同时还要跟自己竞争,只有心理、体能、技术不断超越对手超越自己才能获胜利。健身价值指校园足球运动以身体为载体,通过训练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身体素质全面提高的同时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释放不良情绪,心情变得愉悦,从而拥有良好的心态和文明的行为。

四、双减”政策为校园足球文化构建提供保障

1.为校园足球文化构建提供时间保障

2021年全国第八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的近视、肥胖等问题依然没有很大改善,但校园足球等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对学生体质与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为29.2%,比非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22.3%高出6.9%。2。2021年7月24“双减”政策施行,其中明确作业总量要求,小学一二年级没有书面家庭作业,三到六年级家庭书面作业均完成时间不多余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均完成时间不多余90分钟。到目前“双减”政策刚满一年,教育部调查数据显示,课后服务92.7%的学校开展了文艺体育类活动,并且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从原来的49.1%上升到92.2%3。可见,“双减”政策为中小学学生提供了更加充分的课余时间,这个时间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足球运动中,体验校园足球与校园足球文化带来的快乐。

2.为校园足球文化构建提供政策支撑

从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颁布到2018年《关于做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试点县(区)创建》再到2019年《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的印发,这标志着足球改革的发展逐渐向国家战略递进,校园足球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双减”政策对课后服务的要求是学校层面要上进行科普、文体、艺术、劳动、读书、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综上可得,国家相关政策都在为中小学校园足球、校园足球文化发展提供有力政策支撑。

3.为校园足球文化构建引领方向

2020年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学校体育要在学生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实现增强体质,完善人格,锤炼意志的体育育人功能。相关政策也要求把足球的育人功能作为根本,这是新时期校园足球工作的发展的思路。FIFA草根足球培训手册关于足球指导员专题中清楚地阐述了“足球是一个美妙的载体,它承载的是尊重、团结、支持、共享的价值体验4。”这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指引了方向。

五、“双减”政策下校园足球文化实施路径

1.深化体教融合,教练员进校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在2020年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建议,要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在学校体育师资配备上,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和教练员以体育教师身份进入学校工作的渠道5。“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课后服务的主导者依旧是体育老师6,体育老师的工作压力增大,师资不足问题日益凸显,为确保课后服务质量,课后服务足球教练师资配备可采用和足球俱乐部合作的方式,聘用退役运动员和专业教练员进校进行足球训练。

2.统筹校内外体育场地资源,拓展足球活动空间

2020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显示,足球场地由2019年的10.53万个提升11.73万个,足球场地在增加。以往有关校园足球的研究中,足球场地短缺的问题一直是影响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足球课后服务场地的利用要突破传统的只在校内体育场地进行足球活动的思维模式,课后服务期间积极与周边公共体育场地、足球公园、足球俱乐部场地合作,学校足球场地资源短缺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3.完善顶层设计,规范校园足球组织管理文化体系

成立学校足球工作小组,采用校长负责制,校园足球领导小组由校长、分管校长、体育组组长、体育组足球主管老师、各年级年级组组长等构成。依据上级政策,领导小组对全年的工作任务进行总体规划,制定校园足球的各种规章制度。学生为活动主体,体育老师为活动主导者,负责学生足球教学、训练、比赛和足球文化节等活动。班主任是各种活动的积极推动者,能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为确保校园足球的顺利开展,还要制定运动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制度、场地设备管理维护保障制度、教练员培训制度、足球特长生学习训练保障制度。

4.创新足球课后服务内容以“勤练、常赛”为主

体育课多以教授足球技术为主,课后服务应在此基础上以“勤练、常赛”为主要内容,在此期间多组织不同年龄、不同形式、不同年级的足球联赛,将“学会、勤练、常赛”贯彻到底,使学生体验到比赛的乐趣,提高学生参与足球比赛的积极性。建设班级、年级、校际间丰富的足球比赛体系,例如班级联赛可以邀请教师以队员身份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丰富校园文化7;借助课后服务时间,狠抓学校足球校队建设,足球校队是学校足球文化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在学校足球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5.营造浓烈的校园足球文化活动氛围

除“勤练、常赛之外,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足球文化嘉年华”系列活动来营造强烈的足球文化氛围,校园足球重在普及,校园足球活动中也要涉及到大部分女生和球技不佳的男生。全面普及到位,争取全体学生参与。例如举办内容多样的足球活动,让学生在“踢足球”、“赛足球”、“写足球”、“拍足球”、“画足球”、“说足球”、班级球队Logo与队名设计活动、足球明星进校园活动中玩转足球,体验足球乐趣,感受足球文化。

6.注重足球礼仪与知识,拓展“学会”外延

拓展课后服务足球课“学会”的外延,不仅仅只学会与足球运动技能,对足球礼仪与足球知识也要学会。足球课后服务适当开展足球比赛礼仪和观赛礼仪、足球史、足球故事、足球规则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参与、体验从而知礼、懂礼、重礼,自重、自爱、自信。例如:足球课后服务足球礼仪知识练习中,强调学生要敬爱规则、敬爱裁判、敬爱对手、敬爱观众、敬爱自己。课后服务不迟到、不早退;见到教练员主动问好;服从教练员在训练中的安排,认真地完成各种训练的内容;训练中犯规、与队友、对手身体碰撞主动道歉,互相理解;训练结束后主动向教练员致谢,主动收回训练器材,保持场地卫生。

结论

“双减”政策为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提供了助力,通过研究发现校园足球文化的内涵是校园内与足球有关的物质、精神、制度、行为文化统一体,文化体系即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个层面。可以从深化体教融合,教练员进校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统筹校内外体育场地资源,拓展足球活动空间;完善顶层设计,规范校园足球组织管理文化体系;创新足球课后服务内容以“勤练、常赛”为主;营造浓烈的校园足球文化活动氛围;注重足球礼仪与知识6种路径去构建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

参考文献:

[1]胡小善.浅析奥林匹克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3(26):33-36.

[2]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发布[EB/OL].https://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21-09-03

[3]提升课后服务品质是深化“双减”必答题[EB/OL].http://yn.people.com.cn/n2/2022-09-27

[4]国际足联.国际足联草根足球培训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6,7,10,11,20.

[5]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2-03-23

[6]张强峰,雷雨星,郭汝,等.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实施困境与突破路径[J].体育学刊,2022,29(03):113-118.

[7]刘鹏局长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R].全国校园足球办公室内部资料,2010:1-4.

[8]侯学华,薛立,陈亚中等.校园足球文化内涵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6):107-110.

[9]李俊.校园足球文化内涵挖掘及其推广与发展[J].拳击与格斗,2019,(24):24.

[10]宋娜梅,梁潇,林用彬,郑丽.中学校园足球文化结构及认知差异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02):30-37.

作者简介:张俊、1992-11、女、汉族、河南安阳、硕士、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教师、研究体育教育训练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