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与主题探究活动的有效整合

——以大班主题探究活动《买卖小高手》中的数学为例

陈妙霞
  
民间故事选刊·教育博览
2022年10期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梁銶琚夫人幼儿园 528300

摘要:幼儿园大班是幼小衔接的重要转折期,为了顺利过渡到小学,特别是实现知识储备上的对接,大班数学教育极其容易出现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体验”、重“技能”轻“运用”的现象,从而导致“小学化”倾向。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以组织专门的集体教学为主,普遍存在形式传统、单一、机械的现象。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从梳理主题探究内容与大班数学教育的关联核心经验;实现主题探究活动与大班数学教育的多元整合;评价主题探究中大班数学相关核心经验的学习情况等方面深入探究大班数学教育与主题活动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大班;数学教育;主题探究活动;整合

2021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 [1] 大班是幼小衔接的重要转折期,很多研究表明,为了顺利过渡到小学,特别是实现知识储备上的对接,大班数学教育极其容易出现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体验”、重“技能”轻“运用”的现象,从而导致“小学化”倾向。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以组织专门的集体教学为主,普遍存在形式传统、单一、机械的现象。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深入探究大班数学教育与主题活动的有效整合。

在目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中,主题探究活动是幼儿园整合课程体系的重要实施形式,其探究过程能把多领域内容和价值整合到生活化主题当中,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本文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以大班主题探究活动《买卖小高手》中的数学为例,探索如何以整合教育为导向,以主题探究内容为载体,自然融入与主题相关的数学活动、游戏及投放相关的操作学习材料,使幼儿在主题情境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

一、紧扣目标,梳理主题探究内容与大班数学教育的关联核心经验。

根据主题目标选择数学内容时,应把数学的知识体系作为一根纵向坐标,寻找该主题实施阶段适合幼儿数学发展水平的核心经验,加以灵活运用和整合。在大班《买卖小高手》主题活动探究中,我们首先明确主题目标是从孩子自身购物经验出发,引导他们认识常见的购物环境,获取及积累相关买卖经验,从而萌发正确的消费意识,确立健康消费观念。围绕主题目标,我们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数学认知规律,从相关经验中的数学、专题活动中的数学、区域活动中的数学以及生活中的数学这四大版块梳理出相关数学核心经验。当然,在预设好的课程中我们也要时刻关注与支持在互动过程中而生成的一些数学问题与活动。

二、有效互动,实现主题探究活动与大班数学教育的多元整合。

立足PCK视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黄瑾教授在数学学习方面给出了三条实用的建议:1.利用数学核心经验的储备和积累,去捕捉和发现一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2.以数学核心经验的关照去思考数学活动的游戏化渗透和实施。3.以数学核心经验的支撑去积极投入对儿童数学学习的观察和评价。因此在主题探究过程中我们会更多地运用生活化、游戏化等多种形式去实现大班数学教育的多元、有效整合。

(一)在主题探究中大班数学相关核心经验的学习

数学知识抽象、具有逻辑性,幼儿学习数学是从直接、具体的经验中获取的,学习过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从而形成更为系统的数经验。以往的数学学习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学科的系统性,这就造成了内容从生活中抽离、缺乏情境性和真实性,幼儿只是被动接受信息,但在主题探究背景下,数学活动在相应的情景中进行,幼儿会随着主题的深入探究而对相关数学核心经验进行主动构建、深入学习。在《买卖小高手》主题探究活动中,我们是这样推进相关核心经验学习的:

1.买卖初体验

首先为主题的开展做好前期的经验准备,结合当时三八妇女节,老师请小朋友带着任务与计划,利用周末跟家长一起到超市等地方为家中的女神购买小礼物(10元利是钱)。在这过程中,小朋友观察了解到超市的商品、分类,有了生活用品、玩具、食品的类概念;对人民币的使用及工作人员的分工与合作等买卖过程有了体验。

2.买卖深探究

根据数理逻辑顺序陆续开展相关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热闹的超市(分类统计)→《生日派对计划单》(10以内的组成分解)→《我为入学做准备——买文具》(10以内加减运算)→称称有多重→神奇的条形码→《猜猜是谁的快递》等。在探究过程中,幼儿感知与认识了人民币,学习了分类、统计、序数、加减、重量等大班相关数学核心经验。

3.买卖小高手

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探究,小朋友有了对各种商品的了解、认识人民币、会运算10以内加减等经验,他们变身为买卖小高手。接下来开展的爱心圩日、跳蚤市场、欢乐购物节等专题活动就是小朋友大展身手的舞台了。

纵观主题探究的全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小朋友融入主题情景后,学习兴趣更浓,自主、积极参与度更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更强。

(二)在主题环创中大班数学相关核心经验的融入

幼儿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对环境感性体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需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与探索引发其思考,是一种生活化、情境化的互动式学习。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因此除了组织相关核心经验的数学教育活动外,还可以根据主题目标,和幼儿共同创设融入相关数学知识的主题墙,并在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匹配的自主操作材料,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内化。

1.主题墙的创设

主题墙是记录孩子参与主题探究活动和游戏过程的展示墙,应处处体现小朋友学习的痕迹。我们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记录与分享,与环境互动学习。围绕着“买卖小高手”主题,我们创设了热闹的超市、10元购买计划、买卖支付知多少等多个跟主题相关的数学小主题墙。

2.区域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与探索,自我发现与完善的活动,在主题活动背景下、我们应积极找寻数学教育可操作的素材,满足幼儿不同需求,让幼儿在与操作材料的互动学习与运用数学经验。围绕着“买卖小高手”主题,我们在数学区、语言区、科学区、角色区等区域投放了多种跟主题及相关数学经验相关的材料

三、在主题探究中大班数学相关核心经验的学习评价

幼儿数学教育评价可以了解幼儿是否获得了相关数学关键经验,幼儿在活动中的深度学习程度达到何种水平。当然,我们要对幼儿的数学教育评价需要多方位、多形式,如用对话、视频等方式观察、记录、评价幼儿;把评价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观察幼儿在真实情景中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不断完善幼儿园数学课程的评价体系。

综上,在整合课程的背景下,把数学教育与主题活动有机整合是改革传统数学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会遇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这正是进行有价值的数学教育与应用的最佳时机。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不可否认基于数学学科特点而要进行系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整合过程中容易出现数学经验学习零散的问题,如何让数学学科性教育和整合性教育互补共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仍需我们日后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黄瑾,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张俊.幼儿园数学领域教育精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