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从学生心理的角度浅谈:如何减少和尽可能消除学生与学生间矛盾纠纷问题的研究

李鑫洋
  
民间故事选刊·教育博览
2022年10期
贵州省清镇市养正学校 551400

摘要:初中生因处于青春期,因情绪不稳定而引发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问题频发。文章以班主任管理工作视角,对减少及消除学校与学生间的矛盾纠纷进行讨论,旨在为我国班主任班级管理及教育提供理论指导与帮助。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冲突;矛盾纠纷

引言:学生矛盾纠纷作为校园普遍性管理问题,因其冲突现象发生于校园则本质有别于有组织社会成员所引发冲突及主体思想动力引发的矛盾纠纷,多集中体现于学生与学生在学习、思想、认知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立现象。从本质角度来看,学生矛盾纠纷中,二者既存在相互对立,也存在互相依赖,其根本是由共同组成的动态交互过程。近年来,因校园矛盾纠纷而引发的冲突现象及冲突后果逐渐成为广大社会讨论的高发区域,对此,文章就班主任管理视角,对学生矛盾纠纷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1 学生与学生矛盾纠纷的心理动因、矛盾诱发因素

根据初中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综合分析来看,初中生具备生活经验不足及抗压能力差、迷茫多等特征[1]。我国心理学者研究表明,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开始阶段,其行为具有偏激化及自我矛盾化[2]。偏激化则表现为往往会有奇怪烦躁,情绪波动很大,研究观察发现,初中生对周围事情和人都很敏感,喜欢发表自身看法和情绪,感情丰富、激烈,情绪起伏不定,往往一句话、一件小事引发生气、争吵、沮丧,进而导致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诱发矛盾纠纷。而自我矛盾化则体现在学生倾诉趋于平均水平,具体表现为学生忍耐力低,意志薄弱,在自我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界定中片面化认为自身生存成本急剧上升,对自身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间的矛盾诱发具体表现在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接受挫折能力不足,无法正确处理消极讯息或交往中与自身意愿不符因素,表现出消极或偏激态度[3]。此外,研究观察得出由于年轻学生都处在青春期,学生对被理解、被认可、渴望交流渴望也越来越强烈。这一点特别是在交往对象的选择方面,缺少辨别能力,容易陷入交朋友误区。如我校组织团体活动中,A学生在参加团体活动时,因意见产生分歧后形成言语冲突,随后对学生进行惩罚,这一惩罚导致A学生与B学生产生怨恨、愤怒等不良情绪,而后在后续学校生活中往往存在交流不恰、口语冲突等现象。

2 班主任减少及消除学生矛盾纠纷的建议

2.1 班主任树立正确矛盾观念

班主任矛盾观反映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矛盾时的主动性、态度以及应对方法,我国学者认为,班主任唯有具备正确矛盾纠纷观及认识到矛盾纠纷问题对学生影响方可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积极地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矛盾。正确“矛盾纠纷观”是指班主任要正确看待学生矛盾,认识矛盾价值,认识矛盾对学生发展正面影响。在初中阶段,学生与学生之间矛盾纠纷属于客观存在的基本现象,且这一现象不可避免。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矛盾时,首先要正确地看待矛盾,矛盾不仅会对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且还会对同学人际关系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矛盾又是促进学生社会性技能及能力发展的契机[4]。

2.2以积极引导为主

初中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矛盾时应该采取权威仲裁和单纯阻止。诚然,以强制手段阻止学生之间矛盾并不能起到缓解矛盾作用。甚至可能加剧矛盾两派之间关系,乃至师生关系。在处理学生矛盾时,班主任处理方法直接关系到其处理效果,正面处理方法能产生正面反应,而负面回应会产生负面反应。而班主任采取负面回应往往是由于班主任忽略矛盾纠纷对其社会发展正面影响,没有将其视为教育机遇。另外,学生外向、积极个性特征,也使班主任在对待学生时表现得更为强硬。粗暴、严厉对待可以让学生尽快地解决矛盾,维护班级秩序,但这样处理方式只能起到很好效果,学生无法认知在此次事件中的错误观念,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研究认为,采取积极应对态度,尽量创造比较放松环境,注意观察,耐心聆听,以理解矛盾纠纷发生和需要。在这种轻松和谐环境下,学生才会有勇气去表达自身感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合理地表达自身思想和需要,又能与别人交流意见,增进交流、理解。同时,班主任也应该努力营造平等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平等和谐师生关系,就是要防止区别对待。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应该以温和、亲切正面回应方式来安抚学生情绪,然后细心观察,耐心聆听,以了解学生需要,并根据学生社会发展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些有针对性建议,从而帮助学生化解矛盾。

2.4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

初中班主任要积极地注意学生需要,加强与学生交流,以更好地理解学生个性。同时,学生父母对其教育工作理解与支持,使得其教学行为得到有效改善。在初中,由于班主任忙于教学,很少与学生父母进行交流。师生双方交流不到位,很可能造成师生对学生教育观念矛盾纠纷。研究认为,尤其是当学生矛盾纠纷这种潜在伤害问题时,应加强师生间沟通,以寻求最好方式来促进学生成长。为此,各级学校有关领导要在师生关系中架起一座桥梁,并建立一套较为完善制度,从而促进师生间交流,从而实现师生在教育上交流。通过相互信任和理解,可以让班主任和学生父母真正地相互协作,在教学中形成合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成长目的。

结论

总之,初中生之间矛盾纠纷是突发性,处理矛盾纠纷要遵循科学管理学原理,即有计划、有目标、有意识地使用有效率管理手段;在实践上,注重班级管理、关爱、心理咨询、分层教学、多种手段是基本措施,通过多种管理方式、方法结合,可以有效地化解学生之间矛盾,提高班级管理效果,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窦营山,朱萍.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冲突解决能力——以“交友的智慧”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2):52-53.

[2]辛治洋.化解学生冲突的“集体立场”[J].中国德育,2018(01):9-10.

[3]曾宝俊.金蝉脱壳——利用矛盾情境转变学生的概念[J].科教导刊,2021(24):121-125.

[4]尚娜.社会开放视域下高校学生政治引领工作的矛盾冲突与价值遵循[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1,42(05):63-66+7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