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乡村振兴战略下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徐恬
  
民间故事选刊·教育博览
2022年17期
株洲生物工程中等职业学校 412300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可或缺部分。同时旅游产业也在不断完善与壮大。为了适应新时期市场需求、满足游客需要,许多旅游企业纷纷投资建设特色鲜明、品牌效应强的乡村旅游景点及设施设备;而中职院校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技能等方面必备专业课程之一,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遇条件。

关键词:乡村振兴;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1.引言

通过分析中职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以职业院校为核心、专业特色鲜明和与时俱进相结合等路径来培养人才。并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探索如何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本文旨在探讨在新时期下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面临严峻形势。同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职业学校中所开设课程进行分析设计,探索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创新之路,使其适应时代需求。

2.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度不高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职院校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共同推进。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导的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模式正在被不断创新发展并逐渐成熟;通过“产学对接”等方式来实现专业人才到岗位需求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实践水平提高;同时依托于地方特色,积极探索适合企业用人特点及培养目标。

2.2旅游专业优势发挥不足,乡土文化教育缺失

中职院校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就业为导向,缺乏对学生进行乡土文化教育,忽视了民族传统民俗和地方特色。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探索“产学结合”新路子上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重创业轻实践;二是“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企业参与度低等现实困境;三是师资力量短缺。因此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探讨中职院校创新型课程体系构建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为解决这一系列突出矛盾提供参考和借鉴。[1]

2.3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文化建设薄弱

目前,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明显缺陷。首先是观念上的陈旧落后、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其次职业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和职业学校建设滞后等方面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酒店管理与经营实践活动开展;最后是缺乏良好教育环境支撑学生就业发展空间及就业能力提升,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求职。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3.1重塑专业课程体系,打造乡村与乡土文化特色课程群

以“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为核心,整合校企合作,构建职教一体的课程群。依托于旅游院校资源优势和人才培养基础优势与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及社会经济对高素质高级管理型人才的需要建立起学科间跨领域交叉融合式课程体系;通过市场调研、参观考察等方式确定岗位工作任务书要求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专业技能教学大纲;以“双师双能”为核心,整合校企合作共建职教一体化课程群。

以专业课程体系为导向,结合地方实际,创新教学方式,实现乡土文化教育与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的有机融合。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加强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及服务工作流程熟悉程度;提升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等方面内容.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和全面推进“三农”工程建设。

3.2建立并完善学分置换方案,提高学生学习的精度与深度

以中职生为重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提高其职业技能与素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力量培养。完善人才引进、培训机制及考核评价制度等措施来促进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环节教学内容设置与创新点相结合的方式来增强学习效果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一是完善学生的学分置换方案,提高学习质量;二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科研、生产相结合;四是改革考核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改进工作;五是从社会需求出发的专业设置调整为适应市场需要而产生新产品开发能力及技术研发能力提升要求提供了必要基础研究支持。

3.3组织实施并完善实习就业与创新创业项目,助力精准扶贫

以中职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为重点,围绕“企业+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开展定向助力创业项目。依托园区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建设特色鲜明且服务完善的就业创业园;整合各类培训基地资源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示范带(Y);加强与用工单位对接共建实习实训平台建设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并带动周边行业发展等措施推进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创新。

以中职商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为重点,完善学生实习就业与创新创业项目,实施“学训对接”模式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等。从实际出发改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及社会需求,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现目标。

3.4搭建专业人才智库平台,提升旅游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以职业院校为基础,依托旅游产业发展、就业需求,构建专业人才智库平台。通过建立健全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来提升中职乡村振兴旅游业相关人员素质能力;探索“校企合作”式培养机制与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方式方法;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教育培训工作的落实以及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实践机会等环节进行有效衔接。

在人才培育方面,着力构建以职业教育为特色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和评价考核制度。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依托园区企业与高校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并进行岗位锻炼、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演练等工作来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

4.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二元分割结构加剧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一系列问题凸显。中职学校作为一种特殊而宝贵的人力资源培养模式正在逐渐淡出人们视线并被人遗忘:一是中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大;二是大量劳动力外流严重阻碍其职业化发展;三是人才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导致许多优秀的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工作岗位和工作机会。

参考文献

[1]张园.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20:66-67.

[2]丁新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2019:103-10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