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的实践探索
摘要:在新课标的推广背景下,生物教师不能只为学生教授理论知识,还应指引学生寻找到最佳的、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与解决生物问题的技巧,进而培育出良好的学科素养与能力,使学生独立地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出较强的探究精神。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活动丰富多样、具有较强应用实践性的课程,陈旧而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和观念已经无法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初中生物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入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探寻思路和答案,并生物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打造高效高质的生物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策略
引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应根据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以及实验最终的结果,进行问题的推理与分析,增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将生物课程的主体权利全部赋予学生,教师仅仅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如此将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学科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基,并有助于学生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才。
一、新课标下初中生物实验的内容与特点
(一)实验数量大幅增长
从本世纪初开始,初中生物课本中增添了许多实验方面的内容,许多生物知识均需要经过实验的论证才能得出结论,教学重心在于数据的记录、度量、计算、分析与规整,学生需要在独立的动手操作中探索生物知识的定义与原理,培育学生优异的实践能力与学习素养。实验类型大致可分为,体验类,探究类,观察类和演示类。通过生物实验,学生可将生物知识有机地整合、融合在一起。
(二)调查类、探究类实验数量增加
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这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而言是益处匪浅的,因此在初中的生物实验中,调查探究类的实验数量一直居于较高的水平。如探索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食物中的能量、种子的出芽率、植物对于空气湿度的作用、鸟是怎样适应飞行、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交流的、保护色的形成经过等,这些均需要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并动手操作,才能得到深刻地理解。同时,许多实验都需要学生自主地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方案的归纳与整理,并通过实践和细致观察得出最终结论,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二、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获取知识
进行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更加良好地吸收和把握知识,增强对生物知识的归纳、总结与整合能力。首先教师应选取适宜的探究素材。例如,在对“光对鼠妇生活产生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分析时,学生会察觉到实验对象的收集其实具有一定的难度系数,即使将鼠妇收集完成也难以对其良好的管理,然后,教师可以指引学生用蚯蚓来代替鼠妇。在这个实验中,鼠妇并不是唯一可以用来研究的对象,这样学生就会明白,生物学的探究性实验不应束缚于教科书,也可以通过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获取生物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
在初中生物实验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将课堂的主宰权和主体地位归还于学生,增强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探究分析能力。例如,在进行“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因为这个探究实验是建立在依靠外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不应急切的将需要的外部条件在课程的开始就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让学生结合实际的生活经验,真正地体验一回播种植物的过程,在实际的动手实践中观察得出种子的萌发与土壤的品质、所施加的肥料、温度、水分、空气、光照之间的关联及相关知识,并提高自身的创造力。
(三)开展教师评价,重视评价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在我国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背景下,教师应提高对学生的学科素养的重视程度。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保证评价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老一套的生物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通过实验的结果或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估,这样是无法将教学评价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的。教师应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在“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新鲜白萝卜、土豆、菠菜、花菜、豆芽,小气球、澄清石灰水、塑料吸管、火柴棒、打火机、注射器、透明塑料瓶、洗耳球,然后开展有关实验,对植物呼吸的产物进行佐证。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互评、自评,并对学生作出评价,围绕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体现出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进行教学评价的开展,善于寻找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亮点,从而增强学生的生物学习自信。
(四)开展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模式
小组合作是一种优越的探究实验开展形式,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中的协作与互相帮助,一同动手操作,互相交流想法,不仅能够得出更加多样的生物实验结论,还能使学生的科学知识面更加宽广,从而实现共同成长与进步。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索生成生物新知识的意识。例如,在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影响”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全班划分为三个小组,让三个小组分别对茂密丛林、湿地、裸地三种类型的土地进行湿度检测,然后对三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生成正确的认识。
(五)布置实验习题,通过问题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拓展深化
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并提出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独立创建实验方案,开展探究性实验,这对培养学生的研究和思考能力很有帮助。例如,在学习了呼吸作用后,教师布置了如下活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一个或多个小组),证明动植物需要氧气来呼吸。学生们在网上和网下查找资料,一起讨论,制定计划。例如,学生们观察到有人吸烟,吸一下烟头闪一下,证明有氧气入内;将发芽的种子放在罐子里,过了一段时间,蜡烛放在罐子里就熄灭了。鱼儿向水中吐出气泡 …… 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实验方案,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和判断其优劣,最好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证明方案的可行性。即使学生提前得出结论,也要让学生不懈地探索和发现,从而真正体会到科学探究之趣。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加以一定的引导,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索分析,通过自身的努力寻找出实验的结论,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能力和生物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烘.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学苑教育,2018(11):88-89.
[2]马懿菲.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