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标引领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情景化教学实践研究

吕威
  
民间故事选刊·教育博览
2023年17期
吉林省榆树市大岭镇中学校 吉林榆树 130400

摘要:对初中教育而言,语文学科无疑在这其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在新时代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生对新知识的接收能力与学习能力显得十分关键,因此对语文这样的人文性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方向。大单元教学法近些年来广受教育领域各界人士的关注,将大单元教学法与教材自主指导设计相互结合,以促进现阶段语文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是本文研究的重要目的。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大单元;情景化教学

1大单元教学设计概述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新型教学方法。它是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阶段的重要成就,能够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学科知识框架体系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运用,需要以教师充分了解和把握教材为前提,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知识的不断整合与完善,完成琐碎知识点的串联和总结工作。将更具条理性,更具因果关系的课堂知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不断完善和调整教材内容,以单元视角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升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活动中的认知结构,争取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素养均得到进一步的培育。

2大单元语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主题的内容仅仅是一个大的主题,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一个单元的主题虽然大体相同,但内容却有很大的差别,这种松散而不杂乱的单元主题,更适合于学生的整体学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各种作品的表达和作者兴趣的差异中,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比如,同样的话题,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小说,也可以是散文。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的作者,其作品具有不同的文体特征。“泛”的价值观引导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同时,通过对同一类型的课文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体现出初中语文大单元的教学价值。初中语文的大单元式教学,是将教学任务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将教学任务化,才能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新的课件设计的单元学习的任务,突出了整体性、系统化的教学,以达到语文的本质;与单一的教学组织方式相比,语文大单元教学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优越性日益显现。作为语文大单元的第一步,单元教学计划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3新课标引领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情景化教学实践

3.1以单元为切入点,构建课堂活动

单元教学目标是该单元中所收录课文教育教学的总方向,因此教师需要以单元目标为切入点,来构建整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分析单元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寻找该单元内所收录课文中存在的共性,让学生通过分析该单元所收录的不同文学作品,完成各项阅读任务和学习任务,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让琐碎的单元学科知识以更具逻辑关联的方式印刻进学生的脑海里。教师可尝试通过思维导图绘制方式的运用,帮助学生厘清单元教学的整体思路。

譬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该单元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观念。因此该单元所收录的诸如《黄河颂》《老山界》《土地的誓言》《木兰诗》等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爱国情怀。但这些文章在爱国情怀体现方面所呈现出的风格却具有一定的区别。教师可以以爱国情怀的体会和感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篇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怀。

3.2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语文知识结构

新时代,教师要实施大单元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对语文的认识的现实需要,制订相应的教学对策。采用了大单元的教学方法,能够指导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内容上进行研究,然后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累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他们的举一反三和学习的习惯,促进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自我发展和实际应用。在进行大单元学习时,要从单元的整体出发,掌握课本的内部关系,做到教学的有机结合,做到知识的连续性,从而促进学生的系统化思维,从而建立起更为完整的知识库。

例如,在对八年级下册二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课题的重点在于人类与自然的联系。人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人都应该爱护自然环境。本单元所选取的课文呈现出多种形态,反映出对生态环保问题的关注与反思。在这单元中,有《大自然的语言》,《大雁归来》等。因此,在进行大单元的学习时,必须使同学们完全熟悉、理解、把握文本特征等,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具体的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和教材的要求来调节课堂的编排次序。同时,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系统更为完整,知识水平明显提高。

3.3明确核心知识学习目标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单元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需要对教科书中的内容以及教学大纲和核心要素等教学内容展开深入探索,同时研读新课标,具体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去制定更有效的学习目标,通过确定核心知识,然后围绕核心内容去制定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例如:九上九下第一单元都是诗歌体裁,采用大单元教学设计,研读课标,用好教材,以任务型为驱动,从鉴赏诗歌、朗诵诗歌。创作诗歌三个层面设计学习目标,真正做到“以学为中心”。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阅读能力,也学会了怎样鉴赏诗歌、创作诗歌,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讲授九年级议论文单元时,在大单元背景下整合两个议论文单元,从寻找论点、分析论据和论证思路、梳理论证方法等角度研读教材,确定核心学习目标。以任务型学习为主,引导学生扎实掌握议论文的特点和方法,从课内理解到课外深化,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提升了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简而言之,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原则是我们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前提,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学习目标,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综合并全面地培养学生,然后将这个作为之后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中心,进而保证教学的有序开展。

3.4布置大单元作业,巩固学生学习实效

家庭作业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是一种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及时掌握所学的知识与能力的有效方法。从学生的视角看,完成家庭作业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从了解到掌握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大单元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充分利用作业提高的作用。大单元教学作业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基本作业、整体性作业和实践作业,无论作业种类如何,都要符合《课标》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同学的综合素质。布置的作业内容要科学、规范、准确、与初中生的认识特征象适应;切忌一成不变,要从难度、类型、时间等方面综合考虑,不要搞什么题目。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注意到不同的学生的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情况,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入手,选择课后的家庭作业,即“自助餐”与“套餐”式的家庭作业,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家庭作业的诊断作用,同时也让同学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在大单元的教学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3.5创设问题情景,深究单元大概念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具体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在单元整体学习中进行系统的思考和探索,从中自发地认识到相关大概念的内涵,使之成为学生自身的观点。因此,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要针对大概念创设相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问题探索中寻求答案。

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将《范进中举》、《香菱学诗》等课文整合成了单元,并且归纳出了“学以成人”和“学习要有信念”这两个大概念,让学生在单元整体的学习中来解读这两个大概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一次辩论的活动来促进学生对相关概念的深入思考。首先,笔者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学生在课下通过小组来讨论话题:学习对于人的成长究竟起到什么影响。在活动实践环节,学生也需要对三个话题来进行辩论。话题1: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吗?话题2:个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还是掌握在周围的环境手中?话题3:香菱的学习和范进的学习之间存在着哪些区别?同时,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笔者也注重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架,让学生准确了解辩论的流程、发言技巧和评价方式等,从而让学生高质量地参与到活动探索中来,在和同学的辩论当中真正地理解相关大概念。在这三个辩论任务中,第一个话题需要让学生进行自问,并且需要学生对“学习”这个概念产生正确的理解。第二个和第三个话题择需要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高阶思维。

在设计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具体的任务,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线索,在线索的不断积累中获得对大概念的深入理解。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學生的认知水平,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计具体的任务,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大概念相关的问题。

3.6开展单元主题实践活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并重,因此,在落实学习任务群下的大单元教学时,还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例如,当学生学习“话剧”相关或角色、对话较多的单元时,因为角色与对话多,故事的进展主要是依靠角色的话语来带动,所以老师在讲课之后,可以大单元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或“故事编排”活动,在这种实践活动中,老师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行组建若干个表演团体,并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分配角色。当学生进行练习时,老师也不会闲着,可以对各个小组进行观测,当学生有问题时,给予适当的指点和意见,并会带着学生将课堂进行简易的装饰,增加演出的气氛。在正式的表演及展示这个实践作品时,同学们会组织一个集体评审委员会,每个评委都会有一张评分表格,然后在表演结束后,由同学们和教师们一起评分,并在上面做简短的评语,指出团队的长处和不足之处。演出完毕,老师会根据成绩来决定哪一组表演是最好的,老师会给他们发一份礼物,同时也会给参加这个实践活动的人一份嘉奖。对于上述所说的语文单元,基于故事编排任务开展大单元整合教学,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7优化评价机制,制定有关单元语文要素的评价计划

单元语文要素的评价计划不只是要求学生在每个单元学习完成之后进行反馈和复盘,同时也要求老师在课后做好设计总结。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查漏补缺过程,如学生可以在学习完每一章的语文单元之后,开始检查学习成果,反思自己的知识点有无不理解不清楚的,要求学生在课后画出语文章节知识导图等。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是单元语文要素评价计划的重要步骤,通过对课后作业的正确率的分析,教师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到班级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践行深度的语文要素学习理论。此外,教师的反思是围绕大单元语文要素的课堂教学设计、后续教学策略上,要从备课时候考虑到教学情况,从学生的作业情况知晓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在发布教学评价时要发布形成性评价,而不是最终评价,且评价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通过学生的语文要素的了解和学习,实践单元语文要素落实的有效性,促进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3.8教师主导任务,引领学生活动

所谓“任务”,就是课堂上要做的事;所谓“活动”,就是做这些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考虑要通过怎样的设计,学生才能学会的问题。大单元的创新就在于以一个完整的大任务来驱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进行活动,完成任务。“它是基于学生立场,对学生围绕某一单元开展的完整学习过程所做的专业设计。”崔允槨教授如是说。而一些老师却对此有了误读,不少老师虽然热衷于活动探究,却不知为何活动探究,甚至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主导的课堂,完全放手,不敢有为。这就把目的、手段割裂开来,把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一堂课在活动中开始,活动中结束,课堂是热闹了,然而学生思考了多少?领悟了多少?提升了多少?钱梦龙老师说:“教师主导是保证学生实现其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的实现主要体现在教师对阅读活动的巧妙设计上。

结论

在初中进行语文教育时,实行大单元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目的,灵活应用教学战略。在这一阶段,老师要掌握语文课程的教学规则,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加强整体教育的同时,采取全面的教育战略,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效果,提高了课程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毕延姣.统编版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阜阳师范大学,2022.

[2]刘颖异.中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及其设计策略[J].吉林教育,2022,(12):49-51.

[3]胡俊玺.巧用大单元教学,让师生在群文阅读中“变”起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2,(02):43-45.

[4]桂君.基于大单元教学法的初中语文自学指导设计[J].新课程研究,2022,(01):69-7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