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音乐课堂深度融合的探究

何江
  
民间故事选刊·教育博览
2023年25期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八一中学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多种辅助手段,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和案例设计时,应当根据时代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与中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单纯的歌唱、器乐教学,简单粗略的音乐欣赏课,很难满足这一年龄段学生从音乐学习中所获得的情感需求。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将可视化技术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相联系,能够扩宽学生通往音乐世界的大门。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程 素质教育 应用

引言:目前,在2022年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很多学校虽然增加了音乐课时,补充音乐课的内容。但是,从整体的授课分布来看,音乐课在中学的所有课程中课时占比不高。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方法,如幻灯片、投影、视频等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易解,让课堂更有活力,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环境,拓宽师生的思想,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音乐课程传授中,就应该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一、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一)音乐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都是按照回顾旧知,讲授新课,归纳本节课知识点这一流程来完成教学的任务。但是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不能与传统模式完全一致,中学生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局限性,造成了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对于一些抽象性的知识,中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误区,甚至完全不能理解。而在音乐这样的艺术教学中,这一问题尤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和单一,更会让本就一头雾水的中学生在课堂中只感受枯燥和乏味,完全无法融入到教学之中。同时,再加上音乐学科不受重视,音乐教学基础设施缺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中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致缺缺。

(二)专业设备不到位

现在,音乐课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相关音乐设备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一般情况下,学生对音乐器材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大多数学校对这方面的工作管理缺失,对音乐的器材配备不足,设备安排不到位,这严重影响到音乐课的教学,俗话说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可以影响人的积极性的,设备不全,只有老师在言传身教,只是依靠音乐老师的嘴巴进行授课,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音乐的态度,不仅如此,专业设备不到位还会影响音乐实践的能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音乐课堂深度融合的探究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

音乐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也被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直接明了的展示教学内容或播放音乐视频等,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会让学生们更快地进入角色。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偏好,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音乐教师如果能合理得运用多媒体,学生们就会欣赏到与音乐和教学内容有关的画面,还可以直接欣赏到各类演唱、演奏视频,对所学内容产生直观的感受,能够更好的理解音乐知识,学会正确、有效的欣赏音乐艺术。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情境创造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们首先必须了解当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老师运用多媒体,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直观的表现出来。比如说,在《保卫黄河》教学中,学生无法直观的感受黄河的气势,自然也无法理解华夏的母亲河在中国深厚的文化背景中真正的意义,所以为了学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情感,在同学们欣赏《保卫黄河》这首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黄河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景象、黄河平静时微波起伏的美丽景象。从而让学生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审美教学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音乐课要以审美为核心,通过专业音乐设备播放音乐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好习惯。在中学生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们积极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要营造一个完整的审美环境,给学生一个沉浸式的审美体验,笔者认为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最为实用,且效果显著。实施方法大体可以概括为从学生的实际审美需求出发,教师们根据教材及乐曲的核心内容来创设一个主体形象,并发散出某种场景,以此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参与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样一种教学方法。”情景可以是教室的摆设、灯光效果、影视音频资料、地理位置环境等,而且创设音乐情境的方式也是因人而异,教师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并实践。

以《瑶族舞曲》举例,教师可以先利用ppt或视频等向学生介绍瑶族的精神信仰、服饰饮食、民族文化、传统节日、传统乐器等,让学生在头脑中对瑶族文化有个初步印象,后面在学习舞曲所表达的欢快场面时就会对瑶族文化更加直观。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换上传统瑶族服饰,跟着老师一起学习简单的瑶族舞蹈动作,或学习一两句方言,让学生沉浸在课堂教学氛围内,同时感受到我们多元化的民族文化。最后,老师带领学生再从舞曲的引子部分开始,按照各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逐步分析音乐的节奏及情绪变化等,最终达到教学要求。

(三)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互动

在一体机时代,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热度似乎不及从前,但它在增强师生互动中具有许多优势,是其他教学设备无法取代的。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班级中的教学设备是一体机,专用教室配备的则是电子白板。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支持下,学生可以走到屏幕前,通过书写笔完成拖动、画线等操作,增强音乐课堂的互动性。例如在《走进古琴》教学中,老师为学生介绍古琴文字谱时,让学生们人手持一台Ipad,通过古琴APP软件,让孩子们模拟古琴演奏。这样的教学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

结束语

显而易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但是由于音乐课程属于副课,相比于其余主课科目,音乐课在学生心中一直处于不受重视的境地。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音乐兴趣偏好,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手法,运用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设计有趣的音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音乐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更好地完成。在音乐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和评价机制,让学生可以对音乐进行自由想象和创造,使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进而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使音乐课堂丰富起来,充满活力,真正使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参考文献:

[1]余胜泉. 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 中国电化教育,2012(05):5-14.

[2]黎加厚,王竹立. 最终改变课堂的或许是手机——关于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的讨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0):4-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