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背景下基于劳动教育与初中英语学科融合的特色作业的探究与实践

罗咏梅
  
中学生报·教研周刊
2022年28期
广州市番禺区育龙中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劳动教育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教学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科教学的同时融合劳动教育显然最直接最高效的做法。本文结合目前“双减”政策中“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的要求,探究劳动教育与英语学科融合的特色作业的设计,力求探索有意义的课后作业,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掌握和巩固了学科知识,又能锻炼劳动技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学科融合;特色作业

一、问题的提出

劳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多指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 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虽然一直受到党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重新把劳动教育放到较高的地位。

今年《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明确提出了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要求“加强研究作业优化设计与有效管理的实施策略,探索布置弹性作业,跨学科作业”。

本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尝试探讨基于初中英语课程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的特色作业设计,从“主题拓展、文化传承、中西融合”等方面开展研究,从“特色作业”这一突破口,充分利用学科课程融合进行劳动教育,在发展学生劳动技能的同时促使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得到提升。

二、相关的理论概述

(一)作业的定义

早在1505年,作业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德国的几所学校。在19世纪,德国教育家Johann Herbart就鼓励学生去实践和应用课上所学的知识。可见在那时,学校就已经将作业作为课堂的延伸。美国的作业研究专家Harris Cooper (1989)将作业定义为“教师布置给学生的要在非在校时间完成的任务”。国内的朱仲敏(2003)认为“作业是教师设计的,由学生在家里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叫结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应该被动地接受外部信息的刺激而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信息。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就是强调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学习者对知识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强调学习者对所获取信息的主动意义建构。

本研究中的部分作业的完成过程就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选择、加工和处理信息,及对原有和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三、特色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避免机械,富趣味性。机械、死板的抄写等作业,不仅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作业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进而无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初中英语特色作业设计需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其主动探索问题,成为学习的主动建构者。

(二)贴近生活,真情实景。初中英语特色作业设计要贴近生活,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真实的情景。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在已有认知基础上不断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来重建新的认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终的目的就是运用和交际,真实的生活情景便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有效的“外界环境”。因此在英语作业的特色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情景来帮助语言技能的学习和巩固。

(三)因材施教,融合劳动。初中英语特色作业设计要因材施教,兼顾学习者不同的知识水平,设置不同难易层次的任务和作业,并融合劳动教育开展,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锻炼劳动技能的同时反思和构建知识体系,加深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基于劳动教育与初中英语学科融合的特色作业的探究

(一)拓展主题,深化单元话题内容

我们广州地区目前初中阶段使用的英语科教材是沪教牛津版。这套教材内容丰富,编排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贴近生活的话题。在单元讲授之后,教师可以基于单元话题设计融合劳动教育的单元主题拓展作业,丰富单元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促进了对本单元主要语言知识的掌握,又深化了单元主题,加深了对相关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比如8年级上册的U6 healthy diet,主阅读通过两位外国中学生的午餐食物的选择,探讨什么是健康饮食。这个话题很接地气,也是学生们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身处饮食闻名的广州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电子平台,给学生布置特色的作业:(1)亲手为家人制作一道健康美食,并用英文介绍制作过程;(2)你的英国朋友David将来广州度假,请你结合当地的饮食文化,根据单元所学的健康饮食的原则,为他设计一份健康的食谱。

这样的作业虽没有要求学生抄写该单元重点单词、短语,背诵相关的知识点,但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关键知识点和表达方式的包围中“摸爬滚打”,不知不觉中已反复接触不断巩固了。

(二)因地制宜,传承民族文化

我们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既是文化的学习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在学习到有关传统节日或传统技能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特色的课后作业,把握时机教育学生动手发掘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从而充分理解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比如在8年级下册的U3 traditional skills,主阅读是有关传统技艺“鸬鹚捕鱼”,补充阅读为中国民间传统戏剧“皮影戏”。广州番禺是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文化底蕴较深厚。当地有“乞巧”“鳌鱼”“龙舟”等多个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承,以“乞巧文化”为例,番禺的“凌边村”就是中国现存“七夕”文化保存和发扬最好的地方之一,声名远扬。通过U3单元的学习,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布置特色的劳动作业: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了解传统节日“七夕”的文化内涵,并参访当地的七夕公仔制作匠人,用英文介绍七夕文化及传统公仔的制作过程。小组内分工明确,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设置相适宜的任务。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们亲力亲为,从“七夕”庆典活动看热闹的“吃瓜群众”变成这一传统文化的推广者和代言人,这不仅仅是体力上的付出,更是挖掘地方文化,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加深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增强其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绝佳机会。

(三)中西融合,内化吸收学以致用

英语学科的学习不是孤立的,学习中不可避免会进行中西方语言的对比和鉴赏。7年级下册Unit 7是英文诗歌的鉴赏学习,主阅读为一首英文诗歌,拓展阅读为中外两首有关同一主题“农民”的两首诗歌。课后教师可以设计特色作业——中国经典古诗的翻译(如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等)。在这个看似天马行空大胆出位的作业中,隐藏了需要学生掌握的技能的考查与应用:怎样翻译才更“像”诗歌?为什么?具有怎样的特征才叫诗歌等等。通过小组合作,查找资料,翻阅字典,全班交流分享,鉴赏评价等等环节,学生们在朗朗笑声中轻松愉快地复习巩固了单元知识,深入了解英文诗歌特征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中西方语言的差异,以及体现出的截然不同的语言魅力,从而促进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四、结语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科学巧妙地设置特色作业,开展劳动教育与英语学科教学的融合,让作业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延伸,更是育人功能的接力;让我们的中学生在渗透教育中懂得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锻炼劳动技能,锤炼顽强意志,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不断完善和养成新时代接班人应有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中国教育学刊,2019(2).

[2]张万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3]包志忠.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学”与“教”[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6(2):32-34.

[4]曹赞.小学英语课外个性化作业的设计[J].山西教育(教学),2017(1):57.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6.

[6]胡苇.国外中小学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2).

[7]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