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以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为例

王秀
  
中学生报·教研周刊
2023年24期
广州市黄埔区长岭居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通过“整本书阅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本文以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为例,从整本书阅读的研究目的及意义、选书版本、教学目标、阅读策略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效果,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推荐寓言,如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等。”

中国古代寓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它们涵盖了各种不同的主题,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和感染力,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新的课程改革的推进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需求日益提高,寓言故事已经成为阅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本书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以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的《中国古代寓言》为例,从整本书阅读的研究目的及意义、选书版本、教学目标、阅读策略进行研究,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学生们进行有效阅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整本书阅读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推荐寓言,如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等。”

部编版教材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栏目,从低年级就开始注重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相对于单篇阅读,整本书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普及,许多学生仅仅对“囫囵吞枣式”阅读有所了解,而无法深入探究“快乐阅读”,更不用说“整本书阅读”了。因此,教授整本书的阅读技巧对于指导学生有效阅读至关重要。

新课改后,多数教师倡导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多的小学一线教师越来越重视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但是,我们关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时间短,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法也比较缺乏,再加上课堂时间的紧张,目前的情况下,学生们只能通过课外的方式来完成这项任务,并且效果并不显著。

目前,教师的指导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有效的老师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技巧,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水平,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二、整本书阅读的选书版本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与“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鹬蚌相争》这个寓言故事在导读页上以图片的形式生动有趣地呈现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讲述这个故事。

本册“快乐读书吧”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寓言故事,从小故事中学会分辨是非,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教材由导语、“你读过吗”、小贴士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四部分组成。导语用简明的话语指出了寓言的特点;小贴士中提示了读寓言的方法;“你读过吗”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通过展示精彩片段、内容概述等方法,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

“快乐读书吧” 中推荐的《中国古代寓言》,笔者在进行比较后,选择了曹文轩和陈先云主编的《中国古代寓言》作为研究的参考资料,汇集了76篇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分为六组,每组都是以古典文言文的形式重新演绎而成的现代文。第一篇寓言是《叶公好龙》,它揭露了一些人虚伪的面目,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很喜欢某件事,但实际上并不真正喜欢它。其他故事也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如在《鹬蚌相争》中,“蚌一下子合上了壳,把鹬的嘴紧紧夹住”和“鹬和蚌吵个不停,谁也不肯让谁”,这些动作描写让“鹬蚌相争”的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渔翁抓住了鹬和蚌,接下来鹬和蚌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精彩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拓宽视野。

阅读《中国古代寓言》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寓言故事,吸取精华,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核心价值观。

三、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

新出台的课标从一二年级起就提出要进行整本书阅读,推进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习惯养成。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体分为:

1.通过自主阅读,我们可以培养学生们对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等寓言的兴趣,并能够深入理解内容。

2.使用多种方法,如猜测、观察、阅读和绘制,来理解故事的含义,体验阅读寓言的乐趣,并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3.通过阅读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其中的智慧,并将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四、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拓展型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们在阅读整本书时进行拓展性学习。以《中国古代寓言》为例,我将从导读、研读和交流三个阶段,详细阐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激趣导读、制定计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读课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用以下方法:

1.图片激趣。《中国古代寓言》的封面图片上是两个人在画蛇,其中一个人在蛇身上添加了四只脚。通过这条线索,学生们发现这是《画蛇添足》的故事;接下来,学生们仔细阅读书中的目录,这些目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章节和主题;最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指导”和“小标签”的图片,深入理解每一组寓言所蕴含的深刻思想,从而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

2.师生共读。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滥竽充数》《杯弓蛇影》等有趣的故事,学生们听得兴致勃勃,阅读兴趣浓厚。

3.借助音频、视频。例如,通过使用多媒体工具,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了《守株待兔》的故事。在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观看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那位农民会遭到宋国人的嘲笑?”学生们再次观看视频,之后自主阅读回答。

4.读书方案。通过使用表格的方式,教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制定出具体、有效的阅读计划,从而让他们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高效。这些表格的样式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调整,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通过家长的鼓励和帮助,我们每天花半小时阅读76篇故事,实现了亲子共读的目标。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根据阅读计划,每天坚持阅读,也可以自行设计阅读卡记录读书成果。

(二)阅读三步法研读:问、画、用

“阅读三步法”旨在帮助学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并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阅读三步法”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2001年7月版)中的三个重要部分,它们分别是:问题、图像和实际应用。

1.“问”指的是学生读文本前必须向自己提出两个问题:作者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带着“问”字去阅读会让学生更集中注意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学生在进行《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时,同样带着问题去阅读,边读边思考。例如,经过与学生深入讨论《叶公好龙》这则寓言故事,我们可以探讨三个重要的问题:(1)你对书中的主角有什么看法?(2)这个故事让我们深刻领悟到的重要道理是什么?(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的人物?教师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2. “画”指的是学生勾画文本中主旨句、过渡句等关键句。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年龄段,教师在教学时,“画”可以灵活改为让学生圈画故事人物、好词好句、自己喜欢的几句话等,这样降低难度,更容易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3. “用”指的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预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目录》、内容梗概和部分章节,来推断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在课堂上,教师会逐渐向学生介绍一些有益的阅读技巧:通过阅读思考,并在书中提取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许多寓言都包含了情节和哲理,这些哲理往往隐含在人物的交谈中,或是作者在文章结尾提到的。因此,学生应该学会将这些寓言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从而更好地领悟其中的哲理。《中国古代寓言》第五组的《种树》,配有两幅插图:一幅图是种树能手郭橐驼正在植树;另一幅是树木茁壮成长。学生可以借助图片自主阅读,故事最后借助郭橐驼的话揭示了道理:“它的生长规律不受破坏,它的自然本性就能得到充分地发展”。阅读完《种树》后,师生回忆二年级下学期《揠苗助长》的故事,听听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植树或其他类似的生活经历,浸润学生阅读底色。

(三)多样交流、分享快乐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通过师生互相阅读、同桌互相阅读、小组合作、阅读小报、阅读故事大王和表演家等方式,积极建立“读书圈”,与他人分享阅读的体会和快乐。具体可以用以下方法:

1.成立图书角

教师鼓励学生们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同时还要在班级里设置一个图书角,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这些寓言,利用课堂和课外时间,每周抽出一节课时间作为“阅读课”,通过师生互读、同桌互读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营造一个有益的阅读环境。

2.制作寓言小报

中国古代寓言拥有悠久的历史,涵盖了各种不同的主题,具有丰富的形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中国古代寓言》中挑选一个最喜爱的故事,用它们制作一份寓言小报,将题目和道理写在A3的卡纸上,并附上图画或剪纸。教师将每人的寓言小报收集装订起来,成为班级“寓言故事刊”,组织学生阅读寓言小报。

3.寓言故事大王

“寓言故事大王”比赛由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学生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寓言故事参加。这些故事应该是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富有儿童乐趣的,能够展示出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在讲述故事时,可以适当地添加音乐和表演等元素。所有参赛者必须在3—5分钟之内独立演讲,并尽量避免重复。教师可以充分发动班级学生准备,班级里先评选“寓言故事大王”个人和团体,再在年级里进行决赛,决赛时让其他学生观赛,学生们不仅能听到精彩的寓言故事,同时也在小故事里学到了大道理。

4.小小表演家

老师鼓励学生搜集自己最感兴趣的寓言故事,并将其作为脚本进行创作。通过表演、讲述、创作等方式,让他们能够将这些寓言故事转化成有趣的艺术作品。如我们在学习《狐假虎威》这个故事时,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狐狸的狡猾、老虎的半信半疑等特点。读熟故事后,进行小组合作,学生们在教师引导和小组长带领下进行表演,争当“小小表演家”。

五、结语

在整本书阅读中,我们应该立足核心素养,并将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具有文化修养的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采取有趣且有益的阅读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的语文课堂,充分利用语言学科的优势,让学生通过多元化方式分享整本书阅读成果,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②夏冰燕.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

③韦元婷.浅谈小学低年级寓言教学[J].才智,2012(09):10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