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

李沛银
  
中学生报·教研周刊
2022年48期
广州市从化区教师发展中心 广东 广州 510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加强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以及探索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本文分析了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并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设计单元整体教学,同时以课堂实例来探讨如何基于单元主题,整合、优化教材内容,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以及如何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相整合,实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要实现核心素养这一复杂目标靠单课时是难以完成的。首先,单一课时下教师难以帮助学生构建深层次的概念,开展深层次的思维培养以及解决真实问题的教学任务。其次,按教材编排的各单元单一语篇教学,虽然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会导致教师忽略对单元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导致单元各语篇在主题意义、文本形式、语言学习等方面缺乏有机关联,教学效果欠佳。最后,单语篇的教学也使教师难以从单元的角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建立起单元各语篇与单元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更无法从单元角度开展持续性评价,推动深度学习的发生,影响学科育人。因此,《新课标》还提出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建议,强调教学设计的思路应从具体的知识点走向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本文尝试从教学实践层面提出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二、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基本路径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从知识点的学习转向对内容和方法的学习,从碎片化转向整合关联的、结构化学习的过程。基于对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单元整体教学原则的研究和分析,笔者认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路径大概可分以下几个部分:

(一)进行学情分析,确立单元学习水平

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确立单元学习水平,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进行学情分析,不仅要对教材驾轻就熟,还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背景、学习习惯、心理特点和对单元主题的学习兴趣等,根据学生已有的水平确定整个单元的主题意义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主线,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当单元教学活动设计体现出梯度性、关联性以及综合性时,学生才有更大可能围绕主题意义进行多视角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活动,从而加深对主题意义内容的整体理解并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二)研读单元各语篇,确立单元主题意义

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时候,首先要研读单元内的各个语篇,同时要梳理、提炼单元各语篇中的语言知识点,关注单元主题意义,把语言的学习融入单元主题当中,让学生在语篇、语境和语用中进行学习。通过深入研读语篇的主题和主要内容、文本结构和语言特征,挖掘语篇背后传递的态度和价值观念,提炼育人价值。教师在研读单元各语篇时需要重点关注三个基本要点: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语篇所要传递的意义是什么,语篇具有怎样的文本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通过以上三个要点,教师在语篇分析的过程中确立单元主题意义。

(三)确定主题意义,搭建单元整体教学框架

确定主题意义,搭建单元整体教学框架,主要是对单元教材内容的整体分析,确定本单元要“教什么”。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基础,围绕单元主题,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子主题之间的关联,搭建一个具有整体性和结构化特征的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该框架指向学生可达成的核心素养,体现单元主题所蕴含的育人价值,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将单元整体育人目标和预期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融入各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当中,为学生综合性的学习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同时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的同时实现育人教育。

(四)指向核心素养,设定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单元教学的灵魂。单元教学目标是回答每个单元“教到何种程度”的问题。在准确把握学生学情以及深入研读新课标、教材的基础上,教师需要精准地表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教学目标,为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设置教学目标,对于英语课程的教学,特别是主题单元的整体教学,尤为重要。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关注单元整体目标的设定,引导学生对不同语篇整体的学习和理解,在认真研究和阅读不同语篇后,更加深入地理解单元的主题意义,从而达成围绕主题意义进行整合输出的目的。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的单元目标活动和任务要有一定的梯度性,从易到难,层层递进。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意义,提取主题意义以及整合单元相关信息,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当主题语境贯穿于培养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学习活动中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都会得到融合发展。

(五)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课时教学活动及评价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课时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的设计。新课标中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主要包含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以及迁移创新三个活动,这三个活动相互关联,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能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习理解类活动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活动,即围绕语篇进行语篇理解和语言学习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如教师引导学生语用所学语言知识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语言实践活动,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加深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意涵,巩固结构化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

在设计单元、课时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同时,教师还应规划单元评价设计。单元评价是以一个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时间为周期,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和实施的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根据主题单元、教材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设计多元化的单元教学评价,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成果,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即检测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教得怎么样。单元教学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除了单元笔纸等测试外,还要结合评价量表,对学生单元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描述性、激励性的评价。适时、恰当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改进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案例分析与解读

下面以沪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2 Body Language的单元教学设计为例阐释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相关策略与方法。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基于“肢体语言”的主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是什么(what),阐释肢体语言的含义是什么,肢体语言具体包括哪些种类;为什么(why),阐释肢体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起作用;怎么做(how),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地运用肢体语言来进行表达。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肢体语言在学生日常交际中运用较多,学生对于本单元的话题内容比较熟悉,但是在如何运用英语表达不同肢体语言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本单元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肢体语言的不同含义,促进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另外,本单元的语法重点是动名词,学生刚学完动词不定式,可能会把动名词和动词不定式混淆,因此教师需进一步引导和区分。

(三)单元各语篇研读

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深入研读单元语篇,挖掘语篇中的育人价值,梳理、提炼语篇的核心语言知识、技能和策略等学习要点。本单元对应新课标中“人与社会”这一主题,围绕“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话题展开,一共包含5个语篇(如表1)。

(四)构建单元整体教学框架

结合《新课标》主题内容三级相关要求,教师应将语言学习与真实生活相关联,通过带领学生学习、了解肢体语言的含义及分类,认识肢体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学会恰当地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场合中运用肢体语言,提高语言沟通的有效性。基于对单元教学的整体规划,教师将各语篇根据语言的难度、语篇之间的逻辑关系、语篇类型等进行重组、优化、删补等语篇再构工作,形成单元主题整体框架(如下图)。

在单元学习主题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学习Reading和Speak up,了解了肢体语言的含义及种类,认知肢体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通过Grammar和Listening&Speaking的学习,了解肢体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对艺术表达的重要性。通过Culture Corner和More practise的学习,学生了解到更多不同的肢体语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意义,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肢体语言。单元内语篇主题与内容关联紧密,学生对肢体语言的理解与认知层层深入,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发展循序渐进。

(五)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师依照“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将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紧密关联,确保教学目标能够指向目标的教学活动落实与达成。此外,教师还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如课堂观察、师生互动、设计学习任务等,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收集学生学习的证据,并给予反馈和指导,从而监控教与学的过程和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对后续教学作出调整,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在本单元学习后,学生能够:

1.语言能力:掌握与肢体语言话题相关的词汇,掌握向他人提出建议、接受或者拒绝他人建议的表达方法,了解动名词的用法;

2.学习能力:在阅读对话类文章时能辨别不同的说话者和所说的话语;

3.文化意识:通过了解相同或相近的肢体语言在不同文化交际中的含义,关注中外文化的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4.思维品质:能在日常交际中注意并理解他人的情感。

本单元目标关注了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需求,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达成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六)课时教学与评价活动设计

教师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到迁移创新的活动层次设计课时教学活动。教师首先通过师生交流将课时主题与学生生活经验进行关联,铺垫必要的语言和背景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形成阅读期待。在此基础上,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学生自主阅读,接着学习任务,梳理文本信息,将获取的信息进行结构化的表达。学生通过分析故事情境中肢体语言表达的不同,所达成的效果也不同,体会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肢体语言的表达也有所不同,体现育人价值。学生在新问题新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策略,介绍自己的想法,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在语言表达中传达正确的价值观,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上表是课时教学活动与评价的具体设计(见表2)。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能创设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学习情景进行教学,通过引入英语学习活动观,学生经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体现语言能力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逐渐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真实的生活世界,从理解、内化语言到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与发现,认识不同肢体语言表达不同意义,了解相同或相近的肢体语言在不同文化交际中的含义,关注中外文化的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能通过肢体语言理解他人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效,根据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

四、结束语

《新课标》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要求从单元整体教学进行设计与实施,这对教师的育人能力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本文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探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深入挖掘单元主题与单元语篇的育人价值和语言学习内容,明确教师为何教、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到何种程度,教师把教学目标和评价整合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陈锋,李红燕.指向深度教学的单元教学设计范式研究——以科学概念学习为例[J].教育参考,2019.(4):72-76.

[3]高洪德.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与实践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与学:中学篇,2018(4):1-6.

[4]沈杰.基于主题情景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9(2):1-6.

[5]王蔷,周密,蔡铭珂.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1):1-7.

[6]杨玲.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中国教师,2018(12):23-2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