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国有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经济发展形势,我国经济发展的下一步方向转为新常态,对此,国有企业选择深化改革,也继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核心人才的流失是重中之重,因为“限薪令”的原因,核心人才的离职已经成为一股浪潮。综上,找出国有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可以有效巩固国有企业人才根基,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完成。
关键词:国有企业;核心人才;流失;对策
引言:国有企业的核心人才流失早就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在我国国内,甚至有超过一半的国企都存在这个问题。本身在当前经济发展和转型的背景下,国企就面临着严峻的境遇,人才的流失,更是阻碍了国企的进一步发展。站在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不仅要注重人才的竞争,还要注重人才的留住,若想更好更快促进国企发展,就必须从“人才”两个字上下功夫。
据统计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国企的核心人才流失率要远远高于外企和私营企业,而根据核心人才的流失情况而言,国内核心人才的流失主要分为三方面,第一方面是跨企业流失,国企人才向私营企业转变。第二方面是跨地区流失,表现在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失,国企人才流向外企。第三方面是跨行业流失,从冷门行业流失向热门行业。在充分了解流失现状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核心人才流失的原因。
1、核心人才流失的原因
1.1人力资源模式落后,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国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兼具公益和商业,但从企业发展的本质而言,国企想要存活并获得发展,就必须存在利益创造,而拥有核心人才,则是创造利益的关键。在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国企的各个部分都要跟随改革形势发生改变,一个部门的改革尚且需要磨合,更别提一整个企业。大部分国企仍然停留在改革的前期,努力的跟随政策,这种情况下就意味着,多数企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转变一事上,仍然还有许多进步的空间。本身,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相对而言比较传统,在改革的浪潮下,这种传统所带来的弊端被逐渐放大,成为影响国企改革的重要因素。甚至有部分国企并不把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资源进行管理,而是当成了日常可以应付的工作,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落后,管理工作浮于表面,员工无法从切合工作实际的资源管理体系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管理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在这种落后的观念下,大部分国企所提供的人力资源培养,也逐渐成为一纸空文。为了让员工的价值更加贴合实际,国企所提供的人才培训,也不过是针对其岗位提供的安排指导,说是夸夸其谈也不为过。而在改革转型浪潮下,国企迫切的需要人才进行转型,以适应新浪潮下所带来的种种变化,这种要求是不合理,而且不科学的,这也导致了核心人才的流失。
1.2薪资结构不合理,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
薪资结构不合理,缺乏公平的薪资分配制度,是造成国企核心人才流失的另一大关键。在世人的传统印象中,国企待遇好,是铁饭碗,尤其在疫情背景下,国企稳定,就成为了许多人趋之若鹜的对象,但这其中,核心人才的占比却并不高。相比普通人,核心人才所拥有的主动权更大,同时也具备更大的话语权。国企是相对更加稳定一些,但对于有能力有野心的核心人才,他们更想获得更加公平的薪资结构,不按资历排辈分,而是凭能力说话。国企给他们的待遇相比其他私企要低得多,核心人才完全可以凭借能力,在私企获得更加优越的薪酬待遇,这也是为什么核心人才从国企流向私企的原因。相比稳定性,核心人才更注重能力所带来的价值。
1.3统一考察人才,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
当前很大一部分国企的绩效考核机制设置并不科学,其体现在绩效考核的对象不具备差异性,整个企业的人才按照统一标准行事、考察,不科学也不公平。人才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才可以为企业直接创造利益,而有的人才属于幕后工作岗位,间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这两类人才,因为岗位以及职责的不同,其激励和考核方法也应该不尽相同,但事实是,大部分国企对不同种类的人才一视同仁,采用统一的考核制度,对核心人才的发展不利且不公平。
尤其当前在国企的发展中,还充斥着各种不规范性和主观随意性的政策,这些政策来自于部分国企的政企不分,来自于其高层领导派系林立,大多数条例系派系斗争或者合作的产物。这些政策的存在,严重干扰了核心人才的价值实现和才能发挥。尤其,核心人才的奖惩考察也多掺进了个人利益的抉择,对核心人才而言是极为沉重的打击。
2、改善核心人才流失的对策
2.1更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国企要从思想层面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更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能再用老一套去对待核心人才,要站在核心人才发展的角度上,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捆绑在一起,再去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更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需要企业认同核心人才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针对多样岗位上的核心人才,分别设置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帮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以此来缓解核心人才流失的现状。
其次,基于员工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双角度。改革浪潮下,核心人才也需要时间学习与成长,所以,国企要为核心人才提供培训机会与平台。不能只将培养人才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而是要将培养高素质综合型的人才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除了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之外,国企之间还可以相互交流,派遣人才到优秀企业相互学习,以此来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水平。
2.2完善薪资结构,提高薪酬福利待遇
有一职场名言为,“月薪3千到点就走,月薪3万自愿加班”,在互联网上获得了高赞认可。这也从侧面展示出了,留住人才,薪酬福利待遇才是最重要的。当然,留住人才不能只从这一方面下手,但是薪酬福利待遇较差,对核心人才的吸引能力肯定会大打折扣。要想完善薪资结构,提高薪酬福利待遇,国企首先要展开岗位分析,制定一套科学的工作岗位分析方法。量岗定资。其次,分析其他企业的薪酬水平,再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出初步的薪酬标准。最后,综合考虑核心人才的岗位、能力、表现等各方面因素,制定较为合理的薪酬结构。当然核心人才的薪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仍然需要跟进后续发展,观察核心人才的动向,再去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以此来获得核心人才的理解和支持。
综上,提高薪酬待遇的问题获得解决,而福利待遇的解读,则需要通过多方面努力,才能真正提高核心人才的福利待遇。按照激励的形式划分,人才的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福利待遇的提高,也可以从以上方面入手。从物质角度而言,提高核心人才的福利待遇,包括薪资结构的改善,薪酬的提高,节礼的发放等。但是光有物质激励是不够的,从精神角度而言,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还包括感情激励、关怀激励等。此前有一家国企,不仅为员工单独提供心理辅导,同时还给员工制定了带薪散心旅游等福利,大大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核心人才亦是如此,国企若想留住核心人才,就必须要站在核心人才发展的角度上去思考福利待遇的问题,急人所急,给人所需,最大程度去解决人才所面临的困难,为其提供帮助。
2.3完善人才考核制度,优化绩效考核体系
在上述问题的分析中,发现国企在当前人才考核制度中,出现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公平,没有考虑人才的差异性。针对这个问题,国企需要遵循科学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公正公平的绩效评估体系,不断完善人才考核制度,优化人才考核标准,为人才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考核环境。在国企的发展史中,存在一段时期大家同吃“大锅饭”,大大削弱了员工的积极性,出现了很多浑水摸鱼的员工,为后来国企的转型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不便,为了改善这个问题,一定要拒绝“大锅饭”似的考核制度。首先,国企需要根据岗位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人才考核制度。其次,贯穿落实人才考核制度时,需要有明确的考核细则作为支撑,不允许出现扯皮的情况,细化考核标准,让员工出的每一份力,都能有迹可循,有迹可奖,反过来亦是如此,假如员工对企业没有贡献,甚至是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那么也要有所惩罚。对于核心人才而言,考核方法与考核计划直接影响着后续的激励待遇,若想更好的留住核心人才,除了要给核心人才提供明确的丰厚待遇之外,还要通过严格的绩效考核,圈选出对企业有价值的,真正值得奖励和留住的人才,确保重要岗位核心人才不流失。
结束语
核心人才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降低核心人才的流失率,同时做好核心人才的储备。一旦发生核心人才流失的现象,尽快完成人才的交接,将对企业的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原佳琦,李斌.企业高层次人才流失问题研究——以辽宁国有企业为例[J].商场现代化,2021(03):71-73.
[2]姚玉明.“推拉理论”视角下防止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人力资源管理优化路径[J].经济师,2020(04):255-257.
[3]陈晨.大型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分析与管理提升措施建议——以某大型国企为例[J].时代经贸,2020(08):82-83.
[4]唐林.试论国有企业技能人才流失、招聘难问题及解决对策[J].人力资源,2019(12):53.
[5]张雅菲.新时期国企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应对措施探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9(08):11.